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1 年到 2024 年,新冠疫情把全球供应链搅得稀巴烂,拜登政府一看机会来了,大手一挥给半导体、清洁能源行业砸巨额补贴,直接把工厂建设支出占比从 3.5% 飙到 8%,创下 40 年新高。
咱就说,最近美国制造业的操作属实让人看不懂!一边是政府撒钱补贴,工厂建得热火朝天,新闻里天天喊 “工业复兴”。
一边是工人饭碗越端越不稳,岗位悄悄缩水,技术还被亚洲甩了几条街。
这所谓的 “美国制造” 回暖,到底是真繁荣还是自导自演的戏?
不吹不黑,前两年美国制造业的建厂潮确实有点吓人。
2021 年到 2024 年,新冠疫情把全球供应链搅得稀巴烂,拜登政府一看机会来了,大手一挥给半导体、清洁能源行业砸巨额补贴,直接把工厂建设支出占比从 3.5% 飙到 8%,创下 40 年新高。
UBS 首席经济学家 Paul Donovan 都直言,这波 “复兴” 最直观的就是工厂拔地而起,到处都是施工的热闹场面。
可好景不长,2024 年第三季度后,这股热潮突然踩了急刹车。为啥?还不是特朗普政府搞出来的糟心事!
对着几十个国家加征关税,尤其是 2025 年 3 月又对所有进口钢铝加征 25% 关税,直接导致原材料价格疯涨。
企业一算账,新工厂建起来也是赔钱,纷纷叫停项目。ConstructConnect 首席经济学家 Michael Guckes 透露,关税消息一出,不少企业立马取消了建设计划。
不过有意思的是,后来又有一波企业重启投资,2025 年 1-9 月,制造业设施投资仍高达 860 亿美元,主要砸向半导体和制药工厂。
但咱得看明白,这钱大多是靠政府补贴撑着,不是企业真有信心。
最讽刺的是,工厂越建越多,岗位却在一点点往下掉。现在美国制造业就业约 1270 万人,看着比疫情低谷时回升了点,但实际一直在 “隐性缩水”。
2024 年 7 月到 2025 年 7 月,半导体行业裁了 2.41 万人,汽车零部件行业丢了 2.39 万个岗位,航空航天也裁了 9400 人。
更让人震惊的是,拿了联邦政府数十亿美元补贴的芯片巨头英特尔,居然计划裁员 2.5 万,刚拿到补贴就裁人,这操作也是没谁了。
说句实在话,岗位流失还不算完,用工荒更是雪上加霜。特朗普政府收紧移民政策,撤销了 50 万海地、委内瑞拉等国移民的临时保护身份,不少工厂直接没人干活。
2025 年 7 月,爱荷华州 JBS 猪肉加工厂就因为移民身份问题,一口气解雇 200 多名员工,老板愁得直跺脚。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 CEO Thomas Derry 透露,现在企业都在 “躺平观望”,员工离职了就空着岗位,不招人也不大规模裁员,看似没失业潮,实则岗位越缩越少。
更糟的是,连新能源这种被寄予厚望的行业也开始裁员。
2025 年 10 月,通用汽车突然宣布大裁员,底特律电动车工厂裁 1200 人,和 LG 合资的电池工厂裁 550 人,还暂停了两座电池工厂的生产,上千员工临时失业。
要知道,通用刚披露的财报还挺好看,电动车交付量同比涨 45%,市场份额仅次于特斯拉,转头就裁人,说白了就是赚不到钱,只能靠缩减产能过日子。
我跟你讲,美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居然被亚洲甩了好几条街。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 2025 年最新数据显示,美国每万名制造业工人仅配 320 台机器人,全球排第十,连斯洛文尼亚、瑞士这些小国都不如。
而中国的机器人密度已经冲到 510 台,韩国更是高达 1050 台,稳居世界第一。
为啥美国工厂不爱用机器人?答案太现实了:绝大多数美国制造企业都是小企业,买得起机器却请不起懂技术的人。
工业机器人价格十年降了不少,但初始投资对小企业来说还是天文数字。更要命的是,就算咬牙买了,也招不到会编程、会维护的技术工人。
为了解决技术工人短缺的问题,美国政府 2025 年扩大了技术培训计划,砸了 50 亿美元,苹果公司也凑热闹,在底特律开了制造学院,免费提供智能制造培训。可实际情况呢?
小企业参与度低得可怜,一是没时间精力,二是培训内容太理论,学完用不上。截至 2025 年 10 月,美国制造业技术工人缺口仍高达 60 万,光靠喊口号根本没用。
更让人揪心的是干活效率的问题。福特 CEO Jim Farley 都急了,多次警告美国制造行业的生产力已经停滞甚至倒退。
啥叫生产力?说白了就是每小时能创造多少价值。这数据自 2008 年金融危机后就没好过,官方统计一直低迷。
虽然芝加哥大学学者说统计低估了质量提升的隐性增长,但咱看实际情况。
工厂里还是老一套生产模式,传感器监控、预测故障这些智能工厂的玩法,只有少数大企业在用,大部分小企业还是靠人工硬扛。
从另一个角度看,制造业的冷清和白领经济的火热形成鲜明对比。
过去十年,商业服务等 “白领” 行业生产力持续增长,老板员工都赚钱;而制造业占美国经济的比重从 2000 年的 15% 跌到 2024 年的 10%,2025 年更是进一步跌至 9.8%。
反观中国,制造业占比一直稳定在 30% 以上,2025 年世界银行最新数据显示已达 31.2%,工业产能依旧是全球顶流,智能工厂越来越多,效率自然越来越高。
说句实在话,美国制造业的 “复兴”,就是靠政府补贴撑起来的虚假繁荣。2025 年三季度 ConstructConnect 数据显示,工厂建设支出同比降了 3.2%,关税带来的原材料成本压力仍没缓解。
UBS 最新分析直言,这波复兴严重依赖政府补贴,缺乏内生动力,一旦补贴退坡,企业投资很可能再踩刹车。
你再看看全球竞争格局,美国的短板越来越明显。
亚洲工厂靠高自动化、低成本抢占市场,中国不仅产能大,技术还在不断升级;而美国既解决不了技术工人短缺的问题,又放不下贸易保护的架子。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看似保护本土企业,实则让企业原材料成本飙升,像钢铝关税导致汽车、家电、建筑行业成本大涨,最后只能涨价转嫁给消费者,或者裁员减产,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差。
更讽刺的是,美国政府想靠税收抵免缩小与亚洲的差距,但小企业根本享受到,大型企业又忙着裁员 “节流”,技术鸿沟只会越拉越大。
苹果开的制造学院虽然免费,但覆盖面有限,而且刚开课没多久,能不能培养出足够的技术工人还是未知数。
咱再对比中国,制造业依然是经济发动机,不仅产能巨大,自动化水平还在持续提升。传感器监控、预测故障、人机协同的智能工厂越来越多,生产力稳步增长。
而美国制造业,一边是建工厂的 “面子工程”,一边是岗位、技术、生产力的 “里子空虚”,这样的复兴之路,怎么看都难走通。
美国要是解决不了 “没人、没技术、没效率” 的硬伤,所谓的 “复兴”,终究只是一场自欺欺人的梦,最后只能在全球竞争中越落越远。
来源:探秘发现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