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80年过去了,日本侵华的真相不但没有被遗忘,反而越来越清晰?那是因为有一群中国人,他们用生命在做一件事——在历史的废墟中,为我们打捞沉没的真相。我们要感谢未曾谋面的、未知姓名的抗日先烈,我们同样应该感谢那些,揭露日本侵华真相的英雄。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80年过去了,日本侵华的真相不但没有被遗忘,反而越来越清晰?那是因为有一群中国人,他们用生命在做一件事——在历史的废墟中,为我们打捞沉没的真相。我们要感谢未曾谋面的、未知姓名的抗日先烈,我们同样应该感谢那些,揭露日本侵华真相的英雄。
王选
王选,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个名字,她是细菌战受害者诉讼的核心推动者。从1997年开始,她作为中国细菌战,受害诉讼原告团团长,带领180名原告,向日本法院提起诉讼,耗时23年,推动东京地方法院,首次承认日军细菌战史实。2025年9月18日,73岁的她,仍出席浙江义乌林山寺,侵华日军细菌战遗址馆,开馆仪式,该馆是继731部队之后,又一重要罪证基地。她的办公室,至今堆满受害者病历,与日军作战日志,用半生践行“一个人也能改变历史”的壮举。
夏淑琴
夏淑琴,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一家9口在1937年被日军杀害7人,她本人身中三刀,因为昏死过去幸免于难。2004年,日本右翼学者在书中质疑她的幸存者身份,她毅然提起名誉权诉讼。经过9年跨国诉讼,南京玄武法院和日本最高法院分别于2006年、2009年判决她胜诉,认定其证言真实可信 。这一案件成为国际法上“个人名誉权与历史事实保护”的典型案例,有力驳斥了“南京大屠杀虚构论”。
2012年12月6日,夏淑琴到日本,先后在日本大阪、京都、福冈、冈山、神户、金泽、名古屋、东京参加“证言集会”,历时12天,向当地民众讲述当年历史。夏淑琴用法律武器证明:历史不容篡改,幸存者的记忆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李晓方,这位曾经的部队记者,1995年第一次在浙江见到细菌战幸存者时,被深深刺痛了。老人撩起衣服,身上满是溃烂的伤口。经询问得知,这些病症多发生在1942年日军浙赣会战期间,与历史记载的日军投放鼠疫、霍乱等生化武器的记录吻合。这一发现促使他踏上寻访细菌战受害者的道路。
30年里,他走访了浙赣、湖南、湖北、江西等14个省份的200多个县市,记录了800多位细菌战受害者、100多位慰安妇受害者及13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经历。收集到20万字口述史料和数千张影像资料,整理成《泣血控诉》等书籍。他公开100余名受害者口述,其中内蒙古诺门罕战役幸存者,万爱花的经历被写入联合国人权报告 。 2025年他通过社交平台传播历史真相,触达年轻群体,推动历史记忆的延续。
宋金和
宋金和,侵华日军罪证收藏家,他用60年打造民间“罪证博物馆”。这位佳木斯老人的藏品包括,1931年日军“九一八事变备战密令”原件等10000多件文物,其中《满洲地质及矿产分布图》详细记录日军掠夺中国资源的野心。他自费建立的陈列馆每年接待20万参观者,2024年9月18日,他在直播中展示日军“防疫给水部”袖标时强调:“这些罪证不是古董,是14亿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86岁的沙东迅被誉为“中国研究侵华日军在粤细菌战第一人”,早在1994年,就开始对日军8604部队侵华的历史展开调查。30年来持续寻找人证、物证,掌握了大量证据资料,助力揭开这支,杀害了十几万中国人的,“隐匿恶魔部队”的真实面目。
张纯如
张纯如,美籍华裔作家,她是为三十万亡魂点灯的守护者。1994年,张纯如在加州一场史料展上,看到的南京大屠杀的照片,让她浑身颤抖——被砍杀的孩子、遭凌辱的妇女、堆积如山的尸体。更让她震惊的是,西方世界对此一无所知。
她开始奔走全球、翻阅档案、采访幸存者,她强忍泪水记录每一个细节;写作时,噩梦缠身,体重骤降。1997年,《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出版,立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然而,日本右翼的恐吓信如影随形,她不得不频繁更换电话号码。2004年11月9日,这个曾说过"每个人都会死两次,第一次是肉体死亡,第二次是被彻底遗忘"的勇士,在车中饮弹自尽,年仅36岁。她用生命点亮了历史的火炬,自己却沉没在黑暗之中。
他们守护的,不是仇恨,而是历史的尊严。他们追寻的,不是复仇,而是人类的良知。当有人试图把历史变成谜题时,他们成了执着的解题人。 每一份档案都在说话,每一个证言都在回响,每一个数字都在作证——历史不会因为被掩盖而消失,真相不会因为被质疑而改变。 今天,我们致敬这些历史的守护者,因为他们,昨天的黑暗才能照亮明天的路。
来源:点观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