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2003年硬刚索尼专利诉讼,到靠电池零部件给日系巨头供货,再到电动巴士拿下日本70%市占率,如今它直接甩出三款定制新车。
2025年东京车展上,比亚迪是唯一参展的中国车企,这份底气藏着它在日本 20 年的深耕。
从2003年硬刚索尼专利诉讼,到靠电池零部件给日系巨头供货,再到电动巴士拿下日本70%市占率,如今它直接甩出三款定制新车。
纯电K-CAR RACCO、混动海狮06 DM-i和纯电卡车 T35,每款都精准踩中日本市场的需求痛点。
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
说实话,比亚迪这次的新车选得太贼了,全往日本市场的“软肋”上戳。
最炸场的当属纯电K-CARBYDRACCO,这可是专为日本人量身造的首款海外特供车,名字都藏着心思——日语“Racco”是“海獭”,跟海洋车系凑成了一家子。
你得先明白K-CAR在日本的地位,那简直是“国民神车”级别的。
2024年卖了155.7万辆,占日本新车销量的35%还多,大街上十辆车里能有三辆是这玩意儿。
为啥这么火?一来车身小,长不超3.4米、宽不到1.5米,窄胡同掉头都不用多打方向;二来政策好,购置税比普通车低一半,有些地方连固定停车位证明都不用要,养车成本省一大笔。
比亚迪的RACCO就卡着这些规矩来,方方正正的“盒子造型”,双侧侧滑门一拉,老人孩子上下车、装groceries都方便。
动力上搭20kWh磷酸铁锂电池,WLTC续航180公里,完全够日本人日均37公里的通勤需求,30分钟还能快充到80%。
最关键的是价格,预计260万日元(约12万人民币),算上日本政府30万日元的电动车补贴,到手才220万日元,比日产Sakura便宜不少,这简直是往市场里扔了颗“性价比炸弹”。
除了RACCO,比亚迪还把混动车型第一次带到了日本——海狮06DM-i。
这步棋更妙,日本混动车年销量超200万辆,占新车销量六成以上,本来是丰田的“地盘”。
但比亚迪这款车馈电油耗才3.5L/百公里,就算不插电当油混开也特省油,全球累计卖了700多万辆的成绩摆出来,日本人也得掂量掂量。
11月1日已经开始接受预约,12月就正式发布,摆明了要抢混动市场的蛋糕。
商用车那边也没闲着,纯电卡车T35全球首发,续航250公里,持有普通驾照就能开,2026年初就上市。
最贴心的是能在灾害时对外供电,这功能在多地震的日本太实用了,比亚迪算是把本土化玩明白了。
2025东京车展名场面!比亚迪带着「日本定制版」K-EV BYD RACCO全球首发
我跟你讲,比亚迪能在日本这么“牛气”,可不是临时抱佛脚,整整磨了20年。
2003年刚想进去,就被索尼当头一棒——告它侵犯两项锂电池专利。
换别人可能就退了,但比亚迪硬刚两年,最后索尼撤了所有指控,等于公开认了它的技术实力,这才算亮了回“技术家底”。
2005年在横滨设分公司,比亚迪没急着卖车,先从电池零部件做起,给索尼、夏普、日立这些巨头供货。
这招太聪明了,先让日本行业内认可“比亚迪的电池靠谱”,慢慢攒人脉攒口碑。
2010年还收购了日本模具大厂荻原,既提升了自己的工艺,也让日本车企看到了它的诚意。
2015年是关键一步,5辆K9电动巴士开进京都,这可是中国汽车第一次闯进日本市场。
一开始京都人嘀咕“中国车能行吗?”结果K9开了半年零故障,续航还超预期,慢慢就传开了。
现在比亚迪电动巴士在日本卖了近500辆,占了七成市场份额,从东京羽田机场到冲绳街头都能看见,维修服务更是覆盖了47个都道府县,48小时内准能供上零件。
乘用车的突破更见真章。
2022年7月正式入场,先推元PLUS、海豚、海豹三款车,靠性价比撕开了口子——海豚曾卖到299万日元(约13.9万人民币),比日产聆风便宜一大截。
一开始日子不好过,去年还有调研说六成日本人没听过比亚迪,于是比亚迪请了国民女星长泽雅美代言,品牌认知度直接从20%涨到40%。
到2025年10月,累计销量已经7123辆,今年销量直接超了前两年总和。
更狠的是2024年,日本纯电总销量跌了33%,比亚迪反倒涨了54%,2223辆的销量直接超过丰田的2038辆,成了日本纯电市场第四位。
海豹还拿了日本年度风云车“十大最佳车型”,这奖在日本相当于“汽车界奥斯卡”,以前都是丰田、本田包揽,中国牌子还是头一回上榜。
从另一个角度看,比亚迪的布局早就不止“卖车”了。
现在日本已经有66家销售据点,还跟永旺超市合作,要在30个商超设网点,目标2025年底把门店扩到100家,2027年前凑齐7-8款纯电和混动车型。
这架势,是要把日本打造成全球化的“样板间”。
但日本市场的骨头是真难啃。
说实话,日本纯电渗透率才1.7%,2024年K-CAR销量155.7万辆,其中纯电只占1.2%,大部分还是燃油车。
而且本土品牌太强势,市占率超过94%,老一辈买车先看“是不是丰田铃木”,比亚迪想打破这惯性,还得慢慢熬。
丰田最近也放话要加速电动化,2026年要推新的纯电K-CAR,到时候肯定是场恶战。
再加充电桩密度只有中国的1/3,充电焦虑也是个大问题。
不过比亚迪的应对挺聪明:用RACCO攻K-CAR腹地,用海狮06DM-i抢混动市场,用T35占商用车空白,等于“全面撒网”。
再说20年的交情摆着,从零件到巴士再到小车,日本人早见过比亚迪的实力了。
现在它在日本进口电动车市场已经占了20%份额,增长势头很猛,铃木社长都直言“比亚迪是个巨大的威胁”。
比亚迪在日本名古屋的经销商门店
比亚迪在日本不是来“蹭热度”的,是真刀真枪磨了20年。
从被专利诉讼到给日系巨头供货,从巴士破局到乘用车超车,再到照着日本人的需求量身造K-CAR,每一步都踩得准。
虽说现在总销量还没进前20,但它抓准了日本电动化转型慢的空子,又有技术和成本优势。
这股“死磕到底”的劲儿,说不定真能在日系车的老家,闯出个新天地——毕竟以前都是日系车往中国卖,现在轮到中国车企“反攻”了,这角色互换,太有看头了。
来源:南破青丝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