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抗旱主动仗 助农稳产保丰收——甘肃省各地多措并举抗旱保丰收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19 08:42 1

摘要:近期,受降水量不足、高温晴热天气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甘肃省部分地区旱情持续蔓延,给农业生产带来严峻挑战。受持续旱情影响,省农业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决定:自5月17日9时起,我省启动农业抗旱四级应急响应。

——我省各地多措并举抗旱保丰收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祁玉洁

近期,受降水量不足、高温晴热天气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甘肃省部分地区旱情持续蔓延,给农业生产带来严峻挑战。受持续旱情影响,省农业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决定:自5月17日9时起,我省启动农业抗旱四级应急响应。

面对旱情,全省上下迅速行动,通过科学调度水源、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实施抗旱作业、选育抗旱品种等一系列举措,全力以赴抗旱保农,筑牢粮食稳产丰收防线。

旱情肆虐 农田“喊渴”

今年开春以来,甘肃省部分地区降水异常偏少,旱情不断加剧。庆阳市环县,已连续60天无有效降水,大风沙尘天气频发,土壤墒情持续恶化。5月14日,环县紧急召开抗旱救灾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应对措施。环县气象局局长匡朝介绍,当前旱情严重,对全县夏粮作物生长及秋粮适期播种构成严重威胁。

同样,华池县也深陷旱情困境。自今年春季以来,该县持续晴热少雨,春季降水量仅为28.5毫米,较常年同期降水量偏少41%。经调查,东南部乡镇呈现中旱状态,其他乡镇则达到重旱级别,小麦产量受到严重影响。

庄浪县的旱情也不容小觑。今年以来,该县遭遇持续性干旱,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减少40.6%以上。近期大范围持续的高温晴热天气,更是让旱情旷日持久。

兰州中心气象台5月15日发布的气象干旱黄色预警显示,庆阳、定西、平凉大部地方及白银市中南部、天水市渭北和陇南市中北部等地气象干旱已达中到重度以上,预计未来7天全省大部无有效降水过程,旱情将持续发展。

科学灌溉 稳定生产

面对严峻旱情,我省各地迅速行动,多措并举保障农田灌溉用水。在平凉市崆峒区,水务、农业等部门精准施策,积极指导群众利用节水灌溉新技术抗旱护苗。

在崆峒区白水镇,蜿蜒的水渠中清流潺潺,村民们手持铁锨穿梭在田间,有条不紊地引水浇灌,清澈的水流如同生命之脉,源源不断地流向田间地头。

在崆峒区四十里铺镇,抽水泵轰鸣声阵阵,沟渠里的水被引入田间,喷灌设施飞速运转,细密的水滴均匀洒向麦苗。“喝足”了水的麦田,焕发着勃勃生机。

为确保崆峒区农田生产灌溉用水需求,保障粮食丰产丰收,泾河灌区积极应对旱情。工作人员24小时实时监测水情及灌溉用水情况,加强渠道、水闸等放水设施管理,周密部署灌溉工作。同时,对所有水利工程设施进行全面维修保养,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用水计划,并深入实地指导农户科学灌溉。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完成灌溉面积4.5万亩,有效缓解了旱情对农业生产的冲击。

华池县则密切监测雨情、水情、旱情发展趋势,全力做好水利工程调度、应急供水等工作。为保障灌溉供水需求,华池县迅速完成渠道、泵站、机井的全面检修。同时,动员群众采取“打井截流、开渠引水”等办法开辟应急水源,全力保障农业灌溉用水。

全力以赴 防灾减灾保夏收

为最大限度降低旱情损失,我省各地积极推广抗旱减灾技术,提升农作物抗旱能力。庄浪县农业农村局成立了由“局领导+乡镇技术负责人+技术人员”组成的“三级”包抓抗旱减灾指导服务队,全面落实包乡镇、包村社、包地块的“三包”责任制。

“玉米播种中,优先推广使用先玉335、先玉1483等耐旱高产玉米包衣品种,马铃薯则全面推广庄薯3号、陇薯7号等优质脱毒种薯,实现马铃薯良种全覆盖,从源头上增强抗旱能力。”庄浪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当地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全膜垄作侧播和测土配方施肥等旱作农业核心技术,构建起“覆膜集雨+土壤改良”的抗旱技术体系。

华池县狠抓补种改种工作,牢牢守住农业生产底线。该县组织农技小分队下沉一线,对重旱田分类施策。对绝收田改种荞麦、糜子等耐旱作物,“以秋补夏”“以小补大”,确保群众收入不受影响。

为有效应对近期持续高温干热天气对农作物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统筹部署,迅速组建两支科技服务小分队,奔赴各乡镇,全面开展农作物应对高温干旱技术指导及土壤墒情动态监测工作。在技术指导中,技术人员立足县域作物种植结构特点,围绕小麦灌浆期、玉米拔节期等关键生育阶段,开展“一对一”精准技术服务。

针对抗旱灌溉用水大幅增加的实际需求,国网甘肃刘家峡水电厂严格遵循黄河水利委员会调度指令,将刘家峡水库日均出库流量调增至每秒1200立方米。截至目前,已累计向下游调水16.11亿立方米,为沿黄灌区抗旱保墒提供有力支撑。

省农业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要求各地各相关单位按照《甘肃省农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旱情发展变化趋势,切实落实农业抗旱各项措施,尽最大努力减轻干旱影响和损失;积极主动做好信息发布,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按预案要求及时报送旱情信息和工作动态。

面对旱情挑战,我省多措并举,全力以赴抗旱,确保粮食稳产丰收。

来源:中国甘肃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