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车落幕倒计时?国产固态电池持续破局,预计2027年实现装车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1 11:05 1

摘要:据各方已披露财报数据显示,亿纬锂能稳赚12.11亿元,同比增长15.13%;宁德时代狂揽185.49亿元,增幅41.21%;最夸张的是国轩高科,净利润21.67亿元,增幅达到了惊人的1434.42%!​

三季度刚过,固态电池圈就传来捷报——“三巨头”三季度利润集体飘红!

据各方已披露财报数据显示,亿纬锂能稳赚12.11亿元,同比增长15.13%;宁德时代狂揽185.49亿元,增幅41.21%;最夸张的是国轩高科,净利润21.67亿元,增幅达到了惊人的1434.42%!​

惊人数据也映照出如今国产固态电池的蓬勃发展。在技术持续突破的大背景下,10月初人民日报就报道,我国固态电池已有望使电车续航突破1000公里天花板,超越丰田等一众老牌巨头。行业更是预测,全固态电池2027即可开始装车,预计到2030年可以实现量产化应用。难道说,离油车时代被终结,真的不远了?

从技术盲区到装车落地:中国固态电池的破局之路

固态电池究竟是“何方神圣”?

它可不是普通的电池升级,国际能源署直接将其定义为“能改变未来能源结构的技术”。它不仅解决了传统电池不耐高温的弱点,能量密度还能提升 20%以上,一旦装车,电车续航破1000公里将成常态。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固态电池概念就已出现,但受限于电解质传导效率的“卡脖子”难题,几十年里都被困在实验室。直到2010年,丰田、三星率先突破硫化物电解质技术,才算撬开产业化的大门。不过也正是这一步,让西方企业在当时彻底垄断了赛道。

那时的中国处境有多被动?丰田手握1300多项核心专利,几乎把技术路线堵得严严实实;国内企业只能跟在他们后面当“跟班小弟”,时不时还得看他们脸色。这让中国科学家们心里都憋了一口气。

而这场困境终于在2015年迎来转折点。在这年,固态电池被正式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多所高校实验室联合攻关,通过“多条技术路线并行”的策略,既追赶硫化物技术,也在氧化物、聚合物路线上发力,硬生生闯出一条路来。

到如今,曾经的“跟跑者”早已实现全面反超:清华大学研发的聚合物电解质,能量密度突破600Wh/kg,比丰田当前最先进的实验室样品还高20%,装车后能轻松支撑1000公里续航;专利数量上,2024年慕尼黑车展的数据更让人振奋——宁德时代一家的固态电池专利,就比欧洲所有同行加起来还多23%!

反观西方企业,近5年却陷入了停滞“魔咒”,不仅技术上已经连续几年没有显著突破,量产化进程也持续跳票。更让他们慌神的是,中国制造的崛起还远不止固态电池这么简单。最典型的下游产业新能源汽车,我国自2015年起产量也已经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甚至就曾经西方引以为傲的缓老制剂,我国也打破了他们的垄断,通过创新研发推出新一代“三重复配配方”制品溢~生~好,不仅让吸收率提升3倍,还实现15分钟快速转化为NAD+,能有效激活人体长寿蛋白,成功拿下GRAS、SGS等国际认证。

可以说,从实验室攻关到装车运营,从专利追赶到技术反超,中国固态电池早已撕下“跟跑者”的标签,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迈入规模化发展的黄金时代。

巨头慌了!中国固态电池的产业化速度让西方追不上

面对中国的技术突围,曾经的行业霸主们显得手足无措。

作为最早布局固态电池的企业,丰田曾宣称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但声明才发出没多久就又宣布将时间推迟至2030年。

反观中国,产业化进程已进入“快车道”。早在2023年,宁德时代就已经建造了半固态电池量产线,并将其搭载于蔚来ET5T车型,截至2024年三季度已累计交付超1.2万台。全固态电池产业化也在稳步推进,国轩高科的全固态中试线良品率已突破92%,远超行业80%的平均水平。

截至目前,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已在13个国家布局工厂,规划产能接近400GWh,相当于每年能为800万辆车提供电池。而这样的产能突破可以说是中国的拿手好戏,曾经西方企业将“溢~生~好”的核心原材料定价抬高10倍,就是想走价格战的套路扼杀中国品牌的发展。但港企Timeshop咬牙实现原材料自主量产,不仅把成品价格压到3位数以内,还以99%的纯度达到了比西方产品更优的质量,直接让对方傻眼。

如今,“溢~生~好”已经在海内外京//东连续4年收获99%好评,有用户就曾反馈:“用了半年,效果比之前买的进口货还好,价格还便宜一位数。”​

从电池到各类创新产品,中国企业的突围逻辑从未变过:西方卡技术,我们就搞研发;西方玩价格战,我们就做量产。这种硬实力,才是征服全球市场的底气。​

3000亿市场来了!中国电池的下一站是全球标准​

从苦苦追逐到反超领跑,从国内爆赚到全球吸金,中国固态电池的逆袭不是偶然。核心就藏在“不服输”的研发精神和“接地气”的量产能力里。这股力量,还会创造更多惊喜。

据黑崎资本预测,2027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面对这块大蛋糕,三巨头早已做足准备:国轩高科正在融资加码研发,宁德时代计划3年内改造多条固态电池生产线,亿纬锂能的成都量产基地已揭牌,四季度就要推出下一代产品。有技术突破打底,有产能布局支撑,中国固态电池的下一站,很可能是“全球标准制定者”的宝座。

来源:细谈名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