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0月30号晚 传出陈芋汐最新消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31 08:33 1

摘要:东京奥运会,双人10米台她和张家齐站上最高处,单人项目被队友全红婵压住锋芒;

陈芋汐在央视专访里坦白,巴黎奥运会后曾动过离开10米台的念头

这句话把过去四年的隐痛翻了个面

东京奥运会,双人10米台她和张家齐站上最高处,单人项目被队友全红婵压住锋芒;

四年后巴黎,双人仍是金,单人依旧屈居其后

同样的剧本连演两次,奖牌闪亮,心事却更沉

她不回避外界对“双金”的念叨

那个词像条看不见的绳,一头系着竞技的欲望,一头拽着自我怀疑

她承认,巴黎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根本不愿想象再次踏上10米台的样子

不是身体上不行,而是不想再被那股压得透不过气的焦灼裹住

问题来了,真正难的是输吗,还是持续面对同一个对手时被拉开的心理间隙

连着两届奥运会在同一个项目里碰到同一个人,胜负的分隔不只是几分的差距,更是一个人到底如何和自己相处

支撑她没走开的是练队里那些具体的人和具体的话

教练们盯细节,盯节奏,也盯她的情绪起伏

慢慢地,她从“想逃”转向“还能跳”,从“先别提目标”转向“把目标说出来”

她提到,正是教练的劝慰与陪伴,把她带到10月30日这个节点,也带回了赛道

她给出下一站的答案:大湾区全运会,单人项目要去冲冠军,没有可以保的余地

这句话不带豪言,反而像是在给自己清障

目标越清晰,训练的颗粒度就越细,动作的开合、入水的角度、翻腾时的呼吸都得回到“为什么做、怎么做”的层面

专访播出当晚,她第一时间把视频发在社媒

把心路放在公众面前,是一种亮出底牌的做法,也是在提醒外界,她的赛场不仅在水面上

东京之后的网暴一路纠缠,到了2025年还没彻底消停

全国跳水冠军赛她拿下冠军,评论区里仍有人用“炸鱼”“黑幕”去否认付出

9月上海警方通报侦破相关网暴案件,3名涉案人员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这一步给受伤的人一个实打实的支点

法治是清障的一部分,但更长远的问题还在那儿:竞技体育需要怎样的生态,才能让运动员在输赢之外不被噪音吞没

人的状态并非一条直线

2025年,她在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的墨西哥站和温莎站两度在女子10米台决赛击败全红婵,这意味着节奏正在找回

那不是偶然,六轮动作难度系数总和做到17.4,背后是对难度配置的重新判定

北京“水立方”举办的总决赛,单项改为“一对一PK”加半决赛再到决赛,同日决出10米台冠军,没有预赛和决赛之间的喘息

世界泳联的解释是,连续比赛会更激发斗志,现场更紧凑,观众更沉浸

新规提升观赏度,也在试探运动员的极限

那一站中国队以9金4银收官,陈芋汐拿到女子10米台单人金牌、3米板单人银牌和10米台女双金牌

同场的全红婵在2025赛季女子10米台积分以7895分领跑,领先第二名1200分,强度和稳定都摆在那

这不是输赢的简单对照,而是如何在同伴之间的长期竞争里,保住自我与热爱

有行业观察早就提醒,改革可以拉近观众,赛制可以制造悬念,但跳水这个项目最终还是要靠运动员在平台上那一刻的掌控力

规则更紧,意味着恢复更难,意味着任何一次入水扬起的水花都可能被无限放大

在更密集的赛程和更刺耳的网络环境里,运动员需要的支持系统,不能只停留在“加油”两个字

把视线往回拉,跳水并不缺走过弯路的人

郭晶晶曾被贴上“千年老二”的标签,悉尼奥运会因失误拿到银牌,四年里她把基础动作拆开重练,研究“晚收手”的细节,摔伤也没停过

雅典一跳,她以领先20分的优势夺冠,之后在北京完成卫冕,这条路说明,标签可以被拿掉,但得用很长时间去做一件看起来重复的事

同样的耐性也能在另一边找到注脚

全红婵从天才少女跨入成人赛场,要跨过发育关的坎,体重、稳定性、动力输出都要重新校准

她在布达佩斯世锦赛最后一跳逆转陈芋汐,2025赛季也有屈居亚军的时候,可她仍然以总积分遥遥领先

这组良性对手关系,本身就是中国跳水持续领跑世界的原因之一

回到眼下,大湾区全运会的赛场,两人都将身兼三项,单人10米台自然是焦点

不是宿命对决,而是一次检验:谁能在新规的节奏里更快完成身心切换,谁就更接近最后的入水那一束“干净”

对陈芋汐而言,这次不再用“双金”定义自己,不再把目标绑成压力

把目标公之于众是冒险,失败会被看见,成功也会被放大

她的态度像是在给未来留余地:把每次起跳做好,把每次落水收紧,冠军是结果,不是前提

专访引发的讨论里,有人为她的坦诚点赞,也有人把希望集中在下一次正面对决

讨论归讨论,训练场上的日常更朴素,脚趾扣板、眼神对点、起跳前呼一口气,身体和水面之间只隔着几秒钟

真正的拐点未必在镜头前出现,它往往藏在看不见的那些晚上,动作失败后再重复十遍的安静里

中心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当压力和期待拉扯到极致,一个人还能不能做出自己的选择

陈芋汐选择留下,选择把话说清楚,也选择把下一站写得更直白

全红婵的稳定与强大在前,追赶就更难,但可贵的也在这里

竞技场上最动人的故事,常常不是天赋横空,而是有人在看见难之后,仍然往难里去

无论大湾区全运会的结果如何,这次专访让人看见一个细节更清晰的陈芋汐:她不再把自己藏在比赛结果里,而是把“想逃”的瞬间说出来,再把“继续跳”的决定扛起来

这或许才是她给出的大答案

来源:霏宝追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