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太太七十岁,平时凌晨三点还在群里转发养生鸡汤,突然早睡,反而让人心里咯噔——没人敢戳破,我们都怕她哪天骨头比觉还脆。
“我妈昨晚没吃药就自己睡着了。
”闺女这句轻描淡写的话,让全家人像按了暂停键。
老太太七十岁,平时凌晨三点还在群里转发养生鸡汤,突然早睡,反而让人心里咯噔——没人敢戳破,我们都怕她哪天骨头比觉还脆。
骨密度报告像判决书:腰椎T值-2.8,“轻轻一摔就可能断”。
医生把数字翻译成白话:一百位同龄老太太里,五十一个在走钢丝,你妈现在是走得最靠边那个。
三联药一瓶比一瓶贵,但省一次骨折就够全家半年提心吊胆的票价。
闺女咬咬牙说:“吃!
地诺单抗就是给骨头打补丁。
”
可药片解决不了半夜刷手机的手。
以前跳广场舞,老姐妹一排排像列队行军;如今群主在视频App上开直播,音乐一起,客厅电视秒变舞池。
“跟着刘教练抬腿”那条弹幕飘过去,真有人把踢腿高度当赛点。
老太太边看边评论:“这腰还没我转得圆。
”底下齐刷刷一排大拇指,她笑得像领了奖状。
吃也是一桩正经事。
闺女把冰箱贴了个表:周一三文鱼、周二核桃芝麻糊、周三番茄橄榄鸡胸——抄的是地中海饮食模板,老太太管它叫“吃洋饭”。
吃了一个月,她摸着脑袋说:“脑袋没轻,钱包先瘪了。
”可还是老老实实咽下去,她知道那7年延缓不是白赚的,是给以后还能自己认得银行卡密码多买几条缓冲带。
智能手环是老太太自己掏钱买的,颜色选了大红,像老年模特队的口红。
她每天盯着步数排行榜,要是被隔壁张阿姨超过,晚饭就少吃半碗。
我们笑她幼稚,她说:“这比吃降压药好玩多了。
”后来手环真报过两次心率异常,闺女远程收到推送,直接带她去医院做24小时Holter,结果只是咖啡喝多了。
娘俩在诊室互相埋怨又互相哄,像小时候她监督写作业。
记忆衰退像一块看不见的橡皮,专挑名字擦。
老太太有天想不起老同学姓啥,急得坐在沙发背电话号码。
第二天她就翻出纸牌,和楼下刘爷爷打升级,边洗牌边叨叨:“七十八、九十,脑瓜不转生锈哩。
”医生嘱咐的那句“多动脑”,她听进去了,也听成了理由——于是每天晚饭桌上多了一小时牌局,输了给赢家洗锅。
至于睡觉,她倒没遵医嘱戒手机,只是把亮度调到最暗,像藏了个秘密。
凌晨两三点,她在被窝里给人家的养生帖子点赞,偶尔也留言“这个我试过管用”。
第二天睡眼惺忪地起来说:“夜里没睡,但梦里都在跳操。
”我们默契地不拆穿,只要她自己还能笑,就当她真的睡了个好觉。
政府免费的筛查班车开到小区门口那天,大喇叭喊了三遍。
老太太披着红马甲下去了,像去领鸡蛋,又像去领奖。
血抽了、超声做了、心理问卷也填了,医生给她一个小本子写“合格”,她拿回家压在枕头底下,跟存折放一块。
她说,那两页纸就是老年人的驾照,告诉她还能继续在路上跑。
现在一家群每晚九点准时打卡,她把走路步数截屏发群里,女婿回个竖大拇指表情,孙女发一条“外婆真棒”。
她对着语音说一句“收到”,声音脆生生的,像年轻人。
没人提起骨质疏松那茬,也没人说哪天会记不得谁是谁。
我们只是隔着屏幕陪她多走一段,再一段——直到她真的自己先困了,不再需要褪黑素,不再需要手环震动提醒。
那一刻,闺女悄悄松了口气:原来最好的药方不是三联也不是地诺单抗,而是一个很小的、被所有人承认的愿望——明天还能继续把日子过成段子,再把段子传给后面的人。
来源:博学的光束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