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莉莉:从英雄花旦到非遗守护者,这棵沪剧常青树为何红了六十年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31 09:18 1

摘要:在上海滩的戏曲江湖里,有这样一位传奇女性:11岁学戏,24岁挑大梁演活李铁梅,31岁凭张志新一角获封"英雄花旦",41岁拿白玉兰奖,44岁摘得梅花奖,75岁仍在社区讲台上传授沪剧精髓。她就是马莉莉,一棵扎根沪剧土壤六十载的艺术常青树,更是国家级非遗沪剧的活态传

在上海滩的戏曲江湖里,有这样一位传奇女性:11岁学戏,24岁挑大梁演活李铁梅,31岁凭张志新一角获封"英雄花旦",41岁拿白玉兰奖,44岁摘得梅花奖,75岁仍在社区讲台上传授沪剧精髓。她就是马莉莉,一棵扎根沪剧土壤六十载的艺术常青树,更是国家级非遗沪剧的活态传承者。

少年入行,在经典中淬炼锋芒

1960年,11岁的马莉莉怀着对戏曲的懵懂热爱,考入杨浦区艺校沪剧班,从此与沪剧结下不解之缘 。初学戏时,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练身段、吊嗓子,踢腿、下腰、圆场这些基本功,一练就是十几个小时,脚上的水泡磨成茧,嗓子哑到说不出话也不松懈。1964年毕业后,她进入爱华沪剧团,在《南海长城》中饰演甜女,初登舞台便凭借清亮的唱腔获得观众认可。

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1973年。24岁的马莉莉加入上海沪剧团,搭档沪剧泰斗王盘声出演《红灯记》,饰演经典角色李铁梅 。为了贴近人物,她反复研读剧本,模仿革命先烈的神态举止,连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打磨上百次。演出时,她那句"奶奶,您听我说"的经典唱段,声情并茂,字字铿锵,不仅征服了上海观众,更让她在戏曲界崭露头角。此后,她在《洪湖赤卫队》《白莲花》等剧中接连塑造女英雄形象,"英雄花旦"的美名传遍上海滩。

与王盘声的合作更是成为她艺术生涯的重要养分。这对舞台上的"父女"搭档三年,从北京学艺到同台演出,马莉莉始终铭记王盘声的教诲。多年后追思恩师时,她还清晰记得初见时王盘声裤脚一高一低的朴素模样,以及76岁高龄仍为她主演的《宋庆龄在上海》甘当绿叶的往事 。

突破自我,用角色书写传奇

马莉莉的艺术生涯从未止步于"英雄花旦"的标签。她善于吸收凌爱珍、丁是娥等前辈名家的艺术精髓,最终形成了稳重大气、唱腔甜美的"马派"风格 。从现代戏到经典剧,从革命英雄到都市女性,她塑造的每个角色都独具灵魂。

1979年,《张志新之死》让她迎来艺术生涯的高峰。为诠释好这位为真理献身的烈士,她深入研究人物生平,在舞台上用饱含深情的表演和唱腔,将张志新的刚毅与不屈展现得淋漓尽致,演出时台下常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不少观众热泪盈眶。1990年,她在《雾中人》中饰演白灵,凭借细腻入微的表演斩获首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1993年,梅花奖的殊荣更是为她的艺术成就再添重磅注脚 。

最令人称道的是1999年,已年过半百的马莉莉与丈夫组建文化工作室,大胆挑战《宋庆龄在上海》这一原创剧目。为贴近角色,她反复观看纪录片,模仿宋庆龄的言行举止,甚至特意学习英语和礼仪。最终,她凭借对宋庆龄的精准诠释,拿下第五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演员一等奖,用实力证明了"戏路无边界" 。

退而不休,做沪剧的"播火者"

2005年,在再次出演《红灯记》李奶奶一角后,马莉莉从坚守多年的舞台上正式谢幕,但她与沪剧的缘分从未中断。"灯,总是亮着",这既是她自传的书名,也是她对沪剧传承的承诺 。

此后的岁月里,她化身沪剧的"播火者",足迹遍布学校、社区和剧场。75岁高龄时,她仍精神矍铄地走进宝山友谊路街道,为居民讲述沪剧的前世今生,从《红灯记》到《挑山女人》,每段剧目背后的故事都引人入胜。活动现场,83岁的戏迷即兴演唱她的经典唱段,拿着笔记本求签名的观众排起长队,这份双向奔赴的热爱令人动容。她还精心准备了《沪剧的历史与传承》《经典唱段赏析》等多门讲座,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年轻一代了解沪剧的魅力。

即便到了2024年,75岁的她仍活跃在公众视野中,登上东方卫视春晚的舞台,让更多人看到沪剧的生命力。从艺六十载,她参演的剧目近三十部,培养的弟子遍布各地,正如她所说:"沪剧是上海的根,只要有人听、有人学,这盏灯就永远不会灭。"

结语:常青的秘诀是热爱与坚守

从11岁的懵懂学徒到75岁的非遗传承人,马莉莉的艺术人生恰是沪剧发展的缩影。她用六十年的坚守证明:所谓常青树,从来不是天赋的偶然,而是对艺术的敬畏、对角色的执着、对传承的担当。

如今,当我们在社区讲座上看到她神采飞扬的身影,在晚会舞台上听到她熟悉的唱腔,便能读懂这棵沪剧常青树的真正内涵——不是永不衰老的容颜,而是永远燃烧的热爱。正如沪剧的旋律在上海滩回荡百年,马莉莉的艺术生命,也在传承中永远鲜活。

来源:奇妙圆月x9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