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缪景凤一边忙着采摘、分拣、打包苹果,一边接着电话,与新老客户沟通到果园采买苹果的具体细节。据他介绍,每年这段时间是他们一家最忙的日子,也是果园挣钱最关键的时候;今年种植的苹果和梨个头大、口感好,线上线下顾客都非常多,今年卖果收入预计有10多万元。
本报特约记者查朝云
时下,走进马龙区通泉街道缪家田居民小组果农缪景凤的苹果园,只见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
缪景凤一边忙着采摘、分拣、打包苹果,一边接着电话,与新老客户沟通到果园采买苹果的具体细节。据他介绍,每年这段时间是他们一家最忙的日子,也是果园挣钱最关键的时候;今年种植的苹果和梨个头大、口感好,线上线下顾客都非常多,今年卖果收入预计有10多万元。
记者在现场看到,紧挨着缪景凤果园的还有同村两家果农的果园,每个果园面积数十亩,种植品种以早熟、晚熟苹果和梨为主,销售也是线上线下同时进行。
作为地理标志产品、云南省名优水果,“马龙苹果”凭借脆甜多汁、口感细腻的特点,在周边市场早已建立起良好口碑。进入采收季,来自昆明、曲靖等地的批发商纷纷驱车前往马龙的苹果种植基地,现场看果、议价、下单,呈现一派繁忙景象。在新元果业1700亩的种植基地,150多名工人将采摘的“维纳斯黄金”“瑞香红”苹果通过车辆送到约7000平方米的分拣车间,交由60余名工人进行分拣,包装好后发往全国各地,销售价保持在每公斤15元以上。
“各位老乡,大家好,今天我们来给大家摘苹果啦,大家看看这种苹果的品质怎么样?这是大果,肉嫩多汁、香甜可口,我们现摘现给大家发货……”在“马龙苹果”电商直播间,主播正热情地介绍着产品,新鲜摘下的苹果带着露水,主播实时解答网友关于口感、规格、售后的疑问,直播间订单不断。
除传统线下销售模式外,马龙区积极引导果农“触网”,借助短视频平台、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线上渠道,让“马龙苹果”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以前只知道把苹果卖给批发商,现在参加政府组织的电商培训学直播,自己也能当主播。”一位果农说,通过直播带货,她家的苹果不仅卖到了省外,还接到了企业团购订单,吸引更多本地人前来实地采摘,销路拓宽了,利润率也提升了。
为让苹果“走得远、卖得好”,马龙区着力延伸产业链条。一方面,引进和培育云南佳都、云南荷滇等18家龙头企业,成立6个苹果种植合作社,发展30个家庭农场,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另一方面,聚焦“互联网+”,接入邮政电商平台,培育“村味守艺人”等新媒体团队开展直播带货,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营销网络,不仅将苹果销往国内大中城市,更使其走出国门,远销南亚、东南亚。
“我们不仅要帮果农把苹果卖出去,还要让苹果卖上好价钱。”马龙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掌上曲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