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夏天,鲁豫在视频播客里说要把遗产留给窦文涛。窦文涛马上回答:我一定养生,熬过你。两个人立刻笑起来。镜头没有切换。脸上的皱纹和眼神都很真实。这不是综艺节目,这是《陈鲁豫-慢谈》里很平常的一段。没有台本,没有打光,没有特效。只有两张沙发,两个人坐着聊天。
2024年夏天,鲁豫在视频播客里说要把遗产留给窦文涛。窦文涛马上回答:我一定养生,熬过你。两个人立刻笑起来。镜头没有切换。脸上的皱纹和眼神都很真实。这不是综艺节目,这是《陈鲁豫-慢谈》里很平常的一段。没有台本,没有打光,没有特效。只有两张沙发,两个人坐着聊天。这看起来很随便,但很多人喜欢看这种真实样子。
2025年第一季度,一个平台上的视频播客总观看时间是259亿分钟。这比去年多了270%。这不是简单给音频加个画面。用户慢慢习惯了看人说话。他们会留意表情、停顿、小动作。这些东西以前的访谈都会剪掉。但现在这些最吸引人。大家不只问说了什么,更关心是怎么说的。
国外很早就流行这个了。Joe Rogan的节目在自己小屋里录。背景看起来像仓库。特朗普去他那里聊移民政策。他说话时手抖着点烟。马斯克嚼着口香糖讲火星计划。扎克伯格被问到算法问题,愣了十秒才说:我错在太快了。这些画面没有包装。所以大家觉得更真实。2020年,Spotify花一亿美元买了他的版权。2024年续约,价格涨到两亿五千万。网飞也说了。2026年要把《Bill Simmons Podcast》放上主站。这不是普通的内容。这是要当文化大事来做。
国内也在试着做。B站有个节目叫《一麦三连》。第一期请了罗翔、刘擎、毛尖。三个人围着辣椒炒肉聊天。没有人讲大道理。他们说的是我妈当年炒糊的菜,我现在还想吃。结果这种话反而火了。小红书做了菜市场播客。有人举手机在豆腐摊前问:你信命运吗?卖豆腐的大姐回答:信。不然我今天不会多买两块豆腐。
不同的人做视频播客,方法不一样。有的是从音频转来的老手。比如《无聊斋》的刘旸。他把脱口秀节奏放进了画面。观众发现他一笑,右眉会跳。结果这种小细节让人记住了。《忽左忽右》团队只把百分之二十的内容做成视频。因为他们挑着放,内容显得更珍贵。另外也有明星来试着做。鲁豫找陈奕迅聊失眠。杨天真请房琪聊流量时代的孤独。他们不装腔作势。他们就是普通人,坐下来聊自己的困惑。平台自己也动手做。腾讯新闻做了《罗永浩的十字路口》。节目不提前定话题,允许冷场。罗永浩自己说:你们等的不是答案,是敢于不装的勇气。
为什么现在才火起来?大家短视频刷多了,人就烦了。三秒一个笑点,五分钟一个反转。看多了心里感觉空。现在大家更想看真实的反应。比如职场新人半夜打开鲁豫和窦文涛的对话。他们听到的不是“你要努力”。他们听到的是“我也曾凌晨三点哭着吃泡面”。镜头里的皱眉、递茶、走神、沉默,这些以前都被剪掉了。但现在这些成了大家想看的。用户要的不是完美表演。他们要的是能与自己共鸣的情绪。
来源:宠咖阁sw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