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手一握,全球媒体的镜头瞬间聚焦,这是时隔6年的再度碰面,也是特朗普新任期内两国元首的首次会晤。
当地时间10月30日上午,韩国釜山蓝屋的贵宾室里,两张单人沙发隔着白色长桌相对摆放。
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手一握,全球媒体的镜头瞬间聚焦,这是时隔6年的再度碰面,也是特朗普新任期内两国元首的首次会晤。
100多分钟的谈话结束后,特朗普送习近平上车时的微笑,被解读成中美关系的重要信号。
更让人关注的是,几天前吉隆坡磋商的成果同步曝光,关税、出口管制这些硬骨头真的啃下来了。
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这次釜山会晤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圆满成功,实际上完全得益于几天前在吉隆坡所经历的那场异常艰难且充满挑战的“硬仗”。
在那场至关重要的谈判或交锋中,各方代表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智慧,最终达成了关键性的共识,为釜山会晤的顺利举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正是吉隆坡那场“硬仗”的胜利,才使得釜山会晤得以如期举行并取得预期的成果。
10月25日至26日,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利坚合众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马来西亚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密集会谈。
在这两天的时间里,双方就多个重要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值得一提的是,仅仅在第一天,双方的会谈就持续了整整5个半小时,充分显示出双方对于此次会晤的高度重视和解决问题的迫切愿望。
在这段时间里,双方不仅就各自国家的经济政策进行了详细介绍,还就两国间的经贸合作、全球宏观经济形势等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磋商活动圆满落下帷幕之后,贝森特并未过多寒暄,而是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他明确指出,在此次磋商过程中,各方共同制定了一个堪称非常成功的框架。
这个框架不仅凝聚了与会各方的智慧与共识,更在细节之处体现了对实际问题的深刻洞察和有效解决方案。
美方已经明确表示,他们计划取消针对中国商品的10%额外“芬太尼关税”,这一决定不仅涵盖了大陆地区生产的商品,甚至连香港和澳门这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商品也被纳入了取消关税的范围之内。
这意味着,无论是中国大陆,还是香港、澳门地区的出口商品,都将不再受到这一特定关税的影响,从而有助于促进中美之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发展。
更关键的一点在于,此前已经加征的24%对等关税政策,将得到进一步的延续,继续暂停实施一年时间。
与此同时,中方也会根据这一新的关税政策调整,相应地对其反制措施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以确保双方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得到平衡和保障。
可能有人觉得关税数字离生活远,其实不是这样,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之前受关税影响的商品里,既有电子产品配件,也有服装鞋帽这类日常用品。
关税取消后,这些商品的进口成本会下降,电商平台上的售价可能跟着降,咱们买东西能省点钱。
出口管制方面的松动更让人意外,美方9月刚公布的50%穿透性出口管制规则,现在要暂停实施一年,中方也会暂停相关反制措施。
这对从事跨境贸易的企业来说是重大利好,深圳一家电子元件厂商的老板算了笔账,之前因为出口管制,他们有三笔订单卡在海关,现在政策松动,这些订单能顺利交付,光是11月就能多赚200多万。
还有一个细节非常值得关注,那就是在双方的深入交流与探讨中,不仅在芬太尼禁毒合作这一重要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且在农产品贸易方面也达成了广泛的共识。
美国的大豆、玉米出口商已经开始打听中国市场的采购需求,而中国的农产品检测机构也在准备应对可能增加的进口量。
这些合作落地后,超市里的农产品选择会更多,价格也可能更稳定。
在釜山会晤的深入交谈中,有一句话显得尤为朴实而深刻:“中美两国由于各自国情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某些问题上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分歧。作为全球排名前两位的经济体,两国在互动过程中时而出现一些摩擦和碰撞,这样的情况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
这句话不仅客观地反映了中美关系的现实状况,也体现了对两国关系复杂性的深刻理解。
这句话说出了中美关系的本质,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在分歧中找共识。
两位领导人的互动能看出这种务实态度,特朗普见面就说“很荣幸同习近平主席会面,中国是伟大国家”,还主动提了“期待明年早些时候访华”,邀请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
全球经济现在有多依赖中美合作,看看数据就知道,中美两国GDP加起来占全球的40%以上,双边贸易额每年超过6000亿美元。
之前贸易摩擦最激烈的时候,美国股市道琼斯指数一天能跌上千点,中国的出口企业也面临订单流失。
英国广播公司有过测算,要是中美全面打贸易战,全球经济每年会损失1.9万亿美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全年GDP。
就像习近平主席说的,两国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举个例子,中国的新能源产业需要技术合作。
美国的高科技企业需要市场,双方要是能在这个领域放开合作,既能帮中国实现“双碳”目标,也能让美国企业赚得盆满钵满,这就是双赢。
虽然吉隆坡磋商和釜山会晤都释放了积极信号,但很多人最关心的是,这些共识能真正落地吗,毕竟之前不是没有过达成共识又反悔的情况。
从目前的信息看,这次有几个保障机制,双方已经明确要“尽快细化和敲定后续工作”,还要履行各自国内的批准程序。
更重要的是,两国元首今年已经3次通话、多次互致信函,这种高频沟通能及时解决落实中的问题。
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杰弗里・格林的观察很有道理,他说“看到两国领导人并肩而立的画面,所有人都期盼双方关系更光明的未来”。
这种期盼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实实在在的需求,对中国的农民来说,能把更多蔬菜水果卖到美国市场是好事,对美国的消费者来说,能买到性价比更高的中国商品也是好事。
中方驻美大使谢锋之前就提到,“小院高墙”“脱钩断链”这些做法挡不住中国前进,但确实会带来干扰,这意味着后续落实过程中,可能还会有波折。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能做的就是保持关注,关税政策有没有真的调整,出口企业的订单有没有增加,这些都是检验共识落地的试金石。
要是一切顺利,明年春天或许就能感觉到变化,超市里的进口商品更便宜了,身边做外贸的朋友生意更好了,这些都是中美关系平稳发展带来的实惠。
釜山会晤结束后,太平洋的浪花依然在拍打着海岸,中美这两个大国就像航行在大洋上的巨轮,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但只要掌舵人能把握好方向,就一定能避开暗礁险滩。
来源:鳄娱海棠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