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打五九尾,来年冻死鬼;春打六九头,吃穿不用愁,26年立春在哪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1 15:02 1

摘要:对古人而言,立春是“四时之始”,天子要率百官迎春祭农,百姓要备耕劳作,它不仅是时序的分界,更是农耕文明的“启动键”——全年六成春播粮食、近四成春管粮食的收成,都要从立春的规划开始。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的开篇,在古代曾有一段时间,立春还是春节的开始,也因为如此,立春节气自古就很受关注!

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便是立春,通常在公历2月3日至5日交节。

自秦代起,它就被视作孟春的开端,更是干支历中寅月的起始,民俗中甚至以此作为生肖转换的节点。

对古人而言,立春是“四时之始”,天子要率百官迎春祭农,百姓要备耕劳作,它不仅是时序的分界,更是农耕文明的“启动键”——全年六成春播粮食、近四成春管粮食的收成,都要从立春的规划开始。

而说到立春节气,一般就离不开交节的时间,在民间更是有“春打五九尾,来年冻死鬼;春打六九头,吃穿不用愁”的老话广泛流传,那它是什么意思?2026年的立春又是在哪里呢?

立春节气如同大自然的闹钟,唤醒沉睡的万物,也牵动着国人的生活节律。

而立春与“数九”的纠缠,源于时间的巧妙衔接。从冬至开始进入“数九寒天”,每九天为一“九”,而冬至到立春的间隔约45至46天,正好横跨五九与六九的交界。

若立春在冬至后第45天,便是五九的最后一天,即“春打五九尾”;若在第46天,则是六九的第一天,即“春打六九头”。

这种划分本质是古人对寒暖交替节点的精准捕捉,就像给寒冬与春日划了道“时间分界线”。

那句农谚是古人的气候观察总结:“春打五九尾”意味着气候转暖偏晚,开春后易遇“倒春寒”,刚返青的麦苗可能遭冻害,影响收成,因此这里的“冻死鬼”并不是说冬季偏冷,而是说立春节气后还可能遭遇严重的高潮,也就是倒春寒,而立春后大降温,确实很反常,对农业也不利!

“春打六九头”则代表暖气流及时北上,气温稳步回升,利于春耕播种,粮食收成有保障,自然“吃穿不用愁”。

而2026年的立春已精准测算,在公历2月4日4时01分51秒,正值农历腊月十七,恰好落在六九的第一天,属于“春打六九头”。根据古人的经验来看,不出意外2026年的粮食收成不错!

不过就算是“春打五九尾”,这也只是概率性总结,因为立春不是在五九尾,就是六九头,何况如今农业技术已能应对寒潮,不必过度焦虑。

聊完立春了,难免提到“寡妇年”和“双春年”。因为2026年就是“寡妇年”,这又是咋回事呢?

这两种情况都源于农历与公历的“时间差”:农历年约354天,公历年约365天,为补差距会设置闰月。若某农历年不含立春,就是“寡妇年”;若含两个立春(年初年末各一个),则是“双春年”。

民间曾传“寡妇年不宜婚嫁”“双春年多灾”,实则毫无科学依据。以2026年为例,就是典型的“寡妇年”,因为它的立春是在农历2025年腊月十七日,在过年前就立春了!

但婚嫁吉凶本与节气无关;而2025年农历就有两个立春,也并未出现特殊灾异。这些说法本质是古人对历法现象的误解,就像把“闰月”当成不吉征兆一样,是对未知的附会。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聊到这里,你认为2026年的年景如何呢?民间老话说2026年是“七龙治水,四牛耕田”,大家是不是很期待呢?

来源:甜妈很努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