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美执行主席火了,冠军却因“不瘦”被骂?这届选美早不拼脸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31 13:00 1

摘要:没靠赛事噱头,没靠惊艳颜值,就一套“深灰镂空西装配花纹黑丝”的穿搭,直接把#李沅桐 顶级丝袜推广#送上热搜。照片里她金饰配黑高跟,枝蔓纹黑丝把细直“酒杯腿”勾勒得明明白白,权威感和时尚感焊在身上。评论区疯得更彻底:“这才是职场女性的穿搭天花板!”“建议丝袜品牌

昨天刷微博,我直接被一个“选美圈异类”炸懵了——不是拿冠军的佳丽,而是广东国际超模大赛的执行主席李沅桐。

没靠赛事噱头,没靠惊艳颜值,就一套“深灰镂空西装配花纹黑丝”的穿搭,直接把#李沅桐 顶级丝袜推广#送上热搜。照片里她金饰配黑高跟,枝蔓纹黑丝把细直“酒杯腿”勾勒得明明白白,权威感和时尚感焊在身上。评论区疯得更彻底:“这才是职场女性的穿搭天花板!”“建议丝袜品牌直接签她,销量绝对爆”,连平时对穿搭挑三拣四的时尚博主都来抄作业。

可前脚李沅桐刚靠穿搭圈粉,后脚辽宁、陕西的选美冠军就被骂上热搜。辽宁冠军张倩不是传统纤细身材,方脸粗眉,凭六年支教、医疗交流的履历夺冠;陕西冠军张予曦珠圆玉润,官方说尽显“唐韵之美”。评论区直接分裂:有人喊“这才是健康美”,有人骂“选美变选贤,干脆叫感动中国得了”。

我倒要问了:李沅桐靠“非官方穿搭”出圈,冠军靠“非传统颜值”夺冠,这届选美到底在搞什么?是审美降级,还是我们终于敢撕开“白瘦幼”的遮羞布了?

**李沅桐爆火:职场女性的时尚叛逆,比选美冠军更戳人?**

先别急着骂选美变味,咱先搞懂李沅桐为啥能火。要知道,以前选美圈的焦点永远在冠军身上,执行主席要么穿得老气横秋装权威,要么穿得浮夸抢镜被骂。李沅桐偏不,她直接把“职场刻板印象”踩在脚下。

深灰西装选了镂空设计,既保留了执行主席的专业感,又跳出了“老干部风”的桎梏;花纹黑丝不是俗气的渔网款,枝蔓纹路自带高级感,配上细高跟,走路带风的姿态比T台模特还吸睛。数据更能说明问题:她的穿搭话题上线3小时,微博阅读量破1.2亿,讨论量8.6万,比同期辽宁、陕西冠军的话题热度高出3倍还多。

网友的评论戳中了关键:“看腻了职场女性必须穿黑白灰的规训,李沅桐这一身告诉我们,权威和时尚根本不冲突”。更扎心的是,某职场穿搭平台的调查显示,72%的女性反感“职场穿搭必须保守”的要求,李沅桐的出圈,本质上是戳中了职场女性的“时尚叛逆欲”。

反观以前的选美,执行主席永远是“背景板”,冠军永远是“白瘦幼”模板。可现在,观众连执行主席的穿搭都要扒,却对“非传统冠军”骂骂咧咧,这不是双标是什么?

**辽宁冠军方脸、陕西冠军微胖:选美终于不搞“白瘦幼”绑架了?**

再看被骂的两位冠军,她们真的“丑”吗?辽宁冠军张倩的证件照曝光后,我特意放大看了——方下颌、单眼皮,确实不是短视频里批量生产的“锥子脸美女”,但五官周正,笑起来很有亲和力。更重要的是,她的履历甩出来能打哭99%的人:北京大学硕士,六年支教经历,带20个山区孩子去北京看天安门,还参与过3次国际医疗交流活动。

陕西冠军张予曦更有意思,官方强调她的“唐韵之美”,珠圆玉润的身材,穿汉服走秀时的姿态,确实有盛唐仕女的韵味。可网友不买账,直接开骂:“这叫胖,不是唐韵”“选美冠军怎么能有小肚子”。

但骂声背后,数据藏着真相。《美丽经济2024年度报告》显示,全球主流选美赛事的“颜值权重”已从2015年的60%降至2024年的25%,而“社会影响力”“个人履历”的权重合计提升到45%。辽宁赛区的评分细则里写得明明白白:颜值25%、才艺30%、公益履历25%、临场问答20%,张倩光是公益履历就拿了满分,夺冠合情合理。

更值得注意的是,知乎上“你支持选美冠军多元化吗?”的投票中,18-35岁青年群体里67.5%投了支持,他们的理由很统一:“看腻了千篇一律的网红脸,有故事的脸更有记忆点”。说白了,不是冠军不够美,是你还困在“白瘦幼”的审美牢笼里没出来。

**骂声背后的真相:不是选美变low了,是你的审美没跟上?**

有人说“现在的选美是矮子里拔将军”,我直接笑出声。北京赛区的内部人员透露,今年报名人数比疫情前少了42%,导演组看好的“高颜值简历”只来了9份,还都是大三学生,一半嫌赛程太长耽误实习,中途退赛了。

漂亮女孩为啥不愿来选美了?答案很现实:性价比太低。2003年的选美冠军,靠一张漂亮脸蛋就能上电视台访谈、接高端代言;现在的冠军,不仅要会走秀,还得会直播带货,四小时卖不动两万件,品牌就敢翻脸索赔。去年某赛区冠军,因为直播时不会控场,被网友骂“花瓶”,代言直接被换给了一个有支教经历的素人博主。

品牌方也变聪明了,他们宁愿要“有故事的普通人”,也不要“空壳花瓶”。某美妆品牌总监在采访里直言:“张倩这种有支教经历的冠军,我们合作她拍公益广告,转化率比网红脸高30%,家长群体特别买账”。你看,不是选美不拼脸了,是光有脸没用了,现在拼的是“脸+故事+变现能力”的组合拳。

更扎心的是,骂“冠军丑”的人,大概率没看过完整比赛。张倩在决赛现场讲支教故事时,说“我带孩子们看天安门,他们问我‘姐姐,天上的星星是不是和故宫的灯一样亮’”,评委席三个评委都哭了,观众席的妈妈们更是纸巾都不够用。那一刻,比赛早就不是选美了,是选“谁能代表我们心里的光”。可镜头外的网友看不到这些,他们只盯着照片里的方脸骂“像我家物业经理”。

**终极拷问:选美到底选什么?答案早藏在流量里**

其实从李沅桐到两位争议冠军,这届选美早就把“流量密码”玩明白了——争议就是免费热搜。李沅桐的黑丝穿搭,打破“执行主席”的刻板印象,有争议;张倩的方脸、张予曦的微胖,打破“选美冠军”的刻板印象,更有争议。

主办方比谁都清楚这一点。去年某赛区故意选了个门牙有缝的冠军,话题直接爆了,省了300万宣传费;今年辽宁、陕西赛区的争议,让赛事微博话题阅读量破5亿,比去年同期翻了10倍。有内部人员透露,明年很多赛区要取消泳装环节,加一场“直播助农”,谁卖得多谁加分,说白了,就是靠“翻车+救场”的戏码博流量。

但换个角度想,这未必是坏事。以前的选美,是把女性包装成“完美符号”,让普通女孩觉得“我不够瘦、不够美,就不配被看见”;现在的选美,虽然有流量算计,但至少让张倩这样的女孩站到了聚光灯下,告诉大家“你不用符合白瘦幼,有爱心、有故事,也能当冠军”。

新华社评论说得好:“中国女性的美丽,不仅是形体,更是健康、智慧与责任感的综合体现”。李沅桐的穿搭,是职场女性的美丽;张倩的履历,是善良的美丽;张予曦的身材,是东方传统的美丽。这些美,比单一的“白瘦幼”更有力量。

那些骂“选美变味”的人,或许该问问自己:你到底是怀念以前的选美冠军,还是怀念那个只看脸、不用拼实力的自己?

时代早就变了,审美也该升级了。毕竟,世界上最酷的事,从来不是活成别人眼里的“完美模板”,而是带着自己的故事,自信地站在聚光灯下。


来源:老犟爱说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