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然是时隔五年才推出个人新专辑,但实际上潘玮柏的这张《狂爱》,并不是一张突然出现的空降作品,像《All The Way Up》、《Feel Like Drake》和标题曲《狂爱》等等作品,此前已经陆续上线,而《狂爱》这个主题的巡演,也已经走了一轮。可以说,这是
潘玮柏《狂爱》
虽然是时隔五年才推出个人新专辑,但实际上潘玮柏的这张《狂爱》,并不是一张突然出现的空降作品,像《All The Way Up》、《Feel Like Drake》和标题曲《狂爱》等等作品,此前已经陆续上线,而《狂爱》这个主题的巡演,也已经走了一轮。可以说,这是潘玮柏通过五年时间持续打磨的专辑,它的水准不让人意外,而这次因为全专的正式上线,又给了我们不少惊喜。
《狂爱》这个企划概念非常简单明了,而且也是特别适合潘玮柏,在Rapper这个领域,这也是一个匹配程度具有排他性的概念。
因为一直以来,潘玮柏在华语乐坛都会有两个身份,一个是Rapper、一个是Singer,他既能在嘻哈的世界里洋洋洒洒,甚至也可以说是中文说唱重要的推手之一,而与此同时,他又完全融入华语流行音乐的体系,拥有很多纯爱、浪漫的抒情金曲。既要又要这种很难达到的平衡,在潘玮柏的音乐里却这样实现了。
这张《狂爱》也在这个概念体系之下,又分成了两个部分,前六首作品就代表Rapper潘玮柏在音乐世界里狂野的一面。而后七首作品,则代表浪漫歌手潘玮柏细腻感性和动人的那一面。听起来很矛盾的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性格和音乐走向,就这样同中求异、异中有同的合二为一了。
先说狂的部分。
其实,说潘玮柏是中文说唱的启蒙者之一,应该并不为过。因为在美国出生,所以受到了原汁原味嘻哈文化的熏陶,直到后来回到华语乐坛发展,这种熏陶也成了音乐基因。再加上能将中文很好地转化,潘玮柏也在很早就成了中文说唱领域代表性的歌手。
而在《狂爱》这张专辑狂的部分,还可以听到潘玮柏两个重要的特质,就是他是一个多元“狂”人,也是一个一直在与时俱进的“狂”人。
像这次嘻哈部分的六首作品,《Feel Like Drake》是西海岸风格的Trap曲风,节奏强烈、歌词有冲击力。同样是Trap风格,《All The Way Up》则融入了重型摇滚的元素,整体更有史诗感。《今夜不回家》则又是一首中板舞曲,是极具律动感的抒情。《耍》则是把中文词和嘻哈律动卡点融合出独特韵律的作品,这首歌曲甚至让我想到潘帅早年的《壁虎漫步》,一样的表达逻辑,却又更新了音乐体系。他没变,却又一直在变。
除了节奏部分作品在风格上的多元,与GALI合作《耍》,和马思唯合作《Feel Like Drake》,以及在这几首作品里所呈现的音乐制作水准,也让前辈级别的潘玮柏,即使已经来到了他人生的第十三张专辑,《狂爱》依然不属于贩卖情怀的词条,它依然是属于年轻和潮流的,是当下的节奏和律动。
对于一个音乐人来讲,尤其是像嘻哈类的音乐人来讲,技术更新是很重要的,只有技术更新,意识和表达才会更新,才能创作出更多真正意义上的新作品。
而从《悼念爱情》到《我们知道就好》,则是潘玮柏的浪漫部分,是他体现“爱”人的部分。
其实华语情歌一直是华语流行音乐的特色,不管是工整的旋律还是细腻的歌词,以及感性的表达,尤其是中文歌词的博大精深,和相应的单音节语调,放到国际流行音乐体系里,也是比较特别的存在。
而在华语乐坛,像潘玮柏这样于两种音乐方向都能做到深耕的歌手,确实很少很少。甚至如假设他从来没有发过嘻哈类作品,就他已有的抒情作品,他同样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情歌王子。
这次七首抒情作品里,《悼念爱情》是潘玮柏自己创作的作品(崔惟楷合作填词),一首虐爱的情歌但有着很流畅悦耳的旋律线条,而且整个结构里又有不少R&B的律动,以及很国际化的流行音乐元素。
《还好还好》那种低吟浅唱的演绎,尤其很多弱声的表达,和上半部分的那种“狂”真的判若两人,这种看似音乐人格的“分裂”,恰恰说明潘玮柏拥有两种不同音乐极致表达的能力。
《Yes I Do》和《去,你的》,则是同一种R&B风格的不同表达,前者更复古、后者更当代。特别喜欢《Yes I Do》里那种顿挫短句的处理,律动似断但情绪实连,听起来既高级又特别,还有一种别样的有性格的浪漫。
和“狂”的部分一样,“爱”部分的潘玮柏同样是多元丰富和立体的。张震岳创作的《梅雨季》让人听到了青春青涩的样子,旋律很具少年感,甚至会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童谣感。《我们知道就好》则在国风韵味的氛围中,体现出潘帅最深情、最诚挚的那一面。
还有一首《Like it Love it》是和王心凌合唱的作品,目前尚未解释,作为专辑最后一个彩蛋,也非常让人期待。
有狂有爱,两种极致,《狂爱》是一张专辑,也像是两张风格迥异的专辑。都说既要又要只是一种理想主义的渴望,但在潘玮柏这张新专辑里,还真就实现了。或者说,是又一次实现了。
来源:爱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