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早新闻丨中国海油:收入3125亿元!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1 08:25 1

摘要:◐国家能源局推进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10月30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的《关于加强组织管理 进一步推进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出,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组织管理,明确工作目标,完善工作体系,加大资源配置,有力有效推进电力安全生产标准

新闻聚焦

◐国家能源局推进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10月30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的《关于加强组织管理 进一步推进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出,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组织管理,明确工作目标,完善工作体系,加大资源配置,有力有效推进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

◐国家能源局公开征求意见。10月30日,国家能源局就《电力业务许可证延续及注销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指出,电力业务许可证延续、注销的实施,应当遵循依法、公开、公正的原则。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应当依照本办法实施撤回、撤销电力业务许可和吊销电力业务许可证,办理许可证延续、注销手续。

国内新闻

◐国家能源局:9月核发绿证2.29亿个。10月3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年9月全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交易数据。2025年9月,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2.29亿个,涉及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30.65万个,其中可交易绿证1.58亿个,占比68.86%。

◐我国最大750千伏超高压输电环网在新疆投运。据新疆日报10月30日报道,位于且末县的750千伏且末变电站正式通电,这意味着历经15年建设的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这是我国最大的750千伏超高压输电环网。

◐我国深远海风电关键装备实现突破。据科技日报10月30日报道,从中海油研究总院获悉,由该院牵头研制的国产大抓力拖曳锚顺利通过工厂测试。该锚是适用于漂浮式风机基础系泊的核心装备,其结构强度与稳定性均达到设计预期,各项指标满足美国船级社(ABS)规范要求,标志着我国深远海风电关键装备实现突破。

◐我国已拿下全球绿色船舶近70%订单。据央视新闻10月30日报道,从中船集团获悉,我国自主研制的17.4万立方米LNG液化天然气大型运输船,10月30日在上海交付,31日还将有同一型号另一艘船交付用户。两天接连交付的这两艘船,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五代LNG大型运输船,不仅实现了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总体技术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上海明确进口液化天然气最高气化服务价格。10月30日,上海市发改委印发关于明确进口液化天然气最高气化服务价格的通知,进口液化天然气(LNG)最高气化服务价格确定为0.20元/立方米(不含税)。自2025年11月1日起实施。

◐陕西: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首超火电。据科技日报10月30日报道,陕西省能源局综合处处长付智强在陕西省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可再生能源装机达6318万千瓦,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规模,占全省电力总装机50.3%。这一数据,标志着陕西能源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变。

◐河南:到2027年智能化煤矿产能占比达到65%。据人民财讯10月30日电,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煤炭行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其中提出,到2027年,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百万吨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煤炭资源配置更加优化,煤矿装备技术水平和生产效能进一步提高,煤炭产量稳定在1亿吨;煤炭清洁开发利用水平稳步提升,绿色发展成效明显;煤矿智能化建设扎实推进,智能化煤矿产能占比达到65%。

国际新闻

◐美国宣布新一轮对俄制裁,重点针对两家石油公司。据央视新闻10月30日报道,当地时间10月29日,美国宣布对俄罗斯实施新一轮制裁,重点针对俄罗斯两大石油巨头——卢克石油公司与俄罗斯石油公司。这两家公司及其34家子公司被列入制裁名单,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与开发等业务。美国公民及企业被禁止与其进行交易,且其50%以上控股实体均自动受限。

企业新闻

◐中国海油: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125亿元。据人民财讯10月30日报道,中国海油公布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25亿元,归母净利润1019.7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油气净产量达578.3百万桶油当量,同比增长6.7%,其中天然气业务表现尤为亮眼,同比涨幅达11.6%。

◐中国项目获颁全球首张非生物来源可再生燃料氨证书。10月30日,《中国能源报》记者从国家电投获悉,10月29日,该集团吉林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一期),获得国际可持续发展和碳认证系统(ISCC EU)颁发的全球首张“非生物来源的可再生燃料氨”(ISCC EU RFNBO Ammonia)认证证书。

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国能源报(cnenergy)

编辑丨赵方婷

来源:中国能源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