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汉战役前后的国民党第四十军1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1 08:00 1

摘要: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军于一九三一年八月由第三十九师扩编组建,军长庞炳勋,下辖第三十九师。第三十九师是一九三一年六月由原西北军一部改编成立,师长庞炳勋。一九三七年六月,四十军改为五团制调整师,辖两个旅四个团、一个补充团,七七事变前驻晋南运城附近。七月九日,奉令向石家

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军抗战八年,战功累累,尤其是三大血战:台儿庄血战;中条山血战;灵宝血战,击毙少将旅团长木村千代太,“白头军”名扬天下。

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军于一九三一年八月由第三十九师扩编组建,军长庞炳勋,下辖第三十九师。第三十九师是一九三一年六月由原西北军一部改编成立,师长庞炳勋。一九三七年六月,四十军改为五团制调整师,辖两个旅四个团、一个补充团,七七事变前驻晋南运城附近。七月九日,奉令向石家庄地区开拔,归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指挥,担任沧州一带防务。

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三日,第四十军军长庞炳勋升任第三军团军团长,仍兼第四十军军长。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庞炳勋免兼第三十九师师长,马法五升任师长,李振清担任一一五旅旅长。此时三十九师现有步枪六千八百九十七支、轻机枪三百五十八挺、重机枪七十四挺、迫击炮二十八门、山炮八门。

台儿庄血战,四十军损失一半。战后,国民政府将骑兵第十四旅调归第四十军,四十三军第一0六师改隶第四十军,军长兼师长沈克调任第四十军副军长,第四十军副军长马法五兼任第一0六师师长,因副师长王淦尘在河南渑池被空袭阵亡,李振清升任一0六师副师长,一一五旅长由黄书勋接任;刘世荣升任第三十九师师长。一0六师一九三三年三月由东北边防军新编第一师改编成立,最早的前身为一九一六年成立的山东护国军第七军。

一九三九年七月,第四十军北渡黄河进入山西作战,在汤阴袭击平汉线。军长庞炳勋任河北省政府委员兼主席,一九四0年四月七日在林县就任。四十军与新五军、二十七军在中条山转战,三十八军撤回陕北。

一九四二年五月,庞炳勋免兼军长,副军长兼第一0六师师长马法五升任第四十军军长,三十九师师长刘世荣升任副军长,李运通升任第三十九师师长,李振清升任第一0六师师长;因兵员不足,撤销旅级,改为师辖三团,三十九师、一0六师各自整编为三个团。军独立第一团、第二团合编为独立第四十六旅,旅长司元恺,隶属第四十军,骑兵团、补充团不变。

一九四三年四月二十四日,新编第五军军长孙殿英在临淇镇以西投敌,第二十四集团军总部与各部失去联络。

一九四三年五月六日,第二十四集团军司令官庞炳勋在临淇镇附近的东峡垴被俘。经过二十多天的激战,国民党军遭到很大损失。范汉杰的第二十七军被日军击溃,溃散于太行山区,不少官兵遇害;新五军孙殿英叛变投敌;九十八军遭到沉重打击,军长武士敏殉国。这样,在安阳、新乡、林县之间的三角地区,就只留下四十军的一○六师和刘伯承的一二九师与日寇周旋。经过十多天的游击战,日军仍紧追不放。第四十军在第二十七军的掩护和第一战区第十四军等部接应下,南渡黄河,进入洛阳以南伊川、伊阳整补。

一九四三年六月,四十军军长马法五把独立第四十六旅与四十军补充团合编为新编第四十师,师长崔玉海,司元恺任副师长。退过黄河后,司元恺一九四四年七月升任第三十九师师长,副师长崔玉海;李振清升任四十军副军长兼一0六师师长,赵天兴任一0六师副师长,张心德任三一七团团长,王金琮任三一八团团长;第四十军少将参谋长为李辰熙,军部军需处长为张汶华,军医处长为李润普。

一九四五年五月五日到二十一日,国民党在重庆召开六大,提出:“与中共之斗争无法妥协,今日之急务在于团结本党,建立与中共斗争之体系。即创造斗争的优势条件与环境。”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增设第十一战区(即后来的保定绥靖公署)、第十二战区(即后来的张垣绥靖公署),分别以孙连仲、傅作义为司令长官,准备接收华北;为简化机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七月三日下令于月底裁撤各省绥靖公署。

一九四五年六月,国民政府决定对各集团军、各军进行精简充实,要求兵员严重缺编各部一律裁减。

第一战区第四集团军司令官孙蔚如调六战区,原九十六军军长李兴中升任第四集团军司令官,三十八军军长张耀明担任第四集团军副司令官兼三十八军军长,九十六军裁减后一七七师并入三十八军,裁减新编第十四师番号;

第一战区四十军将新编第四十师裁撤,兵员并入三十九师与一0六师。

第六战区三十军把第三十一师裁撤,八十六军第六十七师拨入,三十军改辖第二十七师、第三十师、第六十七师。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夜间二十三时日本发布投降诏书,八月十五日中午东京进行广播。日本即与各交战国取得联系,分别派出代表,至各国指定地点,接受有关投降、交出武器等之命令。

冈村宁次的中国派遣军按中国军队的指定,派其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少将,八月二十一日至湖南芷江;关东军由其总参谋长秦彦三郎中将,八月十九日至苏方指定的苏联兴凯湖西南之扎里科沃;日军大本营派出其参谋次长河边虎四郎中将,八月十九日至指定的菲律宾马尼拉,接受各盟国对日本投降之有关指示。

九月九日上午十时,冈村宁次根据我国政府的命令,率其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中国方面舰队司令长官福田良三、台湾第十方面军参谋长谏山春树、驻越南第三十八军参谋三泽吕雄,代表包括热河省在内的我国关内战场直至越南的北纬十六度线以北地区之日本陆、海军,在南京的原军官学校礼堂,向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上将签定了投降书。陆上、海上侵略部队的日本将军一百七十一名,“中国派遣军”一百零五万六千人、“中国方面舰队”三万九千七百二十九人,全部放下了武器,听候处理。

日本于八月十五日宣布投降后,其在中国关内各地之部队,很快即向铁路沿线和长江沿岸集中。原来其占领区除有伪军之外,相继光复。不少伪军以中央军自居或向中央军缴械,与八路军、新四军继续为敌,拒不投降。

中央军接受日军投降,首先是从铁路沿线附近开始。对敌之海军,由我国海军参谋长曾以鼎中将负责接收,对敌之陆空军、海空军,统由我国空军接收。

中央军接受日军投降,除南京、济南、青岛、平津地区外,其它的都在九月间完毕。南京、济南、青岛、平津一带,抗战时期是新四军、八路军的抗日根据地。日军投降后,蒋介石竟取消了这些地区新四军、八路军接受日军投降的权利,命令冈村宁次不得向八路军、新四军投降和交出武器,使我国在抗日胜利后的国内政治、军事形势日趋复杂。

中央军借口接受华北日军投降,将大部队开入华北,并进攻在该地区的八路军,使长治地区首先发生了大规模内战。中央军第二战区第七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第十九军军长史泽波等率十三个师向在该地的八路军第一二九师进攻。九月十日,一二九师集中二十余个团师开始反击;至十二日,全歼进攻的中央军十三个师,击毙第七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生俘第八集团军副司令兼第十九军军长史泽波等师长、副师长以上十余名,国民党军三万余人被俘,刘邓所部缴获二十四门山炮、二千余挺轻重机枪、一万六千余支长短枪、一百多万发子弹。

时任第二战区晋南作战总指挥兼第七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成了国民党军内战中第一个阵亡的兵团司令,时任第八集团军副司令兼第十九军军长史泽波成了第一个被俘的军长。这一战役将阎锡山的主力部队消灭了将近一半,使阎锡山的晋军元气大伤,称雄山西三十余年的阎锡山不得不请求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出兵协助其与八路军争夺山西。

上党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在根据地的腹心地带抢占战略据点的企图,但是蒋介石并没有改变扩大内战的方针。

一九四五年十月中旬,蒋介石部署用来进攻解放区的总兵力,增加到八十万。国民党派遣四路大军向华北解放区进攻,计:

第一战区胡宗南部沿同蒲路转正太路,开到石家庄;

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所属的三十军、四十军和新八军,共四万多人,在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马法五(兼四十军军长)、高树勋(兼新八军军长)率领下,集结新乡一带,沿平汉线北犯;第二梯队之三十二军和孙殿英之第四路军等部,从新乡地区向安阳跟进。还有后续部队三个军正向新乡开进,北面进占石家庄之胡宗南派出的第三军、十六军,准备南下策应;

王耀武第四方面军部队沿津浦线北犯,从徐州进占济南,组建第二绥靖区;

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部沿平绥线东犯,迫近张家口。

这四路向华北解放区进犯的国民党军,平汉线是其中的主力。显然,平汉战役的胜负,关系重大。为了争取和平局面的实现。必须对来犯之敌,予以坚决打击。

这个担子,落在晋冀鲁豫军区身上。一九四五年九月二十二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关于阻止国民党军北进之部署与战法的指示》。指出:国民党军沿同蒲、平汉、津浦、平绥等铁路北进东进,企图夺取张家口、北平、天津、济南等地,进而控制察、热两省及东北。据此,各战略区主力部队应在地方武装及民兵配合下,在国民党军前后左右纠缠扭打到平津地区,最后在冀东地区决战,以保障我在东北和热、察两省的安全。

冀察战区一九四五年六月二十六日撤销后,高树勋与新八军在河南省南召县。接到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来电邀请,去新乡会合,以便北进打通平汉铁路。孙连仲在重庆被蒋介石召见,孙向蒋陈述,欲以第三十军、第四十军沿平汉路北进,让高树勋部新八军开路,以打通平汉路。蒋介石电令高树勋:令你部暂驻新乡待命。任命高为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

第四十军在日军投降前驻防豫西阌乡、灵宝把守潼关大门。根据国民政府一九四五年六月二十六日命令,四十军裁减新编第四十师,拨入新编第四十二师。但实际上新四十二师改编为一四四师后改隶属于国民党第十五军,因此第四十军改为乙种军,辖第三十九师、第一0六师。

日军投降后,蒋介石、胡宗南命令马法五速率所部赴河北受降。马法五军长督师星夜兼程步行一个多月,到达豫北新乡、彰德,准备进攻河北解放区。这时,天已渐寒,士兵自备棉衣轻装上阵。九月三日国民党三十八军到达郑州后,留下孔从洲五十五师担任郑州警备外,其主力则继续东进开封;马法五四十军渡河北上,向新乡推进。

一九四五年九月十二日,高树勋率新八军来到新乡。

一九四五年九月十九日,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在郑州召开军事会议,代表蒋氏宣布高树勋的冀察战区新八军、马法五的一战区第四十军、鲁崇义的六战区第三十军一同归属第十一战区序列,由司令长官孙连仲指挥。任命马法五、高树勋为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会上宣布:一、高部正式编入第十一战区序列,归司令长官孙连仲指挥;二、马法五的第四十军、鲁崇义的第三十军均属第十一战区序列;三、任命马法五、高树勋为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宋肯堂为参谋长,赵可夫任政治部中将主任。

十一战区是一九四五年六月二十六日在郑州设立,主持山东、河北两省及河南省一部的军事行动,辖国民党军第十五军、新八军;战区司令长官为原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原第四集团军司令孙蔚如调任六战区接任。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十二日举行日军十二军受降仪式,受降地点为在中华圣公会内的一战区前进指挥所礼堂。参加受降的有胡宗南、范汉杰、高树勋、刘茂恩、马法五、裴昌会、李昆岗等人。应邀观礼的有国民党部队司令、军长、师长李兴中、王仲廉、张耀明等,以及国民党河南省党部书记长刘锡五、陇海铁路局局长陆福廷、美军代表包瑞德上校等,还有一批地方官员、记者,共七十余人。日军第十二军司令官鹰森孝中将前来,代表一万三千日军投降,第一师师长黄正诚少将引导。仪式前后历时仅八分钟。

一九四五年九月底,第十一战区的三个军新八军、第四十军、第三十军齐集新乡,准备北上。十月十二日,蒋介石下令马法五指挥三个军沿平汉路向华北解放区进攻。

中共方面对十一战区北上的研读是:

马法五的四十军(原庞炳勋军)、鲁崇义的三十军和高树勋的新八军。高级将领中,还有老西北军的军长李旭东。这三个军是蒋介石北犯的第一梯队,都是原西北军冯玉祥将军的旧部,但三十军已经变成蒋介石的半嫡系了,四十军和新八军还是杂牌。高树勋那时已是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军长,地位变高了,但仍然是杂牌。

这三个军兵力大、装备强,久经训练、长于防御是其优点,但系新到,深入解放区,地理民情不熟,不擅野战;又远离后方,供应困难,加上派系不一,杂牌部队历来受歧视,内部矛盾重重,都是他们的致命弱点。刘伯承和邓小平认为:三条铁路干线——津浦、平汉、同蒲都连接东北。这三条铁路干线,晋冀鲁豫军区占两条半(津浦线是晋冀鲁豫与山东共同控制的),因此,晋冀鲁豫军区的任务十分艰巨。

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三日,蒋介石下达内战的秘密命令,要求各部队按照《剿匪手本》的要求,全力进剿共产党。蒋介石选定沿平汉路北犯的首领,是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四十军军长马法五,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八军军长高树勋。在蒋介石眼里,马法五部是为半精锐,高树勋部则是杂牌军。马法五、高树勋所带的三个军不可轻视,正如邓小平后来所说:“马法五的第四十军、第三十军都是强的。高树勋的新八军也有战斗力呀。”

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二日,国民政府发出平汉线进攻令。蒋介石的统帅部出动十四个军,分别从同蒲、平汉、津浦、平绥各铁路,分四路向华北解放区进攻,企图割裂各解放区之间的联系,压迫八路军退入农村并消灭。平汉路方向为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孙连仲的第三十军、第四十军及新八军,从河南北部郑州、新乡沿平汉线北犯冀鲁豫军区。蒋介石计划,让这孙连仲十一战区第三十军、第四十军与新八军这七个师四万五千人,占领邯郸后北上,与沿石太线西进先期到达石家庄的李文三十四集团军之第三军、第十六军会合,继续北进,再与空运到北平的第九十二军、第九十四军会师,最终将平汉路完全控制,分割晋察冀、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

一九四五年十月十四日,第十一战区所辖第三十军、第四十军、新八军四万五千人由新乡出发,沿平汉线北进,十月十八日进抵安阳。十月十六日,刘伯承、邓小平下达作战命令,要求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各部开赴平汉铁路沿线,准备在邯郸一带与北上的国民党军展开决战。

一九四五年十月十六日,四十军、新八军从淇县北上,十月十四日三十到达新乡,十五日到达汲县,十六日向北开进,八十五军已接守新乡、淇县至汲县沿线交通,二十七军、三十八军正在郑州、开封一带紧急集结。局势进入紧张时刻。

马法五部从新乡沿平汉线北进,途中以第四十军及工兵第九团为右翼兵团,以新八军及第三十军为左翼兵团,分两路自新乡北进。进至安阳地区后,以第三十二军尾随第四十军为第二梯队。

下面看看孙连仲集团的三个军、七个主力师。

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四十军军长马法五,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八军军长高树勋,第十一战区参谋长宋肯堂;

第四十军军长马法五,副军长李振清、刘世荣,参谋长李辰熙;军需处处长张汶华、军医处处长李润普,工兵营营长赵汉武;

辖三十九师、一0六师。

第三十九师师长司元恺,副师长刘树森,副师长韩凤仪,参谋长李万里;辖一一五团团长罗延瑞、一一六团团长宋程铎、一一七团团长游联玮;

第一0六师师长李振清,副师长赵天兴,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张奇,参谋长王天恩,副参谋长尹继英;辖三一六团团长张心德、副团长庞庆振、三一七团团长柴世立、三一八团团长王金琮;

第三十军军长鲁崇义,副军长张华棠、黄樵松,参谋长仝敩曾,副参谋长綦施政;

第二十七师师长许文耀,副师长仵德厚,参谋长鲍德辉;辖七十九团团长欧耐农,八十团团长戴炳南,八十一团团长田敬堂;

第三十师师长王烈五(王震字烈五),副师长周穆深,参谋长谢锡昌;辖八十八团团长罗世英,八十九团团长朱循理,九十团团长周敬之;

六十七师师长李学正,副师长阎德治,参谋长王树民;辖一九九团团长姜常泰,二00团团长姜常恭,二0一团团长刘顺楚;

新八军军长高树勋,副军长马润昌,参谋长王有度,副参谋长张越万;

新六师师长范龙章,副师长陈明韶,参谋长肖秉钧;辖十六团团长阎济民、十七团团长聂子超、十八团团长周树一;

暂二十九师师长尹瀛洲,副师长惠可庄,参谋长聂子政,辖一团团长田树青、二团团长黄养威、三团团长王敬鑫。

孙连仲指挥的三个军原来都是冯玉祥部的西北军,作战能力比晋军要强得多。

中野二纵司令员陈再道在回忆中,认为西北军战斗力不弱:“敌马法五的四十军之一0六师在崔曲一线和一纵队激战;新八军进占马头镇地区,三十军进占滏阳河东侧之中马头、高木营地区。这三个军都是西北军的老底子,有的参加过台儿庄对日作战,战斗力是比较强的,现在被蒋介石推到第一线。”

对于以上三个军,新八军副参谋长张越万在《高树勋将军邯郸起义前后的片断回忆》回忆:“北上部队,在新乡北潞王坟集结。先头为暂四军。新乡防务,由即将到达之三十二军接替。新八军与原属冀察战区序列的河北民军乔明礼部跟进。四十军、三十军后继。就中,三十军是北上兵团中主要力量;军属三个师,新式装备;军长鲁崇义与孙有裙带关系;所以,长官部工作人员,均在三十军护卫下工作。”

这三个军同为西北军,盘根错节,关系复杂。新八军副参谋长张越万就回忆:

“向邯郸挺进,在马头镇以南地区,发生激战。六师十六团,增援参战,到下午三时许,尹师占领马头。军部进驻马头以东之许庄。斯夜,敌方发起反攻,激战空前,拂晓后逐渐停止。高总下令尹师,转攻击为防御,以待后命。经两夜激战,形成对峙状态。高总令我向战区指挥所请求补给,指挥所答复,已电后方空运。前方战斗正酣,弹药迫切需要,一日数次,向指挥所参谋处长郑长海催促,说明第一线急需情况,以及第一线对参谋处的指责,如不能立即解决,请宋参谋长亲来视察指导。结果,宋肯堂与三十军军长鲁崇义同来许庄,与高总会商。宋主张暂维现状,以待孙长官指示,并未提出具体办法。”

“”廖高参向宋要求,弹药暂在四十军三十军抽调一部,或变更纵深部暑,由两翼席卷车骑关对方指挥部。宋认为不妥。我向宋参谋长提出,后方部队与第一线部队换防,发挥生力军作用。宋认为一切须请示孙长官指示决定,不能擅专。事事推诿,一无结果。鲁军长亦未提出任何意见。临行,高总向宋说:请绳武(宋字)兄认真研究一下。宋唯唯离去。宋去后。高总对我们说:把我军配置于先头,又不补给,从今天的现象,可以看清他们的态度。马头战斗,仍在继续。”

“我随高总从马头返许庄途中,高总忽然问我:你对当前事态,有何看法。我说:对我军不利。指挥所的态度,是根据孙长官态度,部队既不协同作战,又不加速补给,两个军在我军后方,干什么?先生是考虑到的,唐哲民在鲁西南时的分析,符合目前情况,应早下决心。高总说:一箭双雕,坐收渔利。他们的想法,末免太天真了。”

淇县出动的时候,四十军建制是:

第四十军军长马法五,副军长刘世荣、李振清,参谋长李辰熙,副参谋长韩凤仪。

第三十九师司元凯,副师长刘树森,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张奇,参谋长李万里。

第一一五团,团长罗廷瑞;第一一六团,团长宋文升;第一一七团,团长游联玮;

第一0六师师长李振清,副师长赵天兴,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屈伸,参谋长李凤鸣,副参谋长尹继英。

第三一六团,团长巩金相、副团长庞庆振;第三一七团,团长张心德;第三一八团,团长王金琮;

军部直属:

辎重团团长路清魁,炮兵第六团团长胡屏章,炮兵第十一团第三营,炮兵第五十二团第二营,独立工兵第十三团团长方松龄,通信兵第五团第二营,特务营营长田玉峰。(灵犀一指)

来源:江右郎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