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格力电器最近发布报告,显示公司前三个季度赚到的钱比去年少了一些,总收入达到1371亿元,利润有214亿元,这两项数字都出现下滑,特别是在第三季度,单季利润下降接近百分之十,这个情况让很多人感到担心,人们开始思考空调产品的销售是否遇到困难,或者公司在经营方向上出
格力电器最近发布报告,显示公司前三个季度赚到的钱比去年少了一些,总收入达到1371亿元,利润有214亿元,这两项数字都出现下滑,特别是在第三季度,单季利润下降接近百分之十,这个情况让很多人感到担心,人们开始思考空调产品的销售是否遇到困难,或者公司在经营方向上出现偏差。
空调这个老本行现在确实难做,夏天本来是销售旺季,政策也鼓励大家更换新家电,但是老百姓不太愿意买单,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更倾向选择价格便宜、功能够用的机器,不去追求高配产品,抖音平台上有很多低价商品,直播间里叫卖声很大,价格还压得很低,格力还在沿用专卖店和返利的老一套办法,反应速度慢了半拍,库存积压严重,资金周转需要48天,别的品牌35天就能完成周转,成本1一点点把利润给吃掉了。
董明珠这些年一直在推动格力公司造车这件事,可到了2025年,车还没有真正卖出去,钱倒是已经花掉不少,研发支出增加了四成以上,再加上机器人、新能源这些新项目投入,销售和管理费用占到总收入接近两成,简单来说,格力现在不是靠业务赚钱,而是不断在烧钱铺路,投资人心里都不太踏实,大家觉得这些投入下去,三年时间能不能收回成本,目前谁也不敢保证。
再看看竞争对手的情况,美的在海外市场做得很顺利,有接近四成收入来自国外业务,库卡机器人和东芝家电这两项为它带来不少助力,海尔旗下高端品牌卡萨帝表现稳定,还能够按照客户的具体需求定制产品,相比之下,格力电器在海外取得的收入还不到整体的一成,主要市场仍集中在国内,格力自家APP的月活跃用户数大约500万,而小米同期达到1.2亿,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距,在智能家居领域,格力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力。
供应链方面同样遇到难题,制冷剂和铜的价格一直波动,成本始终压不下来,格力坚持自己生产压缩机,原本觉得这是个长处,结果反而让整个体系变得死板,海尔选择和外部供应商保持紧密合作,面对价格变动能够更快做出调整,格力这种“自给自足”的做法,现在看来确实不够灵活。
根据国家新规,更换家电需要同时满足智能和节能两个条件,格力多款主力空调由于缺少人工智能功能,已被移出补贴名单,消费者购买时发现无法享受优惠,自然选择放弃购买,这一情况反映出格力在技术更新方面已经落后于行业发展步伐。
格力确实具备实力,但公司过于依赖空调业务这条单一发展路径,在转型过程中同时布局造车和机器人领域,战线拉得太长,资金投入过大,实际成效却未能匹配投入力度,市场环境不会留出缓冲时间,尤其在竞争对手加速前进的背景下,董明珠的战略方向值得肯定,但执行过程中的节奏把控与资源配置确实需要重新审视调整。
来源:霞光映翠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