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上 当172的韩雨彤秒了156的余茵,才懂身高是硬伤!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1 15:33 1

摘要:刷到那条韩雨彤和余茵并排站在央视晚会舞台上的动图,第一眼就笑了:镜头里像“人形立牌”突然蹦出个真人。

刷到那条韩雨彤和余茵并排站在央视晚会舞台上的动图,第一眼就笑了:镜头里像“人形立牌”突然蹦出个真人。

一个178穿西装飒到没边,一个154踩着厚底马丁靴还是小小一团,热搜直接挂了#最萌身高差营业#整整一天。

网友忙着量腿长,却没意识到,这场同框其实是短视频时代的一次小型“阶级晋升仪式”——两个从竖屏里蹦出来的姑娘,终于混进了横屏的殿堂。

把画面往回倒,会发现这俩人去年还在横店同一个剧组蹲着吃盒饭。

韩雨彤演的是“霸总白月光”,台词三句不离“天凉王破”;余茵演的是“被辞退打工人”,哭戏必须在8秒内完成,方便观众手指滑动。

谁想到一年后,一个拿了大牌护肤代言,价格开到两百万一年;一个被春晚导演组盯上,要往全国人民年夜饭桌上端包袱。

横竖屏之间那道铁门,居然真被他们撞出了裂缝。

有人把两人的数据拉成Excel:一个抖音粉丝980万,一个1500万;一个商业价值被评估为A+,一个观众缘指数89.2。比来比去,没人提最关键的事——她们都不是传统意义上“能上桌”的脸。

韩雨彤眼距略开,余茵鼻头偏圆,在古偶滤镜里大概率被挑刺“不够精致”。

可短剧恰恰不需要精致,它只需要在3秒里让观众相信,“这女的是真敢怼老板”“这姑娘是真敢往渣男头上倒奶茶”。

粗糙、鲜活、带毛边,反而成了通行证。

平台数据不会骗人:去年短剧市场整整膨胀了300%,像突然吹大的气球,但气球底下拴着十万个持证演员,能飘到央视舞台的不到1%。

飘上去的凭什么是她们?

答案可能藏在那些“看起来不重要”的细节里。

说几件事。

去年《职场女王》爆火,韩雨彤拍完最后一场“反手开除变态上司”的戏,连夜回酒店剪了条幕后花絮:穿18厘米高跟跑路崴脚NG三遍,边冰敷边吐槽“谁说霸总不累”。

视频20小时涨粉60万。

观众第一次意识到,哦,原来她也会疼,不是滤镜里的假人。

余茵那边更离谱。

《小个子也有春天》里她有一场蹦起来打男主膝盖的戏,原剧本写“娇俏可爱”,她自己改成蹦到一半把奶茶洒自己头上,现场即兴。

播出后抖音弹幕刷屏“笑到手机砸脸”。

那条花絮点赞500万,#小个子穿搭挑战#阅读量三天飙到3.2亿,原因是她全程穿着50块钱的拼多多卫衣,边比划边说“别信显瘦穿搭,显瘦不如显开心”。

看见了吗?

她们把“不完美”变成了流通货币。

在传统影视圈还在凹“完美女精英”“完美小白花”时,短视频教会了观众一个道理:真实感比完美感值钱,接地气比接仙气长命。

所以当央视向她们伸手,其实不是为了找会背长台词的脸,而是找能把新时代烟火气带进晚会的人——观众需要看到“我也有可能在电视里看见我邻居”。

当然,也有人担心:短剧演员一旦爬上主流舞台,会不会被“规训”回旧模板?

看韩雨彤最新的采访,她笑着说“怕啥,我178的身高还能被P矮吗”。

余茵更直接,在春晚彩排后台被拍到裹着军大衣啃烤肠,顺手把暖宝宝贴助理背上。

那一瞬间就知道,她们不是靠“变规矩”走到现在的,靠的是把规矩当围巾,冷了围一下,碍事就扔。

所以刷到那张身高差动图时,最好玩的根本不是谁高谁矮,而是两个人笑得一样坏——像在说:观众朋友们,别琢磨三庭五眼了,来看点活人吧。

来源:初夏一点号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