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一位网友爆料称,他儿子所在的学校在班级里安装了摄像头,并向家长收取100元费用后提供了一个登录密码。通过手机软件登录,就可以随时观看教室的实时监控画面。据了解,这种情况并非个例,全国多所学校都存在类似现象。
近期,一位网友爆料称,他儿子所在的学校在班级里安装了摄像头,并向家长收取100元费用后提供了一个登录密码。通过手机软件登录,就可以随时观看教室的实时监控画面。据了解,这种情况并非个例,全国多所学校都存在类似现象。
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讨论:学校安装监控并对家长开放权限的做法是否合适?2024年7月,沈阳市教育局在回应市政协提案时指出,该市已实现城镇以上中小学幼儿园一键式紧急报警、视频监控系统达标率100%,并尝试在部分学校试点智能化校园安防设施建设。
对于家长查看监控权限问题,该局表示将“适度开放”,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家长限时查看实时监控。
然而,监控权限的全面开放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问题。一些家长通过监控画面对教师教学进行实时监督和点评,甚至出现因孩子上课睡觉老师未及时制止而投诉的情况。
支持全面开放的家长认为,这可以让他们更了解孩子在校情况,部分私立幼儿园已通过定期向家长开放监控获得了好评。
但教育工作者对此表示担忧。广东实验中学教师楚云指出,高学历家长越来越多,他们常将自己的教育经验“套用”到学校教育中,点评和质疑教师授课内容,这非但不利于建立良好家校关系,还会增加家长、教师、学生三方的焦虑情绪。
更令人担忧的是,随意举报教师的现象逐渐增多。西南某基层教育局的台账显示,今年1至8月,该局共收到128条举报教师的信息,但经调查仅7起基本属实。这些不实举报不仅消耗大量行政资源,更使教师教学变得束手束脚。
教育专家指出,监控全开放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从隐私角度看,教室监控向家长无限制开放,可能侵犯师生隐私权。
从教育效果看,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洪志忠认为,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和家长应是“盟友”,而非对立关系。良好的家校沟通有助于避免误会,而监控的滥用可能破坏这种信任关系。
一些学校已经在探索更均衡的做法。例如,青岛部分学校选择在合唱节、运动会等大型活动时进行直播,既满足家长参与需求,又避免了全天候监控带来的压力。
香港路小学校长于庆丽表示,该校监控仅用于校园安全管理和食堂食品安全监督,不向家长开放。
教育是各方合力的结果,需要家校各司其职。面对监控开放引发的争议,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建议,应明确家长与教师的责任边界,家长可通过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监督,而非直接干预教学。
沈阳市教育局的做法或许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在制度建设基础上,规范家长申请查看监控的流程,既保障家长合理知情权,又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和师生隐私。毕竟,教育的核心是信任与合作,而非监视与对抗。
来源:考研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