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出现这6个症状,提示你发生了糖尿病肾病,别拖成了尿毒症!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1 09:25 1

摘要:他患糖尿病十多年,血糖也控制得“差不多”,但最近检查发现——尿蛋白、肌酐升高,肾功能下降。

“医生,我怎么这两天脚肿了、尿泡泡还这么多?”

坐在诊室里的张大爷,一脸困惑。

他患糖尿病十多年,血糖也控制得“差不多”,但最近检查发现——尿蛋白、肌酐升高,肾功能下降

医生叹了口气说:“这是糖尿病肾病,已经进入中期了。”

很多糖友以为肾病离自己很远,可事实是:

根据中国大规模横断面调查数据,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肾脏病 (DKD) 的患病率高达21.8,使其成为糖尿病最常见的长期并发症之一。

许多权威医学界观点普遍认为,约30%~40%的糖尿病患者在其整个病程中最终会发展为DKD。

而一旦拖到终末期,也就是尿毒症阶段,就需要透析或肾移植,治疗难度和经济负担都极大。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讲清楚——糖尿病肾病的早期信号有哪些?哪些人是“高危人群”?又该怎么防、怎么查、怎么稳住?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简称DKD),是指由于长期高血糖损伤肾脏小血管,导致肾功能逐步下降的一种慢性并发症。

肾脏是个过滤器,每天帮我们清除体内代谢废物。但当血糖长期过高时,血液像“糖浆”一样,慢慢把肾小球“泡坏了”:过滤膜变厚、通透性增加、蛋白漏出、肾小球硬化。

这就是糖尿病肾病的过程。而糖尿病肾病是我国导致尿毒症的首位原因。

糖尿病肾病最“狡猾”的地方在于——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

在肾脏受损的早期,即便尿蛋白已经轻微升高、肾小球已经开始硬化,你也可能感觉完全正常:不痛、不肿、不乏力。

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说明病情已经进入中晚期。

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出现以下几种症状,就要高度警惕:

1.小便起泡、泡沫久不散

很多人一开始以为是洗洁精残留、或者“尿太冲”。但如果泡泡细小、均匀、久久不散,要注意,这很可能是蛋白尿的表现。

尿中蛋白漏出,是肾小球受损的第一个信号。临床上称为“微量白蛋白尿”阶段。这是糖尿病肾病最早、最可逆的时期

✅ 建议:

每年都要做一次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检查。当UACR ≥ 30 mg/g 时,就提示存在早期肾损伤。

2.脚踝、眼睑浮肿

早上起床发现眼皮肿、鞋子穿不进去?

这不是“上火”,也不是“喝水多”。这可能意味着肾脏滤水功能下降,体内水分排不出去。

若浮肿持续或逐渐加重,尤其伴有尿量减少、尿液发泡,就应尽快就医。

3.尿量变化(变少或夜尿增多)

肾脏受损后,尿量调节能力下降。

有的糖友发现尿比以前少了;也有的夜间频繁起夜,甚至每晚要上三四次厕所。这些都可能是肾功能下降的表现。

4.血压逐渐升高、难控制

很多糖友血压原本正常,但后来莫名升高。实际上,这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伴随信号”。

因为肾脏本身参与血压调节。当肾脏受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被激活,血压自然会升高。

数据显示:约80%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Kidney Int, 2023)。

5.乏力、食欲差、恶心

这些往往出现在病情进展阶段。

因为肾脏无法有效排出代谢废物(如尿素氮、肌酐),身体出现“轻度中毒”,表现为乏力、恶心、食欲减退。再拖下去,就可能进展为尿毒症。

6.血肌酐升高、尿蛋白持续阳性

如果体检发现这两项异常,就要高度怀疑肾功能已经受到明显影响。

血肌酐:正常范围 44~133 μmol/L;尿蛋白定量:> 0.3 g/24h 即提示肾损伤。

尤其当肌酐持续上升时,说明肾功能正在持续下降。

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大致可以分为5个阶段(Mogensen分期):

阶段特征是否可逆I期:肾小球高滤过期肾功能正常,无尿蛋白✅ 可逆II期:早期结构改变期肾小球肥大,轻度尿白蛋白✅ 可逆III期:微量白蛋白尿期UACR 30–300 mg/g✅ 可逆(早期治疗)IV期:大量蛋白尿期蛋白尿明显,血压升高❌ 部分可逆V期: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肾功能严重下降❌ 不可逆

这也是为什么医生总是强调:“早发现、早干预”,就是糖友保肾的关键。

以下人群属于“高危糖友”,要格外重视肾功能监测:

1️⃣ 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尤其是2型糖尿病10年以上);

2️⃣ 血糖控制不稳定(HbA1c持续 >7.5%);

3️⃣ 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者;

4️⃣ 家族中有肾病或尿毒症病史;

5️⃣ 吸烟、长期熬夜、饮水少者。

糖尿病肾病不是“命中注定”,关键在于——稳血糖、控血压、查尿蛋白、护肾脏

1.稳血糖是第一步

长期高血糖是肾脏损伤的“罪魁祸首”。

根据《Diabetes Care 2024》:每降低1%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尿病肾病风险下降37%。

✅ 建议目标(2型糖友):

HbA1c 空腹血糖 4.4~7.0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

2.控血压同样重要

高血压会加速肾小球硬化。糖友的血压控制目标比普通人更严格:

建议:

收缩压 舒张压

常用药物如ACEI(培哚普利)或ARB(缬沙坦),既能降压,又能保护肾小球,减少尿蛋白。

3.定期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功能

建议检测频率:

人群检查项目频率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eGFR每年1次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血肌酐每3~6个月1次

早发现微量白蛋白尿,就能及早干预,阻断恶化。

4.饮食上“三少一控”

少盐(少蛋白(但不是不吃,一般0.8g/kg体重/天)少油(避免动物脂肪)控血糖(少吃精制碳水)

多喝水(1.5~2升/天),保持尿液清亮,不憋尿。

5.戒烟、戒酒、规律作息

尼古丁可使肾小球毛细血管收缩,加重缺血;长期饮酒会增加肝肾负担。规律睡眠、避免熬夜,也是保护肾功能的关键。

6.谨慎用药,避免“药伤肾”

糖友尤其要小心止痛药、感冒药、消炎药等非处方药。像布洛芬、双氯芬酸、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都可能“雪上加霜”。

有肾功能异常的糖友,不要私自服药或偏方,务必让医生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肾病发现了就“完了”,其实不然。

只要早期发现、积极控制,绝大多数糖友都能把肾功能“稳在现状”,甚至部分能逆转早期损伤。

每周透析2~3次;每年花费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来源:小陈讲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