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 一文读懂流脑!这些知识关乎你和家人健康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1 09:48 1

摘要:每到冬春季节,一种被称为“隐形杀手”的传染病就容易悄然来袭,它就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这种疾病发病急、进展快、危害大,尤其偏爱儿童和青少年,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科学应对,为家人健康筑起“防护墙”。

每到冬春季节,一种被称为“隐形杀手”的传染病就容易悄然来袭,它就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这种疾病发病急、进展快、危害大,尤其偏爱儿童和青少年,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科学应对,为家人健康筑起“防护墙”。

01

什么是流脑?

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又称“脑膜炎球菌”)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主要侵袭大脑和脊髓的软脑膜。

初期症状与感冒相似,可能出现低热、咽喉痛、鼻塞、咳嗽等,伴随全身乏力、肌肉酸痛。

随着病情进展,会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瘀点或瘀斑。

若不及时治疗,可引发败血症、休克甚至死亡,且部分幸存者可能留下耳聋、智力障碍等后遗症。

02

它怎么传播?

流脑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带菌者(鼻咽部携带细菌但无症状)。传播方式主要包括:

飞沫传播: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方式将细菌传播给他人。

密切接触传播:与患者同吃同住、共用物品等。

呼吸道传播:在密闭、通风不良的环境中,细菌易通过空气传播。

03

如何预防?

对付流脑,预防永远比治疗靠谱。记住这“三板斧”,孩子健康少操心:

第一斧:打疫苗!最硬核的“防护盾”

目前我国的流脑疫苗主要有两类,家长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具体听医生建议哦)。

免费疫苗(国家免疫规划):

A群流脑多糖疫苗(6月龄、9月龄各打1针)

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3岁、6岁各打1针)

A群流脑多糖疫苗(6月龄、9月龄各打1针)

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3岁、6岁各打1针)

能预防A群、C群脑膜炎球菌,这两种曾是我国流脑的主要“元凶”。

自费疫苗(非免疫规划)如:

AC-Hib联合疫苗(同时预防A群、C群和Hib流感嗜血杆菌);

四价流脑多糖结合疫苗(预防A群、C群、Y群、W135群)。

AC-Hib联合疫苗(同时预防A群、C群和Hib流感嗜血杆菌);

四价流脑多糖结合疫苗(预防A群、C群、Y群、W135群)。

保护范围更广,尤其适合经常外出、或想给孩子更全面防护的家庭。

第二斧:讲卫生!切断细菌“传送带”

日常生活中的小习惯,也能帮孩子“躲开”细菌:

勤洗手:饭前便后、玩完玩具、回家后,用肥皂/洗手液+流动水搓洗20秒(差不多唱两遍《生日快乐》的时间),尤其要洗干净指甲缝!

多通风:每天开窗2-3次,每次30分钟,让空气流通,细菌就没法“窝里横”。

少凑热闹:流脑高发季,少带孩子去人多密闭的商场、影院,必须去的话记得给孩子戴口罩(小宝宝选儿童专用口罩)。

不共用物品:孩子的餐具、毛巾、水杯要专人专用,玩具定期消毒(可以用75%酒精擦拭,或开水烫)。

第三斧:早发现!抓住“求救信号”别耽误

流脑虽然凶险,但也不是“无迹可寻”。家长要记住这些“早期信号”,一旦发现赶紧送医:

突然高烧:体温快速升到39℃以上,吃退烧药也难。

精神萎靡:孩子没精神、嗜睡,或者烦躁哭闹、难以安抚。

呕吐头痛:尤其是“喷射性呕吐”(吐得很猛,像喷泉一样),大孩子会说“头痛得厉害”。

皮肤异常:身上出现不明原因的紫红色瘀点、瘀斑,用手指压不褪色(这是细菌损伤血管的表现,超危险!)。

记住:流脑的“黄金治疗时间”是发病后24小时内,越早治,后遗症风险越低!

04

去哪里接种疫苗?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