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POLITICO(政客杂志)最新爆料,特朗普政府正紧急筹备一笔高达120亿美元的“农民救命钱”,准备在政府停摆结束后第一时间发放,力图挽救因关税政策遭重创的美国农户。三位知情人士透露,这笔初步援助将直接针对那些被贸易战打得措手不及的农民,尤其是大豆、高粱和肉
据POLITICO(政客杂志)最新爆料,特朗普政府正紧急筹备一笔高达120亿美元的“农民救命钱”,准备在政府停摆结束后第一时间发放,力图挽救因关税政策遭重创的美国农户。三位知情人士透露,这笔初步援助将直接针对那些被贸易战打得措手不及的农民,尤其是大豆、高粱和肉类生产者。
但这场“救援行动”背后,却充满了戏剧性的拉锯和无奈。就在不久前,白宫还在为到底要拨多少资金而焦头烂额,农业部(USDA)和预算管理办公室(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反复权衡,最终才敲定120亿到130亿美元的额度。所有资金都来自农业部内部账户,实打实的纳税人血汗钱。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一切都被政府停摆死死卡住。北达科他州共和党参议员约翰·霍文(John Hoeven)亲口证实,类似于特朗普第一任期那场280亿美元农民大救助的“市场促进计划”(Market Facilitation Program)已经“全部准备就绪”,只等停摆结束就能启动。他无奈地说:“现在就是被停摆拖住了。”
美国农民眼下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关税阴影挥之不去,化肥、农机等生产成本飞涨,通胀压力一波接一波。许多农户在为来年种什么、怎么种而焦虑不安,甚至有人开始怀疑还能不能撑到下一个收获季。政客杂志本月早些时候就曾独家披露,白宫不仅因停摆被迫推迟援助方案,还在为如何凑够数十亿美元的救命钱而头疼,农民团体和农业游说势力则不断施压,要求政府加码。
就在这场混乱中,特朗普突然宣布与中国达成“停战协议”,声称中国将大规模采购美国大豆、高粱和木材,并取消对美肉类、小麦、乳制品等农产品的报复性关税。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亲自站台,称这是“对美国农民的重大利好”。农场主和农业州的共和党议员们一度欢呼雀跃,仿佛看到了曙光。
但现实却远比表面乐观来得残酷。多位国会议员和农业游说人士私下警告,这份协议恐怕来得太晚,尤其是对大豆农户来说,损失已经板上钉钉。许多农民早已被迫以低价抛售手中大豆,全年账面亏损已成定局。有人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发帖自嘲:“等到钱下来,我们都快破产了。”
这场农民救助行动的背后,是美国农业的集体焦虑和愤怒。许多农户在田间地头拍下视频,控诉关税政策让他们血本无归。有人在农机厂门口抗议,怒斥政府“只会空喊口号”。更有农民在采访中直言:“我们不是政客的棋子,我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市场和收入。”
而在华盛顿,官员们则陷入了权力与责任的拉锯战。农业部和预算管理办公室反复开会,试图在有限的资金池中挤出更多救命钱。知情人士透露,内部争论激烈,有人主张优先救助大豆和高粱生产者,有人则坚持要覆盖更多品类。最终,120亿美金的初步方案才得以敲定,但具体分配比例仍在最后敲定中。
与此同时,农民们的生活却在一天天变得更加艰难。高昂的化肥价格让许多农户不得不减少施肥,影响了作物产量。农机维修费用暴涨,老旧设备频频罢工,收割季节一片狼藉。更有农民在社交平台晒出账本,显示今年收入锐减,甚至连贷款都难以维持。
在这场风暴中,农民们的愤怒和无助被不断放大。有人在地方议会公开质问:“我们辛苦种地,结果却被关税和政策玩弄,谁来为我们的损失负责?”也有农民在媒体采访中哽咽:“我们不是华尔街的投机者,我们只想靠自己的双手养家糊口。”
而特朗普政府则试图用“市场促进计划”来平息这场危机。参议员霍文强调,方案已经“全部准备好”,只等停摆结束就能发放。但农民们却在等待中煎熬,担心救助金能否及时到手,能否真正弥补损失。
更令人唏嘘的是,农民们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有人担心,哪怕中国真的大规模采购美国产品,也难以立刻扭转市场低迷。更有农户质疑,政府的救助只是“权宜之计”,根本无法解决长期的贸易和价格问题。
在这场关税与救助的拉锯战中,美国农民成了最大的受害者。他们在田野间默默承受着政策的冲击,眼睁睁看着收入缩水、债务攀升。有人在农场门口挂出标语:“我们需要的是公平的市场,不是临时的救济。”
而华盛顿的官员们则在权力斗争中不断推迟决策,农民的命运被悬在一线。120亿美金的救助金,能否真正落到农民手中,成为他们渡过难关的“救命钱”?还是只会沦为政治博弈中的筹码?这一切,仍在等待停摆结束后的最后揭晓。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本账号观点
来源:有谱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