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 10 月 30 日,国家疾控局联合七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将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通知》,这项间隔 18 年再度扩容国家免疫规划的重大决策,将于 11 月 10 日起全面落地。该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宫颈癌综合防治体系迈入全新发展阶段,
2025 年 10 月 30 日,国家疾控局联合七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将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通知》,这项间隔 18 年再度扩容国家免疫规划的重大决策,将于 11 月 10 日起全面落地。该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宫颈癌综合防治体系迈入全新发展阶段,为全球消除宫颈癌行动贡献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路径。
此次政策构建了 "四维一体" 的实施框架体系。在前期筹备阶段,地方卫生部门需完成适龄人群基线调查,科学布设接种点并开展专业培训,同步完成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升级改造。这些基础性工作的质量直接决定后续接种服务网络的运行效能。
多部门协同机制在组织实施环节得到充分体现。工信与药监部门将指导生产企业做好供应链储备和产能调配,药品监管机构优化批签发流程保障市场供应。国家疾控中心负责组织集中采购,地方层面则需规范接种服务流程并强化异常反应监测。这种全链条协同模式确保疫苗从生产到接种的全程质量可控。
风险防控体系采用 "双层监管" 模式,药监部门对疫苗生产流通环节实施飞行检查,基层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落实疫苗追溯管理制度。双重保障机制显著提升了公众对疫苗安全性的信任度。
组织保障方面实行 "中央统筹 - 地方落实" 的分级负责制,财政部门按规定落实经费保障,国家疾控中心制定技术规范并开展全国培训,为政策落地提供全方位支撑。
政策精准锁定 2011 年 11 月 10 日后出生、年满 13 周岁女性为免费接种群体。这一年龄段的确定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公共卫生经济学分析:从流行病学特征看,HPV 主要经性接触传播,在首次暴露前接种可获得最佳免疫保护;临床研究数据显示,9-14 岁女性接种后抗体滴度可达 15 岁以上人群的两倍以上,免疫保护期持续超十年。
全球已有 50 余个国家将 11-14 岁女孩作为优先接种对象,我国前期 18 个试点省份的实践也验证了该年龄段的可行性。国家疾控局指出,这一精准定位将有效缩小地区间、群体间的健康差距,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2025 年 11 月 10 日将成为我国宫颈癌防控史上的里程碑,全国范围内的免费接种服务将从该日起陆续启动。政策设置了精确的出生日期界定标准,确保资格认定的可操作性和公平性。公众可通过当地疾控机构官方渠道查询具体接种安排。
当前我国宫颈癌防控形势严峻,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2022 年新发宫颈癌病例 15.1 万例,死亡 5.6 万例,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作为目前唯一可通过疫苗预防的恶性肿瘤,HPV 疫苗接种具有极高的卫生经济学价值。
该政策是对 WHO《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的积极响应,标志着我国在实现 2030 年 90 岁以下女孩接种目标的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前期地方试点已积累丰富经验,全国推广后预计可使 HPV 疫苗接种率提升至 70% 以上,显著降低疾病负担。
免疫程序采用 2 剂次双价 HPV 疫苗方案,接种间隔为 6 个月。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强调,第二剂次应在首剂后 6-12 个月内完成,以确保最佳免疫效果。此次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双价疫苗可预防 HPV16/18 型感染,覆盖 70% 以上的宫颈癌病因。
我国现有两家企业生产双价 HPV 疫苗,合计年产能达 5500 万剂,均通过 WHO 预认证,可充分满足全国接种需求。接种实施中,HPV 疫苗可与其他免疫规划疫苗同时接种,但需选择不同注射部位。未成年人接种需监护人陪同,携带身份证明和预防接种证,接种前应如实提供健康状况信息。
针对已接种其他 HPV 疫苗的适龄人群,政策采取灵活衔接策略。根据试点经验,已完成双价疫苗全程接种者无需重复接种,部分接种者可由专业医师评估后续接种方案。对于已选择高价次疫苗的人群,维持原有接种计划不变。各地将结合国家技术方案制定具体衔接细则。
正如国家免疫规划权威专家指出,HPV 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进展。这项惠及千万女性的健康工程,充分体现了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理念,将为女性健康构筑起坚实屏障。
来源:金峰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