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康/陈香美合作开发AI生命时钟,准确预测从婴儿到老年的生物学年龄及疾病风险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31 11:57 2

摘要:撰文丨王聪编辑丨王多鱼排版丨水成文为什么有些人年近七旬仍精神矍铄,而有些人才三十出头却已显老态?“实际年龄”(Chronological Age,CA)显然无法完全解释这种差异。相对于实际年龄,“生物学年龄”(Biological Age,BA)能够更准确地评

撰文丨王聪编辑丨王多鱼排版丨水成文为什么有些人年近七旬仍精神矍铄,而有些人才三十出头却已显老态?“实际年龄”(Chronological Age,CA)显然无法完全解释这种差异。相对于实际年龄,“生物学年龄”(Biological Age,BA)能够更准确地评估一个人的实际衰老程度,目前,主要通过衰老时钟(Aging Clock)来评估一个人的生物学年龄,然而,这些研究通常是在成年人中进行的,这导致了我们在理解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生物学时钟方面仍留有关键空白,尤其是在婴儿期和儿童期。2025 年 10 月 27 日,温州医科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张康教授团队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陈香美院士团队合作,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 Nature Medicine上发表了题为:A full life cycle biological clock based on routine clinical data and its impact in health and diseas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基于近 2500 万次临床就诊数据,成功开发出首个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生物学时钟模型——LifeClock,其能够准确预测从婴儿期到老年期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生物学年龄。该研究还显示,人体在不同生命阶段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生物学时钟模式——18 岁前为“发育时钟”,主导生长发育;18 岁后转为“衰老时钟”,主导功能衰退。发育时钟可准确预测当前和未来主要儿童疾病的风险(包括营养不良、生长和发育异常),衰老时钟能够准确预测当前和未来主要的老年疾病风险(包括糖尿病、肾衰竭、中风和心血管疾病等)。这项工作将儿童发育与成人衰老区分开来,建立了一个新框架,通过利用整个生命周期的常规临床数据来推进精准医疗。这项技术的真正突破在于其实用性和可及性。与传统依赖昂贵专项检查的生物年龄检测不同,全生命周期衰老时钟仅使用常规临床数据,这意味着更容易在现有医疗体系中推广应用。未来在体检时,医生不仅能告诉你各项指标是否正常,还能基于这些数据预测你未来几年的健康风险,并提供个性化干预建议,为早期干预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窗口,而这正是 LifeClock 带来的可能性。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5-04006-w原标题:《Nature Medicine:张康/陈香美合作开发AI生命时钟,准确预测从婴儿到老年的生物学年龄及疾病风险》

来源:小李的科学讲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