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场会面显然不只是例行公事。普京在会谈中明确表示,两国关系正“按计划”发展;而崔善姬则在早些时候会见俄外长拉夫罗夫时,强调了双方的“精神亲近感”,并向普京转达了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热情问候”。
克里姆林宫最近又迎来了一位引人注目的客人。根据多家外媒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在10月27日于莫斯科接待了到访的朝鲜外长崔善姬。
这场会面显然不只是例行公事。普京在会谈中明确表示,两国关系正“按计划”发展;而崔善姬则在早些时候会见俄外长拉夫罗夫时,强调了双方的“精神亲近感”,并向普京转达了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热情问候”。
亚洲新闻台的一篇报道指出,只是近年来双方一系列密集外交往来的最新一幕,俄朝关系的迅速升温,尤其是其军事层面的深度绑定,正成为东北亚乃至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中一个无法忽视的变量。
亚洲新闻台认为,俄朝关系的“按计划”发展,其核心驱动力与最实质性的内容,无疑是军事合作。
自2022年乌克兰局势发生根本性变化以来,莫斯科和平壤的合作几乎是按下了快进键。我们必须注意到,双方在2024年签署的《战略伙伴关系协议》,绝非一纸空文。协议明确规定,如果一方受到攻击,另一方有义务提供“军事及其他援助”。
这种援助的实质性进展,一直是西方和韩国媒体紧盯的焦点。外刊报道援引韩国方面的估算,声称朝鲜在2024年底曾向俄罗斯西部的库尔斯克地区派遣了数千名士兵及大量武器装备,协助俄军作战。报道还称,朝方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估计约有600名士兵阵亡,另有数千人受伤。
对于这类报道,莫斯科和平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保持着“你报你的,我做我的”的姿态,既不承认也不否认。
然而,一个微妙的转折点发生在今年4月。当俄方宣布在战场取得进展后,普京罕见地公开赞扬了那些与俄军并肩作战的朝鲜军人,称他们“英勇”。朝鲜方面也随之跟进,承认了有士兵在异国他乡牺牲,报道指出,这甚至是朝鲜自1948年建国以来,首次公开承认有士兵在外国土地上阵亡。
很显然,这种深度的军事合作是双向的。
一方面是朝鲜的人员和武器支援,乌克兰方面曾多次声称在战场上发现了朝鲜制造的导弹碎片;另一方面美国等西方国家则指控,俄罗斯正在用其先进的太空和卫星技术作为回报,帮助朝鲜提升其关键能力。
为什么双方能如此迅速地走近,甚至达到“并肩作战”的程度?这背后既有深刻的历史渊源,更有迫切的现实考量。
事实上,俄朝双方的紧密关系可以追溯到苏联时期。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承认朝鲜的国家,并在朝鲜战争期间提供了关键的军事支持。
而在当今的国际格局下,两国再次发现彼此是“背靠背”的战略伙伴。在联合国,朝鲜是2022年仅有五个的投票反对谴责俄罗斯对乌军事行动国家之一。不仅如此,平壤还公开支持莫斯科对乌克兰东部和南部五个地区的领土主张。
这种政治上的高度一致,也体现在两国领导人的个人关系上。在互致的电文中,金正恩多次称普京为“最亲密的战友”。
这种政治互信,为两国在面临共同外部压力时,提供了坚实的合作基础。
当然,如果只有军事和政治上的“硬核”联盟,这种关系可能还不够稳固。
值得注意的是,双方在经济和民生领域的联系,也在变得具体而实在,逐步推动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和“实用化”。
在基础设施方面,连接两国的首座公路桥梁已于今年4月开始动工;在人员往来上,今年7月,莫斯科与平壤之间的直飞商业航班正式复航,大大方便了双方官员、代表团乃至商业人士的穿梭往来。
甚至在旅游领域,一向被外界视为“神秘”的朝鲜,也在其东海岸开放了一个大型旅游区,专门用来接待来自俄罗斯的游客。
尽管文章在末尾再次称朝鲜是世界上“最封闭”的国家之一,长期受到联合国及人权组织的批评。但从地缘政治的现实主义角度来看,这恰恰可能是其“向东看”、寻求突破的根本动力来源。
当两个国家各自都面临着来自西方的巨大外部压力和围堵时,他们选择“抱团取暖”,深化从军事安全到经济民生的全方位捆绑,这完全是符合其自身利益的战略选择。
普京和崔善姬在克里姆林宫的这次握手,与其说是一个新的开始,不如说是对这一既成事实的再次确认和深化。这种“按计划”的靠近,势必将继续对未来的国际局势产生深远影响。
来源:莫离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