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到两个月时间,他又在新疆阿克苏把“文化讲解+旅游直播+特产带货”打包成一场三天深度行动,在线观看一度破十万,红枣、核桃上架就被抢空,硬把信任和销量同时拉满
不到两个月时间,他又在新疆阿克苏把“文化讲解+旅游直播+特产带货”打包成一场三天深度行动,在线观看一度破十万,红枣、核桃上架就被抢空,硬把信任和销量同时拉满
这次新疆之行是团队式推进
温宿、库车、拜城、沙雅一路走,镜头切到苏巴什佛寺遗址,他把千年前的壁画残痕讲得既清楚又不矫情;
到克孜尔石窟前,他提醒大家抬头看穹顶的色彩变化,像是在课堂上点名关键题;
走进沙雅的胡杨林,他只说了一句“风从西北来”,镜头里的树影晃了两下,直播间里就开始刷“胡杨精神”
阿克苏红枣、核桃等一上线即被抢购一空,在线观看人数一度突破10万,10月20日团队在抖音视频号发布总结视频,二次传播继续放大影响力
说白了,还是他拿手的路子——用文化把场景铺开,再用好货把交易收住
他一直强调“商业的终点是人心”,这句话在新疆又被验证了一遍
直播不靠谐音梗、不刷花哨数据,关键时刻把产地讲透、把来路交代清楚,消费者就愿意买单
我在屏幕前看他把枣的品种差异讲成“小课堂”,弹幕里有人说“听懂了就下单”,这种真实反馈,比再多夸张口号管用
把时间往前拨,他在新东方讲英语那会儿,跟“带货主播”三个字八竿子打不着
转入东方甄选时,他的带货能力说不上好,每天写检查成了常态
可一旦把诗词、双语、产地故事揉到一起,销量就拐着弯上去了
“人红是非多”,小作文风波一度把他和公司拉到台前,最后与俞敏洪合体直播把争议压住,他也顺势以新东方文旅集团副总裁的身份开了自己的工作室
但裂缝出现过,就说明两边心里有数
2024年8月他离职
3.58亿“分手费”成了双方“好聚好散”的标记
这段经历虽不热闹,却把他后面的路径反而厘清了
我记得去年香港文化之旅,他和霍启刚在街角握手,霍启刚第一句是“你每一句话都非常有文化”
这句认可,很像是给他打了一个“文化可信度”的章
现场聊香港的历史,转念就能把内地文化串联起来;
听到留学故事,他不卑不亢,拐到“食物是记忆的承载”,把话题落回人人都懂的日常
这份“有文化”的气质,不是装出来的标签,而是他做内容和做生意的一条主线
身份的转变也有迹可循
去年九月他在北京首钢国际会展中心的电子商务大会上,以“与辉同行董事长、总经理”的头衔登场
在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代表之后第二个发言,位列企业嘉宾之前
他提出的那套商业哲学不复杂:“真正能打动人的,从来不是卖点,而是信任”
看似朴素,但执行要细
重庆奉节的脐橙、潜江的小龙虾,他带着团队进产业带,从源头管控到直播呈现,一环扣一环
今年双十一,他又用成绩说话:连续三天坐镇与辉同行,累计吸引超7000万人次观看,单日销破1.9亿元,预售期纪录被刷新,累计销售额到13亿元,美妆专场即便他不在,直播间也有7500万到1亿元的成绩
这不是“开挂”
背后是策略微调——主账号把文化和商品讲解并行,但强调产品重点,新账号“兰知春序”专门做文化拓展,把内容延展成消费边界
换句话说,他把“文化”和“转化”拆开分工,再在品牌层面合拢
更扎心的是,他拒绝复杂套路
他坚持“只卖源头好货”,团队从农残检测到供应链优化都自己盯,直播里认真听用户反馈
这种踏实做法看起来不抢眼,但能积累信任值
业内人常说直播要追热点、抢节点,他不完全跟
他在平台特性和品类季节属性之间找匹配,借势不盲追
行业大盘也在变化
《艾瑞咨询:2025年中国私域电商行业趋势白皮书》显示,2024年私域电商规模达2.3万亿,2025年预计突破3万亿,私域复购率6%到10%,是公域的16倍多;
24到39岁用户占64.1%,是核心客群
这解释了为什么他强调“回到人”的长期关系
《国金证券:电商行业深度报告》指出,AI已从降本变增收,焦点科技靠AI实现业务收入增长92.4%,抖音300元以上高客单价商品流量提升107%,丽人丽妆虚拟人直播单场GMV可达500万
我看这类数据时更关心落地,“技术赋能+场景细分”的新规则,要求主播既懂产品也懂平台节奏
2025年平台分化明显,快手在“超级宠粉节”和七夕节点热度涨45.35%,无节庆支撑回落到4.41%;
抖音在七夕礼赠场景带动美妆、珠宝大促指数飙升
把这套规律和他“文化+产品”的打法叠在一起,就能看出优势在哪里——在合适的节点讲合适的内容,效率自然提高
不是只有他在摸索
2025年6月,江西吉安把“跨境电商+产业带”搬到海外,用TikTok在泰国、美国推广万安潜泳装备、箱包、礼服,主打“文化+产品”双线叙事,美国场把礼服的东方美学讲清楚,出海就不再只是“便宜好用”
这和他新疆的实践有共通点:用文化把陌生市场变成可理解的场景
有业内人士提到,这条路的关键是持续内容供给和稳定的供应链,不是一次直播就能定胜负
拿两个更具代表性的案例对照,线索更清楚
故宫在疫情期间用“云看展+文创带货”把闭馆的劣势改成流量红利,首场直播吸引超1亿人观看,文创因文化内涵热销,证明“文化+直播+电商”是走得通的
另一方面
李子柒用“田园文化IP”建立强信任,不靠高频带货,品牌授权和文创食品支撑商业化,即便经历停更纠纷,复出两天涨粉近400万,总粉丝过亿
他们和董宇辉路径不同,但
共同点是:用稳定的文化表达撑住商业价值,拒绝把内容变成噪音
我个人的感受是
文化不是商业的附属品,而是最有穿透力的竞争力
新疆的三天直播,像是把这句话再做了一次现场实验
霍启刚那句“你每一句话都非常有文化”,在今天看更像是一种判断:文化能搭桥,信任能走人
而张艺谋说的“你在商而不止言商,创造了新的直播带货方式”
其实道出了他的差异化:让商品有“灵魂”,让交易像是一段体验
当然,路还长
产业带的深度运营,不是一句“只卖源头好货”就能解决的,它需要更多数据、更多本地团队,也需要对平台算法的动态理解
我在想,阿克苏的成功能不能复制到更多地理单元,比如更垂直的农产品细分、或者更复杂的工业品场景
如果“文化+产品”的模型能持续跑通,那些看起来冷门的地方
也许会因为一场好直播被重新看见
从香港的文化对谈,到会展中心的掌舵发言,再到新疆的深度直播和双十一的成绩,他每一步都把“文化+信任+好货”往前推了一格
这套组合拳的意义不在“破一次天花板”,而在形成稳定的方法论
来源: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