摘要:全红婵要回来了,在十一月的全运会上,全红婵需要参加三个项目,跳板和跳台都得承担,全红婵已经半年没有比赛,体重增加了,旧伤也复发了,但广东队仍然让全红婵上场,这说明全红婵状态没问题,还能继续比赛,别人可能觉得这是压力,但在队伍看来,这就是信任。
全红婵要回来了,在十一月的全运会上,全红婵需要参加三个项目,跳板和跳台都得承担,全红婵已经半年没有比赛,体重增加了,旧伤也复发了,但广东队仍然让全红婵上场,这说明全红婵状态没问题,还能继续比赛,别人可能觉得这是压力,但在队伍看来,这就是信任。
图片取材于网络
陈芋汐在过去半年里,一个人拿下了所有国际比赛的单人冠军,没人敢说陈芋汐不强,但陈芋汐从来没有庆祝过,巴黎奥运会之后陈芋汐哭了,陈芋汐说自己不是输不起,是真的太累了,记者问陈芋汐为什么哭,陈芋汐说大家都觉得陈芋汐是保送的,赢了就是运气好,输了也是命该如此,这话听着让人难受,可陈芋汐说的确实是真话。
图片取材于网络
她其实很想躲开那个跳台,有段时间,这位运动员觉得自己根本配不上站上去,不是技术方面的问题,而是心里面压得太重,舆论给她贴上了“预制冠军”的标签,还说她是靠对手失误才赢下来的,这些话比日常训练还要伤人,她不敢哭出来,不敢变胖,连放松一下自己都不敢,就怕别人说她开始松懈了。
图片取材于网络
中国跳水队总是把拿金牌放在第一位,周继红带领队伍时要求队员控制情绪,获胜是应该的,失败则难以接受,全红婵和陈芋汐这两个队员,一个被说成天赋过人,另一个被称作刻苦努力,但全红婵和陈芋汐之间从来没有争吵,也不会互相为难,观众却非要制造矛盾,强调你输我赢的关系,把这种体制带来的压力全都推到全红婵和陈芋汐身上。
图片取材于网络
全红婵家里有五个孩子,生活的担子都压在她身上,她十四岁时三次跳水拿到满分,这背后是一家人咬牙支持她练习跳水,陈芋汐来自上海一个普通家庭,每天坚持训练五次,不敢多吃东西,也不敢休息,在日本和加拿大,选手即使输了比赛也能被当作英雄,但在我们这里,拿不到金牌就等于失败。
抖音上有个视频,内容是2024年世界杯女双夺冠的画面,下面评论里有接近九成的人都在喊“婵宝必胜”或者“芋汐该让了”,B站上一些做剪辑的UP主,专门挑选全红婵和陈芋汐之间看起来有矛盾的镜头来剪,这类视频播放量通常很高,直播的时候,弹幕里讨论谁更可爱、比较两人腿型的内容,比分析她们技术动作的还要多,说到底,平台算法推荐什么内容,观众就跟着看什么内容,没多少人真正在意全红婵和陈芋汐训练累不累、付出有多少。
图片取材于网络
陈芋汐那次哭发生在2024年7月奥运会刚结束的时候,全红婵从3月到11月退赛了整整八个月,两人在双人项目上一直保持合作,4月的世界杯比赛中照样拿到冠军,这表明两人的默契没有消失,技术水平也没有下降,只是没有人去问陈芋汐和全红婵是否愿意继续这样拼下去。
网络上的热闹跟这些表演者关系不大,她们在台上跳着舞,观众在台下刷着手机,有人批评她们,有人夸奖她们,也有人忙着追剧中情侣的故事,还有人专门挑毛病,但她们依然得站上舞台继续跳下去,因为整个体系没有给她们拒绝的权利。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来源:英子看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