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股各大指数集体“跳水”,手里的指数基金一天跌掉大几块钱,不少人盯着屏幕犯嘀咕:这时候加仓怕继续跌,不加又怕错过抄底机会。其实大跌就像超市换季清仓,平时不打折的好东西突然降价,聪明的人不会一下囤满,而是少量多批慢慢买——既不会占太多钱,又能把平均成本拉低,等行
本文内容仅是发表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A股各大指数集体“跳水”,手里的指数基金一天跌掉大几块钱,不少人盯着屏幕犯嘀咕:这时候加仓怕继续跌,不加又怕错过抄底机会。其实大跌就像超市换季清仓,平时不打折的好东西突然降价,聪明的人不会一下囤满,而是少量多批慢慢买——既不会占太多钱,又能把平均成本拉低,等行情回暖时稳赚。
新手见大跌就慌,觉得是行情要崩,其实对指数基金来说,大跌更像“商家放福利”,把之前虚高的价格打下来,反而更划算。
就拿沪深300ETF来说,4000点以上时,相当于一件优质外套卖130块,现在跌到115块就能买,便宜了不少;折扣力度拉满,买到就是赚。
我邻居老周经历过2018年大跌,当时他慌着割肉,后来指数涨回来才发现,当时割在“地板价”。现在他学乖了,每次大跌都念叨:“跌一点,就相当于多给我点折扣,急啥?”
有人说“既然便宜,为啥不一把梭哈?”其实大跌就像下楼梯,你不知道哪层是底——今天看着跌到位了,明天可能继续跌,一把梭哈很容易“抄底抄在半山腰”,套牢大半年。
去年有个同事,看到创业板ETF跌了10%,觉得机会来了,10万一次性加仓,结果后续又跌了15%,套得死死的,直到今年才回本。而用“少量分批”的人,比如每次跌5%加1成仓,10万分成5批,每跌一次加2万,就算继续跌,也有资金补仓,成本越摊越低。
这就像买菜,今天白菜1块钱一斤,先买2斤够吃;明天跌到8毛,再买2斤囤着,既不会因买太多放坏,又能吃到低价菜,怎么算都划算。
“少量分批”不是瞎加,得有章法,就像做饭要按步骤来,不然容易搞砸。
不是所有指数基金都适合加仓,得选“底子好”的——优先宽基ETF,比如沪深300、中证500,它们覆盖全行业,就像“全营养套餐”,不会因单一行业暴跌受太大影响,抗风险能力强。
避开之前涨疯的行业ETF,比如半导体ETF,就算跌了,也像“高价香水打小折”,还是不划算,别跟风加。
别盯着“跌到3800点就加”,而是按基金跌幅定规矩:比如手里的沪深300ETF,每跌3%加1成仓,跌5%加2成仓,总仓位别超7成。
比如你有5万闲钱,先拿出1万打底,之后每跌3%加5000,分8次加完,就算继续跌,也有资金补仓,心里不慌。
加仓的钱必须是“3年用不上的闲钱”,比如工资结余、存款利息,千万别动房贷、车贷的钱,更别借钱加仓。就像赌博不能押上全部身家,投资也得留好“后路”,万一继续跌,也不会影响正常生活。
1. 别“一跌就加”:得有“间隔期”
比如今天跌了3%加了一次,明天又跌2%,别接着加,至少等一周,或者跌幅累计到5%再加,不然资金很快用完,后续真跌到底了,没子弹补仓。
加完仓别天天看净值,指数基金涨起来需要时间,就像种庄稼,播完种得等发芽、结果,天天扒土看,反而容易急功近利,涨一点就卖,错过大行情。
其实A股大跌时,指数基金的“少量分批加仓”,就像冬天囤粮——现在多囤点便宜的“优质资产”,等春天行情回暖,自然能有好收成。不用怕跌,也别贪多,按节奏来,用闲钱扛,新手也能在大跌里捡到便宜,为后续赚钱打基础。
来源:阿姐爱财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