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履带运输车、无人化植物工厂、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物联网、数字植物实验室......一个个“新奇事物”映入眼帘,从作物育种到水资源循环,从田间管理到农产品加工,智慧农业的触角已延伸至农业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
履带运输车、无人化植物工厂、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物联网、数字植物实验室......一个个“新奇事物”映入眼帘,从作物育种到水资源循环,从田间管理到农产品加工,智慧农业的触角已延伸至农业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
在32届农高会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展示,更是农业未来的无限可能。
低空+智慧农业
校企合作建系统
以前种地靠经验,现在种地靠数据。在农高会的展示台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陕西龙翔四维空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耿宏锁正指着身旁的农业巡检无人机介绍:“智慧农业不可能一个设备搞定,需要多种设备协同工作。我们的农业巡检无人机,堪称农田侦察兵!‘天眼’系统,让每寸土地都透明!”
为了将“多种设备协同”的理想变为现实,耿宏锁带领的陕西龙翔与天健九方毫米波研究院强强联合,共同致力于“低空+智慧农业”平台的顶层设计与建设。
他们的合作并非简单的技术拼接,而是系统性地向智慧农业的三大核心难题——精准监测能力不足、数据回传困难、多设备协同不畅——发起了总攻,构建起一个能让每寸土地都“透明”的“天眼”系统,通过对农田实时建模,从而对播种情况、病虫害态势等进行精准把控。这不仅解决了“看不清”和“传不回”的问题,更实现了从感知到决策、再到执行的闭环协同,真正让智慧农业从概念落地为高效的生产力。
智慧灌溉
让每一滴水都“物尽其用”
“传统过滤芯,每周拆洗就像‘掏烟囱’;现在它自己会‘洗澡’。”菲尔兰特过滤设备有限公司的销售经理邓斌说,“我们通过砾石过滤器、叠片过滤器、离心过滤器,为客户提供一整套灌溉过滤系统的定制化服务”。在现代农业中,如何更高效地使用水资源,实现可持续、智慧种田,自动反冲洗介质过滤器给出了答案。
在现代化灌区模型中,无人机巡检、土壤监测站、水肥一体机、智能闸阀等设备形成“灌溉智慧网络”。无人机航拍农田墒情,数据实时回传;土壤监测站分析水分、肥力,指导灌溉策略;水肥一体机实现“水-肥-药”精准配送;智能闸阀自动控制灌溉流量,避免水资源浪费。
作物育种与工厂化种植
科技赋能“种子到收获”
通过智能激光育种箱,利用不同波长激光刺激种子变异,加速育种进程。这种技术为培育高产、抗病的优良品种提供了新路径,助力农业从“靠天吃饭”到“科技育种”的跨越。
在珠海益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无人化植物工厂里,蔬菜住着“高楼”,享受着LED全光谱光照和精准定制的营养液。这里没有农民,只有一套高效的自动化系统:从自动播种、智能育苗,到机器人定植、AGV小车运输,再到机械臂采收与自动包装,实现了从种苗到商品菜的全流程无人化生产。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第三十二届农高会让我们清晰听见未来农业的澎湃脉动——天上无人机、地上传感器、云端大数据,把每一寸土地、每一滴水、每一粒种子都写成可计算、可迭代、可增值的“新农田代码”。
当科技真正嵌入耕、种、管、收的全生命周期,农业不再靠天吃饭,而是靠算法、靠模型、靠协同,在高原、在平原、在戈壁、在都市,随处都能长出高产、高效、高韧性的“丰收引擎”。
那些闪耀的屏幕与轰鸣的机器已不仅是展品,更是一把把钥匙,正在开启中国乃至全球农业的“第二增长曲线”;而明天,当这些钥匙交到更多新农人手里,田野将变身为创新的热土,乡村振兴将有持续的内生动力,粮食安全也将拥有更坚实的数字底座。
来源:杨凌发布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