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伊丽莎白女王”号航空母舰是英国皇家海军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的首制舰,英文是“Queen Elizabeth”(HMS Queen Elizabeth)它的全称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号航空母舰”,英文是“Queen Elizabeth II aircraft
“伊丽莎白女王”号航空母舰是英国皇家海军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的首制舰,英文是“Queen Elizabeth”(HMS Queen Elizabeth)它的全称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号航空母舰”,英文是“Queen Elizabeth II aircraft carrier”舷号为R08 ,在英国皇家海军里,舰艇舷号以字母“R”开头代表航母(Aircraft carriers) 。
它是英国皇家海军有史以来最大的战舰,也是世界上第一种采用综合电力驱动的航母,将取代以反潜作战为主要任务、只能搭载有限数量舰载机的无敌级航空母舰,成为英国未来的远洋主力。
其中,“HMS” 是 “Her Majesty's Ship” 的缩写,意为“女王陛下的舰艇” ,体现了其皇家海军舰艇的身份。 这艘航母是为了纪念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而命名的。
建造背景: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面临的安全威胁逐渐多元化,传统的大规模海上对抗需求降低,而应对地区冲突、维和行动、人道主义救援等任务的需求增加。为了适应新的战略环境,英国皇家海军需要具备更强的全球部署和干预能力的大型航母,以维护其海外利益和国际影响力。
英国皇家海军原有的无敌级轻型航母在设计上主要侧重于反潜作战,搭载的舰载机数量有限,作战能力相对较弱。到了21世纪初,无敌级航母逐渐老化,难以满足现代战争的需求,因此英国急需建造新一代航母来取代它们。
建造历史:
1997年,英国工党政府上台后,提出了建造两艘新一代航母的计划,以替代日益老化的无敌级航母。
2002年,英国国防部选定了泰雷兹集团和BAE系统公司联合提出的CVF(未来航母)方案。该方案经过多次修改和优化,最终确定了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的总体设计,采用了双舰岛、滑跃式甲板等独特设计。
2007年7月,英国政府正式批准了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的建造合同,标志着该项目进入实质性建造阶段。
2009年7月,“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在苏格兰格拉斯哥的克莱德造船厂开始切割第一块钢板,正式开工建造。由于航母体型巨大,采用了分段建造的方式,由多个造船厂分别负责不同的分段建造,然后运输到罗塞斯造船厂进行总装。
2011年5月,“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的舰艏分段在阿普尔多尔造船厂完工。
2013年7月,重达11300吨的舰岛被吊装到航母上。
2014年7月4日,“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举行了命名仪式,并正式下水。
2015年9月,“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开始进行舾装工作,安装各种设备和系统。
2017年6月,“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进行了首次海试,对航母的动力系统、导航系统、通信系统等进行了全面测试。
2017年12月7日,“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正式服役,标志着英国皇家海军重新拥有了大型航母作战能力。
排水量:
(1)标准排水量为65000吨。
(2)满载排水量达72000吨。
尺寸数据:
舰长:280米。
舰宽:73米。
吃水深度:10米。
吃水线宽:约39米。
舱位数量:包括3000个舱位。
飞行甲板:长280米,面积16000平方米。
机库面积:4200平方米。
动力系统:
采用IFEP综合电力推进系统,推进总功率108兆瓦以上
(1) 2台单机功率36兆瓦级的MT30燃气涡轮机。
(2) 2台单机功率11兆瓦级的16V38B柴油机。
(3)2台单机功率9兆瓦级的12V38B柴油机。
(4)4台单机功率20兆瓦级的先进感应电动机。
MT30燃气涡轮机:
由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生产,单机功率达到36兆瓦级。它是在航空发动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具有功率密度高、启动速度快、可靠性强等优点。
通过吸入空气,经过压缩后与燃料混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涡轮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在航母需要高速航行时,MT30燃气涡轮机能迅速提供大量的电力,保证航母的机动性。其紧凑的设计也为航母节省了宝贵的空间
16V38B柴油机和12V38B柴油机:
这两种柴油机分别为单机功率11兆瓦级和9兆瓦级,由德国曼恩公司生产。柴油机具有燃油效率高、扭矩大等特点,适合在航母低速航行或巡航时提供电力。
通过活塞在气缸内的往复运动,吸入空气并压缩,使空气温度升高,然后喷入燃油,燃油在高温高压下燃烧,推动活塞运动,带动曲轴旋转,进而驱动发电机发电。
在航母日常巡航时,柴油机可以提供稳定的电力输出,降低了航母的运营成本。同时,柴油机的可靠性高,维护相对简单。
感应电动机:
共有4台,单机功率为20兆瓦级。这些电动机负责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航母的螺旋桨转动,推动航母前进。
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当定子绕组通入三相交流电时,会产生旋转磁场,转子在旋转磁场的作用下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受到电磁力的作用而旋转。
感应电动机具有调速范围宽、效率高、运行平稳等优点,可以根据航母的不同航行需求精确控制螺旋桨的转速。
舰载机搭载能力:
该航母最多能容纳36至40架舰载机,包括4架直升机和36架F - 35战斗机B型,机库最多可容纳两个中队共25架F - 35B。具体搭载模式如下:
平时状态:舰上编制一个中队9至12架F - 35B、4架加装MASC的预警直升机与6架多用途“灰背隼(Merlin)”EH - 101直升机,并另外配置1至2架通用直升机执行垂直补给或海面搜救任务。
危机时期或北约重要演习:采用“打击编制”,搭载两个中队共30架F - 35B(实编可能只有18至24架)、4架MASC预警直升机和6架EH - 101反潜直升机。
人员配置:
“伊丽莎白女王”号服役时常设船员约1600人(包括航空人员)
1、航母打击群工作人员
约70人,主要是军官,也有少数高级士兵,涵盖多种海上专业领域,包括战斗机飞行员、直升机机组人员、后勤人员、作战军官、潜艇人员、情报和网络及通信专家等。该团队围绕作战、信息战和后勤三大核心职能构建,还设有具备固定翼、直升机和潜艇专业知识的打击作战单元。
2、飞行甲板工作人员
为方便管理和识别,甲板工作人员按分工穿不同颜色服装:
(1) 紫色:燃油补给员,负责管理飞机燃油系统、检查油量状况、给飞机加油等。
(2) 蓝色:调运和供气保障员,负责在机库和甲板之间转运飞机。
(3) 绿色:安全员,负责检查即将起飞的飞机以及航母甲板上弹射器、拦阻索等各种设施是否正常。
(4) 黄色:飞机起飞和滑行引导员。
(5) 红色:弹药管理员和坠机事故的残骸、残留爆炸物处理人员。
(6) 棕色:海军基层长官,负责监督飞机维护状况以及为飞行员检查装备穿戴情况。
(7) 白色:着舰指挥官、医护人员、液氧管理员、舰载机大队指挥官等;贵宾登上飞行甲板时须穿白色马甲。
雷达系统:
1、 997型“工匠”中程三坐标多功能雷达。
2、 S1850M远程电子扫描搜索雷达。
3、 SMART - L多用途雷达。
(1)997型“工匠”中程三坐标多功能雷达
基本信息:由英国BAE系统公司研制,工作在E/F波段,采用了先进的有源相控阵技术。
功能特点:具备对空、对海搜索和目标跟踪能力,能够同时跟踪多个目标,并为航母的防空系统提供准确的目标信息。它可以探测到中程范围内的飞机、导弹等目标,探测精度较高。
应用优势:相控阵技术使得雷达的波束可以快速灵活地指向不同方向,提高了雷达的反应速度和多目标处理能力。其多功能性减少了航母上需要安装的雷达数量,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
(2)S1850M远程电子扫描搜索雷达
基本信息:由荷兰泰雷兹公司研制,是一种远程三维对空搜索雷达,工作在D波段。
功能特点:具有较远的探测距离,能够探测到数百公里外的空中目标,包括隐形飞机和巡航导弹等。它可以提供早期预警,为航母编队的防空作战提供足够的反应时间。
应用优势:电子扫描技术使得雷达无需机械转动就能实现全方位搜索,提高了搜索效率和可靠性。其远程探测能力为航母编队构建了一道远距离的防空屏障。
(3)SMART - L多用途雷达
基本信息:同样由荷兰泰雷兹公司研制,工作在L波段,是一种先进的多功能雷达。
功能特点:具备对空、对海搜索、目标跟踪和弹道导弹探测能力。它可以同时处理大量的目标信息,并为航母的作战系统提供全面的态势感知。
应用优势:L波段的雷达具有较好的探测性能和抗干扰能力,能够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正常工作。其多用途性使得航母可以依靠这一部雷达完成多种任务,提高了航母的作战效能。
舰体设施
1、飞行甲板
与世界上多数航母(如中国山东号、法国戴高乐号、美国福特号)采用的斜式飞行甲板不同,“伊丽莎白女王”号采用笔直的飞行甲板。大多数航母采用斜式甲板是为避免舰载机降落时钩锁拦阻索失败,继续滑行可能撞上甲板前方其他飞机的问题。而“伊丽莎白女王”号搭载的固定翼飞机全部是具备垂直起降能力的F - 35B战机,可垂直降落在甲板上,不存在钩索失败问题,所以采用笔直甲板设计。
2、舰岛
该航母采用独特的双舰岛设计,前后各有一个舰岛。前舰岛主要负责航行指挥通信,顶部装有一部S - 1850M型远程搜索相控阵雷达,用于对海面目标进行搜索;后舰岛主要负责舰载机的起降和飞行控制以及航空管制。两部舰岛间距离较大,可避免电磁电子类的互相干扰,并且中间设有一部升降机,能在60秒内将舰载机运输到飞行甲板上进行部署。
3、舰载机起降辅助设施
短距起飞设施:该航母采用了STOVL(短距起飞/垂直降落)设计,舰首具备12度的滑跃甲板,可助力F - 35B战斗机实现短距离起飞。
垂直降落设施:由于F - 35B具备垂直降落能力,航母有相应的区域和引导设施保障其安全垂直降落。
4、预警机相关设施
“伊丽莎白女王”号最初采用的STOVL设计无法起降传统的舰载固定翼预警机(如美军E - 2“鹰眼”),只能配备梅林“鸦巢”预警直升机。其搭载的“搜水2000”雷达性能有限,对空探测距离约100公里,对海目标探测距离达300公里,但分辨率和实时态势掌控能力不如主流固定翼预警平台。英国为解决此问题,提出“皇家方舟计划”,第一步先安装两条拦阻索,实现基本的固定翼无人机降落能力,成为STOBAR(滑跃起飞/阻拦降落)航母;第二步升级为完整CATOBAR(弹射起飞/阻拦降落)航母,届时需要拆掉大半个飞行甲板,改造供电系统、增设储能模块、电磁弹射器和多组拦阻索。
武器系统:
1、三座美制MK - 15 Block 1B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
2、四座DS30B型30毫米舰炮。
(1)美制MK - 15 Block 1B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
这是一种自动化的近程防空武器系统,由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研制。它主要用于拦截来袭的反舰导弹、飞机等目标,是航母的最后一道防线。
系统主要由雷达、火控系统和6管20毫米加特林机炮组成。雷达负责搜索和跟踪目标,火控系统根据雷达提供的目标信息计算射击参数,并控制机炮进行射击。机炮的射速高达每分钟3000发以上,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密集的弹幕,拦截来袭目标。
具有反应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拦截效果好等优点。它可以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对来袭目标进行拦截,为航母提供了可靠的近程防空保护。
(2)DS30B型30毫米舰炮
由英国BAE系统公司研制,是一种轻型舰炮,主要用于对海、对岸攻击和近程防空。
采用电动驱动,可实现快速瞄准和射击。它可以发射多种类型的弹药,包括高爆弹、穿甲弹等,以适应不同的作战需求。
体积小、重量轻,安装灵活,可以布置在航母的多个位置。其30毫米口径的弹药具有一定的杀伤力,能够对近距离的小型舰艇、快艇和低空飞行的目标进行有效打击。
参与的军事行动和事件:
1、2021年亚太首航
这是英国当代最大规模的海空武装海外派遣行动,兵力全员达3700多人。航母战斗群包括驱逐舰、反潜护卫舰、配有“战斧”巡航导弹的潜艇等9艘舰艇,主航母上配置了F - 35B舰载机、海上攻击直升机等40多架战机。此次亚太之行参与的行动多达70多个,其中包括在地中海上和法国航母“戴高乐”号并肩航行,在太平洋上和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一起参加纪念“五国防务安排”五十周年的演习等。英国多家媒体报道该行动剑指中国。同年8月1日,“伊丽莎白女王”号从南海撤离,开始在西太平洋的行动。
2、打击“伊斯兰国”极端组织(IS)
英海军指挥官曾表示,“伊丽莎白女王”号将承担在伊拉克打击“伊斯兰国”极端组织(IS)的大部分行动任务,并且该航母引起了俄军战斗机的关注。
3、2024年北约军事演习
当地时间2024年11月18日,“伊丽莎白女王”号驶入德国汉堡港,并停留至当月23日,其间参加了北约的军事演习,这也是英国航母近13年来首次驶入德国港口。
来源:寰宇军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