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后,美国一些人居然想出了一个妙招,通过咱们国内的自媒体散布消息,说巴西大豆马上就要涨价啦,还建议咱们中国消费者赶紧回来买美国大豆,甚至还说这样能让超市的猪肉、豆油价格继续下降,这话说得好像咱们不买美国大豆就是错过了一个亿似的。
美国大豆那边因为买家越来越少,种植户们都快愁死了,感觉就像一堆货物砸在手里卖不出去一样。
然后,美国一些人居然想出了一个妙招,通过咱们国内的自媒体散布消息,说巴西大豆马上就要涨价啦,还建议咱们中国消费者赶紧回来买美国大豆,甚至还说这样能让超市的猪肉、豆油价格继续下降,这话说得好像咱们不买美国大豆就是错过了一个亿似的。
不过,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咱们先不说这巴西大豆到底涨不涨价,就说这些美国人士的动机,那可就得好好琢磨琢磨了。
他们真的是为了咱们中国消费者能买到便宜的猪肉和豆油吗?我看,他们恐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心里想的还是自己那堆卖不出去的大豆吧。
要想弄清楚这国际大豆贸易的真实情况,咱们首先得了解一下大宗商品交易的基本流程。这大豆、玉米之类的农产品,在国际上运输主要靠的是海运。
一船大豆那可就能装大约7万吨。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一吨大豆差不多400美元,那这一船大豆的货值可就高达1.96亿美元,这可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这和咱们平时在菜市场买菜、贸易商批发东西可完全不一样,这种涉及数万吨、数亿元规模的交易,那可是大宗商品交易,有着自己独特的行业规则,咱们外行人,还真不一定了解其中的门道。
比如说有一家榨油厂,要是想确保秋季大豆的供应,那可就得在春季的时候就和巴西供应商麦克预定一船大豆。
为啥?因为这大豆等农产品具有季节性,如果等到秋季再去采购,那很可能就因为货源紧张,买不到自己需要的数量了,说不定还会错失优质的大豆。
为了能拿到更优质的货源,这榨油厂就得向巴西供应商麦克支付一笔额外的费用,这笔费用的比例由麦克提出,经过双方沟通确认,每吨是30元。在金融术语里,这部分费用就叫做贴水。
这贴水确定好了之后,双方就开始进入价格谈判环节了。
因为榨油厂已经支付了贴水,所以供应商在价格上就会给一些让步。
双方约定,在3月到9月期间,榨油厂可以随时选择一天,按照当天美国公布的全球大豆参考价格来确定交易价格。这美国公布的参考价可是每天都在波动,说不定今天是3元/斤,明天就跌到2.5元/斤,后天又涨到3.5元/斤了。
所以这榨油厂就得密切关注价格变化,选一个自己觉得大豆价格最低的日子和麦克敲定最终价格,这个过程就叫做点价。
要是这榨油厂在观察期内选择的点价是2800元/吨,那么再加上之前约定的每吨30元的贴水,这批大豆的最终成交价格就是2830元/吨。
这价格一旦确定,那就跟石头落地一样,不管后续市场价格怎么波动,双方都得按照这个价格完成交易。
这就好比你去买黄金首饰,黄金的原料价就相当于大豆的点价,加工费就相当于贴水,两者一加,就是最终的总成本。而且这成本在交易初期就已经锁定了,和交易时的实时市场价格没啥关系。
这么一了解,咱们就知道了,巴西当前大豆价格的波动对咱们中国上半年签订的订单几乎是没有影响的,其实,从巴西大豆的贴水变化也能看出市场的真实情况。
巴西11月船期大豆的贴水价格,从8月15日的310美分/蒲式耳,一路跌到了9月26日的280美分/蒲式耳。而受近期美国相关言论的影响,一些谨慎的巴西豆商还把12月船期大豆的贴水主动降到了265美分/蒲式耳左右。
这是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巴西供应商高度重视和咱们中国大型国企的合作关系嘛,为了能维持长期合作,他们宁愿压缩自己的利润空间。
现在,巴西大豆正处于一个特殊时期。旧豆库存已经快见底了,新豆又还没上市,正处于供应的真空期。
再加上10月份可能会出现大雨天气,这对新豆的产量说不定还会有一定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巴西大豆价格出现了阶段性的小幅上涨,这就好比冬天里的西瓜,因为反季节供应,价格肯定会比平时高一些,这其实是很正常的市场现象。
但是,咱们真正要警惕的可不是巴西大豆价格的这种正常波动,而是国内的舆论环境可能会被误导。有迹象表明,现在部分信息渠道已经出现内容污染了,甚至一些人工智能软件因为被输入了错误信息,搜索结果都出现前后矛盾、方向偏差的情况了。
这大豆价格,可不仅仅关系到国内食用油市场的稳定,还和猪肉价格密切相关,因为大豆粕可是重要的饲料原料。这价格一波动,很容易就牵动公众的神经。
要是不实信息一直传播下去,说不定就会导致部分民众产生误解,甚至还可能被别人利用来为他人造势,这样一来,可就会破坏巴西以及南美其他国家对咱们中国的友好合作印象和信心了。
你说这美国大豆种植户面临销售压力吧,这确实挺让人同情的,但是他们也不能用这种误导性的手段来影响市场。
这就好比一个商家,自己的东西卖不出去了,就想着通过欺骗消费者的方式来推销,这可真是有点不地道了。咱们中国消费者也不是那么好忽悠的,对吧?咱们可不能听风就是雨,得有自己的判断。
而且,咱们中国在大豆进口方面可是有自己的战略布局的。
这些年,咱们一直在实现供应渠道的多元化,不仅仅从巴西进口大豆,还从阿根廷、俄罗斯等国家进口。
2024年全年咱们中国进口大豆总量是1.05亿吨,其中从巴西进口的占比大约是71%,从美国进口的占比约21%,从阿根廷进口的就有410万吨,比2023年都翻倍了。
这说明啥?说明咱们中国的选择可多着,不会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再看看美国大豆这边,自今年5月以来,中国就没买过一粒美国大豆,美国大豆的库存都严重积压了,价格也跌到了9年来的最低水平。
美国农场主们都快急疯了,高呼着希望重新打开中国市场,哪怕低价销售也比烂在仓库里强。
所以,这次他们通过自媒体散布这种不实信息,说不定就是想趁着这个机会,重新打开中国市场。但是他们这种做法,真的是有点太着急了,而且也不太道德。
咱们再说说这巴西大豆涨价的事,虽然说10月份可能会有一些天气因素影响巴西新豆的产量,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巴西大豆的产量总体还是比较稳定的。
巴西农业部下属的国家商品供应公司CONAB都说了,截至5月17日,2024—2025年度巴西大豆收割率为98.9%,这可比去年同期和5年均值都要高。
而且,巴西大豆的供应商们为了能和中国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还主动降低了贴水价格。所以说,这巴西大豆即将大幅涨价的说法,还真的是有点站不住脚。
这美国大豆相关方通过自媒体散布巴西大豆即将涨价,让中国消费者赶紧回来买美国大豆的言论,其实就是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想出来的一个小手段。
咱们中国消费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这种不实信息所误导。
同时,咱们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强对信息渠道的监管,别让这些不实信息到处传播,影响了咱们正常的市场秩序。
这国际大豆贸易的水很深,咱们可得小心谨慎,别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来源:科技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