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到曾国藩,你脑子里八成是个穿长衫、板着脸写《曾国藩家书》,天天念叨 “克己复礼” 的老学究。毕竟他是 “晚清四大名臣”,还是理学大家,按咱们的刻板印象,这种人就该 “清心寡欲”,连纳妾的念头都不该有。
提到曾国藩,你脑子里八成是个穿长衫、板着脸写《曾国藩家书》,天天念叨 “克己复礼” 的老学究。毕竟他是 “晚清四大名臣”,还是理学大家,按咱们的刻板印象,这种人就该 “清心寡欲”,连纳妾的念头都不该有。
可你绝对想不到,就是这位 “曾文正公”,在五十一岁那年,却因为一个特别 “接地气” 的理由 —— 浑身痒得睡不着觉,琢磨着要纳妾。而他纳妾这事还闹了不少争议:有人说他 “违反礼教”,有人骂他 “假道学”,连后来的文人赵超构都吐槽他 “像买牲畜一样挑妾”。
围绕曾国藩纳妾这事,一直有不少谣言在传 —— 有人编他 “为享乐违制”,有人造他 “怕夫人藏妾”,今天刷短视频时还刷到,有人拿他 “挑拣妾室” 的事编段子,说得有鼻子有眼。索性就专门写篇文章,把他纳妾的前因后果捋清楚,也给这些流传甚广的不实说法辟辟谣。
壹
你可能会猜,曾国藩纳妾是不是跟其他高官一样,为了子嗣或者享乐?还真不是。他娶妾那年,已经有了曾纪泽、曾纪鸿两个儿子,根本不缺继承人;而且他从咸丰二年离家办团练,九年里孤身一人,也没见他动过纳妾的心思。
真正把他逼到这一步的,是一种磨人的病 —— 皮肤病。
这皮肤病可不是小毛病,从道光二十五年就缠上他了,到咸丰十一年的时候,已经严重到没法过日子。在他的日记里,全是 “痒” 的哀嚎:
八月十五:“睡后,竟夕疮痒,不能成寐。近日眼蒙殊甚,皆因屡夜不得佳眠”—— 痒得一整晚睡不着,眼睛都熬花了;九月初四:“睡后,疮痒殊甚,手不停爬,至以为苦”—— 睡着后还得不停用手抓,苦得不行;九月十四:“近来夜睡,常常不能成寐。往年每日大便一次,近或二、三日一次,且甚干涩”—— 长期失眠连肠胃都出问题了。家信里说得更直白,五月给弟弟曾国潢写信:“余遍身生疮,奇痒异常”,七月给曾国荃写信:“余癣痒殊剧,至以为苦”,连公事都耽误了,“公事多废搁不办,即应奏之事亦多稽延”。
晚清没有抗过敏药,他遍访名医吃了无数中药都不管用,缓解痛苦的唯一办法就是 “有人代为爬搔”。一开始身边人劝他买个女仆,但清代官场有不成文的规矩:女仆多是临时雇佣,不如妾室 “贴身且名正言顺”。
十月十四日,他在给曾国潢的信里第一次松口:“人多劝买一妾代为爬搔。季弟代买一婢,现置船上居住,余意尚未定。大约此是积年痼疾,非药饵所能愈,亦非爬搔所能愈也。”
嘴上说 “未定”,身体却很诚实,四天后他去看季弟代买的詹姓女子了。其实那时候纳妾也不是啥稀罕事,跟他同时代的高官,比如云贵总督贺长龄有妾七房,两江总督陶澍娶妾多人,连他的朋友胡林翼,因为没子嗣也连纳多妾。这么看,曾国藩纳妾,在当时的上层社会里,真不算出格的事。
贰
虽说纳妾是为了抓痒,但曾国藩毕竟是个讲究人,对妾的模样还是有要求的,不是随便找个人就行。
最先帮他张罗的是季弟曾国葆,在船上找了个詹姓女子。曾国藩特意去看了一眼,结果日记里写:“体貌颇重厚,特近痴肥”—— 人看着结实,但太胖了,曾国藩没看上,这事就黄了。
后来还是部下韩正国靠谱,在湖北找了个陈姓女子,模样清秀。这次曾国藩看了挺满意,日记里记着:“貌尚庄重”—— 合他的口味。
李鸿章小妾
咸丰十一年十月二十四日,陈氏被接入府中,当天曾国藩的日记还挺淡定:“申刻接入。貌尚庄重。习字一纸。中饭后,陈妾入室行礼。旋清理文件甚多…… 夜清理文件,写零字颇多,写扇一柄”,跟平常日子没两样,好像纳妾就是件普通事。
陈氏来了之后,还真帮曾国藩缓解了点痛苦。接下来几天的日记里,他终于能睡着觉了:“二更三点睡,稍能成寐”“二更三点睡,稍得成寐”—— 要知道之前他可是 “夜间彻晓不寐”,可见有人帮着抓痒,确实管用。
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几天,曾国藩又开始痒得睡不着了:“下身痒甚,愁恼之至。睡后,尤奇痒异常,几至通夕不能成寐”“因遍身作痒,不耐治事”。后来他在给弟弟的信里也承认:“娶妾之后亦无增减。陈氏妾入室已二十日,尚属安静大方,但不能有裨于吾之病耳”—— 抓痒只能缓解一时,治不了根,但至少有个人在身边照顾,总比自己硬扛强。
叁
曾国藩纳妾这事,最让人费解的是时间 —— 陈氏是十月二十四日入府,而咸丰皇帝是七月十七日驾崩的,满打满算才九十七天,还在百日内。
咸丰皇帝驾崩
清代有规矩,帝后去世,百日内文武百官不能办婚嫁、不剃发、不奏乐。纳妾就算婚嫁类,按规矩是不能办的。而且曾国藩自己也挺注意这个规矩,比如咸丰丧期内,他 “自闻大行皇帝之丧,至今始剃头”—— 等满了二十七天才剃头;十月十一日他生日,也 “因国制未满百日,谢绝诸客”,连客人都不见。
那他为啥偏要在这时候纳妾?不是他故意违反规矩,实在是皮肤病熬不住了。从七月到十月,他痒了三个多月,“夜间彻晓不寐”,身体实在扛不住,只能先顾着止痒,再考虑规矩。而且他纳妾也没大张旗鼓,只是悄悄接入府中,没办仪式,也算一种折中。
后来也没人因为这事弹劾他,一来是大家知道他的皮肤病确实严重,二来规定只是规定,大家私下都不会那么较真,三来他平时口碑好,“克己奉公” 的形象深入人心,没人会揪着这点小事不放。
肆
陈氏入府后,日子过得还算安稳,曾国藩对她的评价也不错,说她 “谨守规矩,不苟言笑”—— 内室有前院后院,陈氏只去过后院几次,前院从来没踏进去过,足迹最多到厅堂帘前,可见有多规矩。家信里也说她 “尚属安静大方”,是个省心的人。
曾国藩故居
可谁也没想到,陈氏入府前就得了肺结核(那时候叫 “肺痨”),第二年正月就开始吐血,咳嗽不止。曾国藩在日记里也记着:“自壬戌正月初三吐血后,常咳嗽不止,余早知其不久于世矣”—— 他早就知道陈氏活不长了。
同治元年五月初一日,陈氏还是走了,年仅二十四岁,从入府到去世,才十九个月。曾国藩当天的日记里写:“四更五点闻号哭之声,则陈氏妾病革,其母痛哭。余起入内室省视,遂已沦逝…… 妾生以庚子十二月初四日辰刻,至是年二十四”,语气挺平静,没有太多伤感。
不过他对陈氏的母亲意见挺大,后来给曾国潢写信说:“此女性情尚属平和,惟其母贪而且很(狠)。因女病常住此间,若渐染母教太久,亦必变成很(狠)性,殆非吾家之福。今女既物故,母之技亦无所施矣”—— 大概是陈氏母亲在经济上提了不少要求,曾国藩没满足,所以有点不满。
陈氏去世三个多月后,曾国藩的夫人欧阳氏就带着儿子曾纪鸿来安庆团聚了,算是填补了身边没人照顾的空缺。
伍
同治八年,曾国藩五十九岁,接任直隶总督,这时候他又动了纳妾的念头。为啥?因为欧阳夫人身体不好,“患喘咳甚剧”,后来还 “右目失明,步履亦艰”,没法照顾他的生活。
这次他想得挺周到,让儿子曾纪泽准备三百两银子,交给长江水师提督黄翼升(字昌岐)的家人去办 —— 因为黄翼升的夫人是欧阳夫人的义女,让义女家帮忙买妾,既方便又体面。
他还特意交代曾纪泽:“言明系六十老人买妾,余死即行遣嫁”,不想耽误人家姑娘,还举了苏东坡的例子,说苏东坡家有妾,四五年相继辞去,“未死而遣妾,亦古来老人之常事”。
要求也简单:“但取性情和柔、心窍不甚蠢者,他无所择也”—— 只要性格温和、不笨就行,没太多挑剔。
结果等黄翼升把人找好,曾国藩又打了退堂鼓。同治十年七月,他给曾国潢、曾国荃写信说:“善长带一婢女来,云将为余置簉,系昌岐所办…… 吾以精力太衰,理不久于人世,不欲误人子女,故未收纳”—— 他觉得自己身体太差,说不定活不了多久,不想耽误人家姑娘,就没要。
曾国荃还劝他:“此固无关于一生之大者,随其心之所安而已”,甚至说自己也纳了婢,让他别顾虑。但曾国藩还是没同意,事实证明他挺明智 —— 几个月后,也就是同治十一年二月,他就去世了。
陆
后来有个叫赵超构的新闻工作者,写了篇《曾国藩纳妾》,把这事说得挺难听,说曾国藩 “像买牲畜一样去看货色,拣肥挑瘦”,还说陈氏是 “被道学家用礼教吃掉的”,甚至编了个 “欧阳夫人来,曾国藩把妾从后门送走” 的段子。
这些说法其实都站不住脚。首先,“挑肥挑瘦” 是因为曾国藩要找个能贴身照顾的人,太胖确实不方便抓痒,不是单纯 “嫌丑”;其次,陈氏是得肺结核去世的,跟 “礼教” 没关系,日记里写得明明白白,她早就吐血咳嗽,是病亡;最后,“后门送妾” 的段子,出自黄濬《花随人圣庵摭忆》,但黄濬自己后来都辟谣了,曾国藩家风气严,欧阳夫人也不是善妒的人,根本不可能有这种事。
有些人想 “破除迷信”或者“博眼球”,没问题,但得基于史实。曾国藩纳妾,既不是 “好色”,也不是 “违反礼教”,就是一个老人在身体熬不住的时候,找个人照顾自己,是人之常情。他是理学家,但也是个普通人,有普通人的病痛和需求,没必要把他捧成 “完美圣人”,也没必要故意抹黑成 “假道学”。
来源:六得飞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