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半夜发烧,我没慌着喂药,照着崔玉涛说的做,半天就退下去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1 07:32 1

摘要:前几天凌晨3点,我摸宝宝额头突然一激灵——烫得吓人,体温计刚夹好就显示38.5℃。换以前我早慌了,要么连夜跑医院,要么急着找退烧药,这次却没乱阵脚,照着崔玉涛医生讲的方法一步步做,到上午10点多,宝宝体温就降到37.2℃,还能爬着玩玩具了。

前几天凌晨3点,我摸宝宝额头突然一激灵——烫得吓人,体温计刚夹好就显示38.5℃。换以前我早慌了,要么连夜跑医院,要么急着找退烧药,这次却没乱阵脚,照着崔玉涛医生讲的方法一步步做,到上午10点多,宝宝体温就降到37.2℃,还能爬着玩玩具了。

其实很多家长跟我以前一样,见宝宝发烧就紧张,总觉得“烧高了会烧坏脑子”“不赶紧退烧会出问题”。但这次亲身体验后才明白,宝宝发烧不是坏事,关键是别用错方法——盲目降温反而可能帮倒忙,找对步骤比慌着用药更重要。

先跟大家说第一个关键:别一发烧就急着退,先搞清楚“宝宝为啥会发烧”。崔玉涛医生说过,发烧是宝宝免疫系统在“干活”,比如病毒入侵时,身体会升高体温来抑制病毒复制。就像家里进了小偷,免疫系统忙着“抓小偷”,体温升高是正常的“战斗信号”,不是“敌人”本身。

我家宝宝这次发烧,前一天下午在小区玩时吹了点风,晚上就有点打喷嚏,我没太在意,结果半夜就烧起来了。摸清楚可能是受凉引起的,就没急着去医院——如果宝宝精神好,能玩能喝,体温没超过38.5℃,其实不用马上跑急诊,在家护理更稳妥,还能避免交叉感染。

接下来是家长最关心的:体温到多少该处理?怎么处理才对?崔玉涛强调过“分情况应对”,不是所有发烧都要用药,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要配合着来,而且顺序不能乱。

我家宝宝体温到38.5℃时,我先做的是物理降温,但没像以前那样用酒精擦身子(后来才知道酒精会通过皮肤吸收,对宝宝不好),而是用温水擦了他的脖子、腋窝、大腿根这些大血管多的地方,每次擦5-10分钟,擦完赶紧用干毛巾裹好,别再受凉。

同时我把宝宝的厚睡衣换成了薄款纯棉的,房间窗户开了条缝透气,温度保持在24℃左右——很多家长觉得发烧要“捂汗”,其实捂得太严实会让热量散不出去,反而可能让体温升得更高,宝宝也会更难受。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一定要多喂水。发烧时宝宝身体会流失水分,缺水会让体温更难降,还可能导致脱水。我家宝宝不爱喝白开水,我就用小勺子一点点喂,偶尔给点稀释的苹果汁,他也愿意喝,那天大概喂了七八次,每次都能喝进去几勺。

等做完这些,我没一直盯着体温计,而是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他虽然有点没力气,但抱着玩具时还能笑,也愿意吃几口米粉,这就说明情况不算糟。直到上午8点多,他体温还是38.3℃,而且开始有点烦躁,我才拿出儿童专用的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按照体重算好剂量喂了一次——这里要提醒大家,给宝宝用药一定要看清楚成分和剂量,别随便用成人药,也别两种退烧药一起用。

喂完药大概半小时,宝宝就睡着了,我没敢离开,隔一会儿摸下他的额头,慢慢就觉得不那么烫了。等他睡醒,已经是上午10点半,再量体温就降到37.2℃,还主动要吃小饼干,那一刻我才彻底松了口气。

不过这次经历也让我明白,家长的“不慌”比什么都重要。我以前一看到宝宝发烧,自己先手心冒汗,手忙脚乱中反而容易出错;这次提前了解了崔玉涛医生讲的护理方法,心里有底,做每一步都很稳,宝宝也没那么紧张。

但也要说清楚,不是所有发烧都能在家处理。如果宝宝出现这几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比如发烧超过3天不退,体温一直超过39℃;或者精神特别差,嗜睡、哭闹不止,不吃不喝;还有出现抽搐、皮疹、呼吸困难这些症状,别犹豫,赶紧送急诊,这些可能是严重感染的信号,不能耽误。

另外,不同年龄段的宝宝护理方法也不一样。像新生儿(出生28天内)发烧,哪怕体温只有38℃,也建议直接去医院,因为新生儿免疫系统没发育好,发烧可能隐藏着更严重的问题,在家处理风险太高。

现在回想起来,以前总觉得“养娃要靠经验”,其实很多经验都是错的,比如“捂汗退烧”“发烧必须用药”,这些误区反而会伤害宝宝。后来关注了崔玉涛医生的科普,才慢慢学会用科学的方法照顾宝宝,这次发烧就是最好的证明——不用慌,不用乱用药,找对步骤,宝宝恢复得反而快。

最后想跟各位家长说,宝宝发烧是成长过程中难免的事,就像我们小时候也会发烧一样。重要的不是“杜绝发烧”,而是学会“正确应对”,别让自己的焦虑影响了判断,也别用错误的方法给宝宝添负担。

你们家宝宝发烧时,你是怎么处理的?有没有踩过“捂汗”“乱用药”的坑?或者有什么靠谱的护理小技巧?欢迎在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交流经验,做更淡定的家长~

来源:安逸的星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