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未息一波又起!弟子相继翻车,于谦也难幸免,德云社如何自救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1 15:32 1

摘要:于谦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这不是瓜皮新闻,而是落在德云社门口的一声闷雷

于谦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这不是瓜皮新闻,而是落在德云社门口的一声闷雷

这起风波的核心不在八卦,而在一个老牌班社如何面对资本风险与艺人管理的双重考题

事情发生在10月27日

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法院恢复执行一笔111万余元的款项,缘起是墨客行影业与普照影业围绕《老师·好》的投资与分成产生纠纷

于谦持有墨客行10%股权,因未实缴出资被追加为被执行人

公司成立于2019年,曾参与《老师·好》《哥,你好》《银河补习班》等项目,但影视投资并非次次皆准,《雄狮少年2》票房未达预期,资金链自2022年起开始紧张,累计被执行金额超过7554万元,且有3条失信被执行人信息,涉案总额合计超1471万元

关键事实是,于谦认缴500万元、缴付期限到2050年,法律边界清清楚楚,他并不存在违法情形

法律效果如何落地,得讲明白

认缴不等于实缴,于谦的个人资产不会被法院直接执行

他被列入的是被执行人与失信名单,主要后果是限制高消费,涉及其银行卡、证券及房产份额相关的高消费行为会被约束

一句话,他的生活方式被限,但“查封别墅、冻结全部资产”的想象并不存在

真正的问题在于,公众为何总把公司的债务,算成演员的人品账?

这场风波刚起,另一段旧视频被重新翻出

10月中旬,杨议直播中指责于谦“基本功退步、全靠郭德纲赏饭吃”的片段引发争议,随后其直播间掉粉5万并被平台警告;

很快,杨议改口称视频为AI合成,该视频也被证实是伪造

信息真假混卷的生态里,AI伪造视频曾把人推向风口,如今又被旧闻借题发挥,舆论只需要一个借口

风眼一换方向,德云社这些年的旧事又被翻上来

2022年,陈霄华醉酒夜闯民宅,惊动警方,最终被德云社辞退;

同年,张九南被前妻在社交平台控诉婚内出轨、家暴与弃养,并晒出大量聊天记录,甚至指称孩子高烧40度时他仍在酒吧饮酒,后来又曝出语音里他承认婚内不当行为,风波未平,人已再婚;

2024年,辛雨锡在社交平台爆料与秦霄贤恋爱期间“多人暧昧”,事件闹大,却并未对其工作造成决定性影响,他继续登上话剧舞台

对外是捷报频传,对内是劣迹反复,一冷一热的处理节奏,外界看不懂

2025年8月,尚九熙发长文揭开与何九华拆伙的内情,指对方为抱流量改搭档,这一锤让“搭档不和”的阴影从后台直照到台前

镜头拉回近况,德云社的商业数据仍亮眼

2023年全国巡演287场,上座率稳定在92%以上,票一开就紧张,周边也卖得火

热闹是真的,优势还在

可另一面也同样清晰:创作层面的增量不多,台上常见的仍是那几套熟口熟脸的包袱,后台风纪时不时出岔子

热闹能撑票房,内容才守住口碑

家常层面的切片也让观众感慨

郭德纲与王惠偶尔带小儿子外出度假被拍到,穿着轻松,气氛温和;

大儿子郭麒麟大多时间奔走在剧组与综艺,回到相声舞台的频次减少

不同选择无可厚非,但观众在同一时间轴上看到的是:公司做大了,人更忙了,舞台之外的情绪积压也更容易被放大

行业观察人士的判断并不客气:内部管理与创作乏力交缠,若不拆解问题,发展难以为继

行业观察人士提醒:根基与枝叶缠绕的问题不解,发展将难以为继

“观众喜欢德云社最初是因为好听的相声,若忘了初心,再大的家业也迟早会败光”

外部对比摆在眼前

笑果文化这些年靠内容创新与节目化运营,把年轻观众占比做到67%,让脱口秀与相声形成竞合;

陕西青曲社尝试把VR技术引入曲艺演出,做沉浸式体验,拓展了舞台想象力

相声不是非此即彼,它可以更好玩,也可以更讲究

回到德云社该怎么应对,思路不复杂,执行最难

其一,厘清艺人红线

把“刑事违法”“涉性丑闻”“家庭暴力”“酒驾”等行为写进铁规,触犯即停演、停收入、停资源,且处理进度对外透明,避免“流量例外”

没有谁能大到规则之外,观众要的是尺度一致

其二,重建内容优先

把演员的主业与副业分开,给创作设清晰的季度KPI,搭建编剧、传统本子整理与新段子孵化的“三轨制”,老段子滚动迭代,新段子稳定上新,舞台和网内容错位运营,减少“一个段子吃十年”的依赖

其三,投资风控收紧

影视投资回归“少而精”,严控出品与参投比例,用项目池分散风险,建立“票房不达标复盘”机制,切断“艺人面子项目”的情感决策链条

能挣到的钱叫收益,冒出来的雷叫学费,付过一次就该长记性

其四,师徒与公司治理并轨

把“江湖家法”升级为现代合规,后台管理、演出合同、代言与商务,统一流程与问责,别把情分用来替代制度

其五,对话观众

内容公开课、开放排练、公益小剧场,降低距离,提高信任,观众看得见努力,口碑才有回旋

德云社要保的,究竟是流量还是规矩?

更像一个选择题,但答案其实只有一个:没有规矩的流量,迟早反噬

再回看于谦的个案

一个资深演员涉入公司债务,本质是股权与商业判断的风险显性化

艺人涉足投资并不稀奇,关键是认缴、实缴与法定义务要分清,商业失败不等同于道德失范

对外,要把信息讲清楚,别让谣言补缺;

对内,要把从艺的边界守住,别把“爱玩”和“任性”混为一谈

这不是一场关于一个演员的钱包风波,而是德云社体制承压的一次压力测试

演出那晚,后台有人在排口风,有人在练基本功,也有人低声刷手机,读到“被执行人”的推送时皱了一下眉,紧接着被点名上场

台下笑声起伏,台上包袱正响

舞台从不等人,管理和内容也不能再等

这次风波像一份体检报告,短期疼痛可控,但若不及时修复根因,下一次就可能是住院级别的警告

来源:蓝胖子不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