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西部城市广岛投下一枚原子弹,今天人们普遍认为这个行为加速了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投降。
纵观人类历史,核武器有且只有被使用过两次,那是在80年前,当时只有一个国家掌握着这种刚刚起步的毁灭性技术。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西部城市广岛投下一枚原子弹,今天人们普遍认为这个行为加速了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投降。
当时一架名为“埃诺拉·盖伊”的美国轰炸机投下了这枚重达约4.4吨的原子弹,原子弹在距离地面600多米的空中引爆,形成了巨大的蘑菇云,以高达4000摄氏度的高温将这座城市“融化”。
到当年年底,原子弹爆炸及其辐射影响夺走了约14万人的生命。
三天后,另一架美国轰炸机在日本西南部城市长崎投下了第二枚原子弹,造成了7万人死亡。
在这两座城市被毁数天后,日本宣布了无条件投降,结束了其长达数十年的残暴征服战争。
原子弹爆炸后,日本于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随即日本进入美国主导的占领时期。
而80年后的今天,日本变成了我们看到的那个样子。尽管在80多年前,这个国家声名狼藉,但在80年后的今天,日本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人均GDP三万多美元,而日本国民素质也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这和80年前日本的军国主义完全不同。80年过去了,日本是如何变成了今天这副模样?
提到日本的过去,就不得不提到日本的现在,目前日本虽然经常做出一些小九九动作,但从大的层面来看,自日本宣布投降之后,日本就没有再对外发动过任何战争。
今天日本的样子,离不开和平主义。
而日本为什么具备和平主义的条件呢?
答案是美国。自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参战后,这些原因都让获胜的美国坚定地认为,再也不能让日本发动战争。
1945年9月2日,日本外务大臣于停靠在东京湾的美国海军战舰上签署了《日本投降书》,美国人后来据此占领日本数年时间,其起草了今天影响日本几十年历史的《和平宪法》。
没错,日本所谓的“和平宪法”其实是美国人起草的。美国曾占领日本七年,根据该宪法,日本“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其第九条一直也被解读为日本永远不得拥有具备进攻能力的军队。
而作为对日本放弃战争的回报,美国则承诺在日本受到攻击时提供防卫,美日安全条约也让日本成了核威慑理论的受益者,该理论认为,对核报复的惧怕能阻止先发制人的核打击。
理论上,日本是不得拥有具备进攻能力的军队,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日本仍然拥有军队。
因此,考虑到宪法中的这些限制,日本的所有军队都被称为自卫队。
根据规定,日本自卫队不能在国际冲突中参与战斗,但宪法同时也没有阻止日本扩充军备。
看起来,这仍然是一个隐晦,但真正让日本彻底迈入“和平主义”的,还是思想,而不是法律。
在二战之前,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已深入日本社会各阶层,日本妇女会组成“国防妇人会”,投身军工厂生产武器;儿童会接受军事训练,6-14岁日本男童组成的“儿童军”到1941年甚至超过了200万人。
但原子弹的毁灭性打击使这种狂热迅速冷却,日本国民开始反思军国主义的危害,为和平主义思想传播创造了条件。
作为唯一遭受核武器攻击的国家,日本民间形成了强烈的反核情绪。广岛长崎成为和平象征,每年都会举行纪念活动。
日本传统文化中的“和”(和平、和谐)理念被重新强调,与战前扭曲的民族主义形成对比;和平宪法第九条也成为日本国民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1967年,日本提出“不拥有、不制造、不运进核武器”原则,1971年经国会决议成为国家政策。这与和平宪法共同构成日本核政策的法律基础。
不过这几年,日本也明显变了。
在军事上,日本积极扩张,不断提高本国国防预算,在武器装备上,日本也在不断扩大和更新,有关日本重整军备的担忧,不仅困扰着我们,也困扰着日本人自己。
尤其是对日本老一辈人来说,他们担心日本对和平主义的承诺正在减弱,担心日本回到过去的模式。但相比之下,日本年轻人普遍更为乐观,他们认为,不应该强迫日本永远被动防御,尤其是在太平洋地区的威胁日益加剧的时候。
这些人还担心美国也许不会总为日本提供安全保障,尤其是在特朗普的任期之下,因为特朗普曾批评日本过度依赖美国军事基地。
当然,日本这几年军事化也的确是一个事实。随着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的亲历记忆逐渐消失,大多数日本人现在已经开始忘记历史。
甚至还出现了修改宪法第九条为目的的“日本会议”,更关键的是,他在日本自民党议员中还获得了显著支持。
代表日本原子弹受害者的组织“日本被团协”在去年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该组织为实现一个无核武世界所做的努力。
但事实上,日本从未签署过《禁止核武器条约》。2023年,时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广岛为七国集团峰会做东时,曾支持了一项暗示核威慑可能带来某种形式和平的峰会声明。
80年前,日本以残暴而闻名,80年后的今天,这个大和民族变得温文尔雅,日本影视剧里循环播放的日本人鞠躬,显得是那样谦卑。
以至于有时候我们会唏嘘,日本就是美国的跟班,没有主权。
的确,从二战投降后,美国事实上接管了日本好几年,甚至还起草了日本的“和平宪法”,这一法律为日本战后“去军事化”提供了基础。
同时,日本民间对战争的反思也达到了一个高潮。
叠加日本二战后的经济崛起,让这个国家从一片废墟到发达国家,仅仅只用了几十年,这些,反而也进一步强化了日本的跟班标签。
但本质上,日本还是那个日本,没有美国人那样傲娇,跟人的印象也更平易近人,在80年后的今天,原子弹爆炸的伤害早已经抹平,但对一些日本亲历者而言,那是永远无法忘记的痛苦。
所以,在日本原子弹爆炸80年后的今天,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认识那场战争,更重要的还是反思它,战争到底给普通人带来了什么?
是数以千万计人的死伤,是无数的经济损失和生命损失,但到最后,什么也没有换来,一切反而变得更糟。
8月15日,日本投降。日帝国在亚洲的血腥扩张划上了句号。但对平民的影响却始终挥之不去,无论是被日本侵略的我们,还是在本土经历两次核打击的日本,都挥之不去。
牢记历史是为了反战,是为了从中吸取教训,对日本来说,反战和教训,应该是他们永远去铭记的一点。
end.
来源:大罗财经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