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家荡产也不能治愈?提醒:这7种病根本无法根治,别花冤枉钱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1 10:58 1

摘要:来医院看病的大多是老面孔。55岁的李先生,手里攥着一袋刚买的“神药”,神情焦虑地问医生:“这次能不能把我的高血压根治了?”

来医院看病的大多是老面孔。55岁的李先生,手里攥着一袋刚买的“神药”,神情焦虑地问医生:“这次能不能把我的高血压根治了?”

医生苦笑着摇头:“李先生,您信某些小广告,钱没少花,现状却没变。”诊室里,类似的故事每天都在重演。有些疾病,医学技术再高超,依旧无法彻底根除。

但许多人在轻信“包治”“根治”的广告后,投入巨资却收效甚微,甚至因此陷入经济困境。你是否也曾怀疑,明明电视报纸天天讲“新突破”,怎么治了这么多年,依然治不好?

有些真相,或许比你想象得更残酷。到底哪些疾病根本无法“治愈”?为何会反复反弹,治了再犯?有没有科学管理的方法?

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银屑病……常见的慢性病患者,超过80%曾尝试过“根治特效药”或民间偏方,根据北京协和医院2023年的调查,这些投入每年在中老年患者中的经济损失高达120亿元

为什么有人一辈子到处求医问药,最终还是带着病和药共度余生?其实,有些慢性病就像“水管生锈”,只能不断维护,不可能彻底更换一根“全新水管”。

现今医学进步神速,但面对某些疾病,“缓解”而非“根治”,才是现实。依据中华医学会等权威机构公认,目前下列7种常见疾病依然无法彻底治愈

高血压:1700万中国成年人患高血压,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95%以上的高血压为原发性,与基因、年龄、生活习惯有关,药物和生活干预可控制但无法清除病因。药一停,血压常常反弹。

2型糖尿病: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数据显示,只要胰岛功能损伤,一旦确诊,只能靠药物饮食运动终身管理,停药或“不忌口”,血糖就会迅速升高

慢性乙肝:我国有8800万慢性乙肝携带者。现有药物可降低病毒载量、阻断肝损,但乙肝病毒基因可永久存在于肝细胞,“彻底清除”尚属世界医学难题

慢性肾功能不全(CKD):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近年研究证实,超七成CKD患者需长期控制进展,肾小球受损不可逆转,透析或换肾仅能维持生命质量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换肤”类广告层出不穷,实则只是短期“遮盖”。遗传+免疫紊乱机制决定了此病只能反复缓解,全球尚无根治方案

风湿性关节炎:风湿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抗炎药只能延缓症状,根源—免疫异常目前无突破性治愈手段

强直性脊柱炎:数据显示,终生与病共存成常态,规范用药和康复运动可让绝大多数达到缓解,但“完全恢复如初”仍无先例

针对上述疾病,哈佛大学“慢性病不可逆化模型”显示,98%以上患者无法通过外用药物或单一疗法实现长期无复发。其实在世界最先进的医疗体系下,这些疾病同样无药可根治。

许多病友难以接受“终生管理”这个现实,转而盲目追求速效神药,反诱发“医药骗局”。国家卫健委调查1000名慢病患者,“神医”“根治药”受骗比例超65%,经济损失平均达3.6万元/人

医学上,“根治”涉及“消除病因”,而多数学科已证实部分病变具不可逆性

基因决定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多涉及遗传风险,基因型决定疾病易感,现阶段医学手段无法‘擦除’基因变异

器官不可逆:肾小球硬化、胰岛细胞凋亡、风湿性关节破坏等,好比“房子地基松动”,即使换新砖,也难还原初始状态

免疫紊乱难逆转:风湿性疾病、银屑病等属于免疫功能紊乱,当前全世界尚无精确校准免疫系统的药物或干预方式

病毒残留特性:如乙肝等病毒性疾病,病毒能“潜伏”在体内,即使表面指标转阴,“深层隐匿”还难完全清除。

为何“根治神药”广告却屡屡诱人?一方面,患者极度渴望解脱,易被包装的疗效噱头误导;另一方面,缺乏专业医学知识,无法分辨“控制”“缓解”与“根治”三者的巨大区别。

殊不知,通过正规治疗和科学自我管理,90%以上慢性病患者能获得“接近正常”的生活质量

既然无法“去根”,是否只能绝望?答案恰恰相反。当前循证医学显示,系统管理+规范药物+健康生活方式,能够极大改善症状、延缓病情、避免并发症。

规范随访、定期监测: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患者,每三个月查体一次,动态评估目标达成率可提升25%左右

规律用药,不随意停药减量:严格遵医嘱,药物“断档”是复发主要诱因。遵医率达到90%以上人群,五年慢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30%

均衡饮食,限制钠盐、精糖类:地中海型饮食、DASH饮食模式目前最被权威机构认可。食盐减少到每天5克以下,血压可下降6-8 mmHg

适度锻炼,推荐以有氧步行为主:每周5天、每次30分钟,能明显改善心肺和代谢功能,延缓病程发展。

心理疏导,避免焦虑与抑郁加重病情:心理健康与病情控制直接相关,定期心理咨询可降低焦虑评分约10分

远离不明“包治”产品,警惕广告陷阱:凡是声称“根治”“祖传秘方”的产品均要谨慎,不轻信小广告,不轻信“邻居推荐”。

重视家庭、社会支持,参与慢病患者组织交流患者间经验交流可提高自我管理信心与依从性,被证实为慢病长期控制的有效推手。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

《中国银屑病诊疗共识(2022)》

来源:大唐说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