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资源聚变”构筑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1 09:53 1

摘要:在壮阔的自然界与无垠的宇宙中,资源的聚合是物质演化与能量跃升的核心逻辑——江河汇流成其浩荡,星云凝聚生其光辉。这一从“量聚”到“质变”的法则,同样深刻映照于现代传媒业的发展变革。

在壮阔的自然界与无垠的宇宙中,资源的聚合是物质演化与能量跃升的核心逻辑——江河汇流成其浩荡,星云凝聚生其光辉。这一从“量聚”到“质变”的法则,同样深刻映照于现代传媒业的发展变革。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在推进系统性变革过程中,主动运用互联网思维主导资源配置,以动态版面制办好精品党报,以系统再造做强主平台主品牌,以“大中心制”整合垂类力量,以率先试水“双招双引”拓展经营空间,推动发展方式变“自转”为“公转”、人力支撑变自有为共享、生产传播变自理为众筹,着力通过内外联动的“资源聚变”构筑面向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深化精品党报建设

打好内容提质变革仗

对于报系主流媒体来说,党报的角色担当、地位担当、影响担当是不可替代的。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从办好精品党报的高度切入,狠抓内涵的质效提升、不搞外延的简单拓展,着力打造有冲击力、亲和力、战斗力的党报。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邵晓晖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提到,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在全国较早探索实行动态版面制,匹配实施重大宣传报道节点触发机制,既大幅压缩一般性报道,减少1/3日常版面,又不惜篇幅推出重头策划、深度观察,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世界制造业大会、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等重大节点,90余次启动触发机制,推出特别报道500多个版面,以规模效应形成强势传播。

《安徽日报》还创新开设主题专版,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今年以来每周一至周五连续推出“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毫不放松坚持党的领导 加强党的建设”系列专版。截至10月15日,已刊发163个整版,常态化反映各地各部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的生动实践,做到天天出、日日新。

邵晓晖表示:“我们既深耕地方优势,又瞄准党报‘铁粉’,陆续创办了理论、党建、科创、文旅等六大专刊,在主题焦点化、呈现生活化、形式海报化上下功夫,以价值赋予促进精准触达。”

《安徽日报》充分调研、制定实施《安徽日报持续打造精品党报优化版式设计实施方案》,通过升级字体、明晰板块、精简报头、优化报眉等,有效提高了视觉呈现上的时代感、节奏感、引导力、冲击力;10余次通过调整纸张型号、图片参数、油墨比例等推进印刷质量提升,报纸面貌焕然一新。

做强主平台主账号

打好品牌提升变革仗

以精简精办、做大做强为原则,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下决心裁撤新媒体初创阶段因无序发展形成的冗余渠道,关停并转小端小网小号,变资源分散为要素集聚,力求把“借船出海”的路走得更有力、把“造船出海”的路走得更有效,以新媒体品牌感召力进一步提升优质资源聚合力、经营创收掘金力。

邵晓晖介绍,他们主要做了4个方面的工作。

整合安徽日报、大皖新闻、橙视新闻、江淮同心圆、亳州头条等集团现有的5个客户端,打造特色化、价值型旗舰传播平台——“大皖+”客户端,构建纵横协作、开放共创的内容生态,实用便捷、丰富多样的应用服务场景,着力从看端向用端、玩端、圈端转型。同时,以安徽新闻网为龙头,整合安徽网、合肥网、法治安徽网、徽商网等集团旗下6个网站,推进端网一体化运行。

打造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品牌“安徽时评”,坚持专兼结合、内外联动,多渠道延揽评论高手,以日更3篇的锐观点、热评论,正视听、立主导,在接地气有共鸣的议题设置、摆事实讲道理的“降温”纠偏上形成“出圈”效应,赢得出彩效果。

聚力打造经济宣传融媒体品牌“江淮观察”,把握理与力、辨析形与势、联系点与面、阐释表与里,大力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以观一域发展之势的“深观察”,在“快阅读”的语境中揭示经济前行之理,有效回应了经济社会热点和群众关切,有力影响了有影响力的人,以日更一篇的坚持,服务3000多万受众(其中七成多为中青年群体)。

持续加强大皖新闻优质内容供给,全平台布局、全链路传播,在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品牌上迈出更大步伐,10万+稿件层出不穷、百万+短视频接连不断、千万+话题屡见不鲜,大皖新闻微博成功跻身全国同类账号十强。

垂直运营“四大中心”

打好组团出击变革仗

“针对集团各媒体采编经营力量条块分割、配置分散、内卷竞争状况,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们以垂直化、专业化、项目化运营管理为方向,试水‘大中心制’。”邵晓晖介绍说,“大中心制”不改变集团现有“分灶吃饭”格局,所有人员隶属关系不变、既有职责不改、存量业务不动,聚力增量业务、鼓励业务互助。

记者了解到,安徽日报报业集团设立的大财经、大文旅、大教培、大健康“四大全媒体中心”并非实体,只是为了打通整合分布在集团党报、子报的优质垂类采编和经营资源“同类项”采取的一种机制性安排。比如,由《安徽日报》经济新闻中心牵头组建的大财经全媒体中心,广泛吸纳全集团散落在各单位的财经报道高手、商业运营能手,形成一支专业突出、能力互补的30多人精干团队,成为颇具实力的财经报道担当。

“四大全媒体中心”实行召集人制,由召集人视情况召开工作例会,讨论研究相关工作,全链条、闭环式统筹协调推进“新闻+政务服务商务”项目运营。必要时,中心召集人可报集团领导主持例会或专题会议,研究解决运营中的重大问题。

记者还了解到,“大中心制”运行以项目制为主、工作室制为辅,重大和较大项目按照集团全案运营项目管理办法给予专项奖励,一般项目按照相关单位对项目的贡献度大小确定各自收益。

“大中心制”一头支撑端口矩阵、一头服务经营拓展,可以有效提升全媒体垂类产品的内容创新力、品牌影响力和经营创收力,创造“1+1>2”的综合效益。

率先试水“双招双引”

打好资源聚合变革仗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此次在全国主流媒体中率先探索将经济工作“双招双引”成功经验全面引入传媒领域,聚焦内容生态、产业经营、技术赋能、人才队伍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出九大类28个全媒体全业态合作项目。

邵晓晖介绍,此次发布的“双招双引”项目包括广告位招商、品牌授权及文创产品开发、技术应用合作开发、新媒体新业态合作开发、地产合作开发和租赁运营、人才柔性引进、活动共办协办、教育培训合作、海外传播合作九大类,“力求以平台思维集聚优质资源,以用户思维打造数智服务,以融合思维发展新型业态。”

“28个项目中,有的已有一定基础,可以乘势而上、做大做强;有的刚刚谋划布局,需要内外联动、合力攻坚。”邵晓晖说。

记者从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发布的招商引资项目中看到,既有“强省品牌计划”“安徽时评”“江淮观察”“安徽党媒云”等新媒体品牌的运营合作,又有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微短剧创作运营、“徽商甄选”直播品牌建设等新型文化业态合作。在招才引智项目上,聚焦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中急需紧缺人才,面向全社会选聘集团投资运营与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外部委员、名师工作室导师、人工智能训练师等。

邵晓晖介绍,项目发布后,立即引起业界广泛关注。除媒体报道外,部分省市党报集团纷纷致电取经,40多家单位联系洽谈合作。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