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时期十大地下党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17 18:07 1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培养了大批优秀地下工作者,这些地下工作者通过渗透敌方高层、建立情报网络、策反关键人员等方式,在政治宣传、物资调配、营救行动、战略预警等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部分人物事迹被改编为《暗算》《潜伏》等影视作品,成为隐蔽战线精神的生动体现。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培养了大批优秀地下工作者,这些地下工作者通过渗透敌方高层、建立情报网络、策反关键人员等方式,在政治宣传、物资调配、营救行动、战略预警等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部分人物事迹被改编为《暗算》《潜伏》等影视作品,成为隐蔽战线精神的生动体现。今天面条君就位大家盘点一下十位代表性人物及其主要贡献:

李克农

中共情报系统核心领导人,成功阻止顾顺章叛变引发的危机,在长征、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中发挥关键作用

李克农(1899年9月15日—1962年2月9日),汉族,安徽巢县(今巢湖市)人。党和人民军队情报、保卫工作的卓越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在隐秘战线上的杰出代表。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局长、红军工作部部长;参加长征后,任中共中央联络局局长;抗战时,在国民党统治区协助周恩来、叶剑英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委员兼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外交部副部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情报部部长。1953年起,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62年2月9日在北京逝世。

李克农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外交家,我党我军隐蔽战线的卓越领导者和组织者。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以对党无限忠诚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在紧急关头保卫了党中央的安全,在关键时刻向党中央提供了决策性情报,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钱壮飞

“龙潭三杰”之一,潜伏国民党特务机关,截获顾顺章叛变情报,挽救党中央核心机构

钱壮飞(1895年9月25日—1935年4月1日),男,汉族,原名壮秋,又名钱潮,浙江湖州人,中共隐蔽战线的“龙潭三杰”之一。

1915年考入北京医科专门学校。1919年毕业后在北京京绥铁路医院工作。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初到上海,入上海无线电管理处任职。1929年底,打入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任调查科主任徐恩曾的机要秘书。1931年4月25日,钱壮飞及时将顾顺章叛变的绝密消息告知中央,为保卫中共中央机关的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后进入中央苏区,历任中革军委政治保卫局局长等重要职务。1934年10月参加长征,遵义会议后被任命为红军总政治部副秘书长;1935年4月牺牲。

2009年9月10日,钱壮飞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胡底

同为“龙潭三杰”,渗透国民党最高特务机构搜集战略情报,配合钱壮飞完成多项关键任务

胡底(1905年3月10日—1935年9月),原名胡百昌、胡北风,化名胡马、裳天、伊语等,出生于安徽省舒城县干汊河镇洪宕村,“龙潭三杰”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地下党员、红军侦察兵、演员、苏区戏剧作家,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政治保卫局侦察部部长。

1919年秋,胡底考入北京中国大学。在大学期间,胡底结识李大钊等“红色教授”,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刊物,又受到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马列主义的熏陶,从而萌发救国救民的愿望,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2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胡底与钱壮飞等合办了“光华电影公司”掩护并开展中国共产党的秘密工作。1929年,胡底、李克农与钱壮飞相识并密切合作,三人进入国民政府特务机关工作,建立情报机关。1930年4月,胡底参与获取东北军情报,带回重要情报并建立秘密组织。他们利用特殊身份为中国共产党提供大量反动当局核心机密。周恩来称他们为“龙潭三杰”。1931年底,胡底抵达中央苏区,期间创作了《为谁牺牲》等剧本。1935年8月,胡底随红军左路军行动,因反对张国焘分裂被扣罪名;9月,在行军途中被张国焘秘密杀害。

胡底于1945年被载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组织部和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编印的《死难烈士英名录》中。1981年12月8日,胡底被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被编入《革命烈士英名录》。 [3]

胡底为中国共产党的情报事业和红军政治宣传工作作出了杰出贡献, [3]是中国共产党情报工作开拓者之一,是党的文艺战线上的急先锋。

沈安娜

“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长期潜伏国民党中央担任速记员,传递大量高层会议核心机密

沈安娜(1915年3月14日—2010年6月16日),曾用名沈琬,出生于江苏泰兴。毕业于上海南洋商业高级中学,江苏省泰兴中学,中共特工。

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她打入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任速记员,为共产党搜集情报。1938年至1949年,在周恩来的指派下,她打入国民党中央党部作速记员,以国民党特别党员身份作掩护,在蒋介石主持的党、政、军、特高层会议上为共产党搜集大量重要情报。1946年,她在重庆获周恩来嘉奖,1949年获中共中央通令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曾任国家安全部咨询委员。1989年获国家安全部为长期坚持在隐蔽战线作出贡献的无名英雄颁发的荣誉奖章及荣誉证书。

2010年6月16日,沈安娜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熊向晖

“后三杰”代表,卧底胡宗南身边十二年,精准传递国民党进攻延安计划

熊向晖(1919年4月12日—2005年9月9日),原名熊彙荃,男,出生在山东省掖县(今山东省莱州市)的一个官宦家庭。其父当时任掖县的推事,也就是县长,后来曾任湖北高等法院刑庭庭长、国民政府湖南高等法院的院长。在家里的8个孩子中,排行老五。祖籍安徽凤阳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党组书记、副董事长。中国共产党情报工作龙潭三杰“后三杰”之首。1936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1938年黄埔军校第七分校15期、1947年9月到美国凯斯西储大学(Western Reserve)研究院攻读政治经济学硕士,948年9月获社会科学硕士学位,于1949年回国。中共情报工作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被毛泽东誉为“一个人能顶几个师”。以其超人的机智、果敢、坚韧,赢得胡宗南赏识,巧妙地送出国民党“闪击延安”、“西安军事会议”等诸多重要情报,为挫败国民党反共阴谋、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卫中共延安党中央等屡建奇功。

新中国成立后,熊向晖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开始了他20多年的外交生涯。在诸多重要的外交场合中,熊向晖都以“总理助手”的身份出现。

郭汝瑰

“潜伏最深的红色间谍”,以国民党国防部作战厅长身份提供淮海战役等关键军事情报

郭汝瑰(1907年9月15日—1997年10月23日),中共特工,土木系13太保之一,人称郭小鬼,川军军阀郭汝栋堂弟,黄埔5期生,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失去了组织联系,脱党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深造,回国后进入陆军大学进修,抗战时期以出色的参谋能力获得陈诚的赏识,纳为心腹,解放战争期间一年三迁升为国防部作战厅长,并重新与中共建立了联系,秘密会见了中共中央南方局负责人董必武。从此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投入了隐蔽的情报战线,不畏艰险地在国民党心脏部门进行一场特殊的战斗,源源不断地将绝密军事情报提供给中共中央,并在敌人堡垒内部瓦解国民党军队,为夺取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屡建奇功。后在宜宾率72军起义。建国后在仍需保密的前提下,并未公开郭汝瑰同志的身份,待遇按投诚将官处理,历次运动中受到冲击,改革开放后重新入党,主编中国军事史和抗战正面战场史,以严谨著称。后出版回忆录自述情报贡献,是中共插入国民党内部最大的红色间谍。

晚年的郭汝瑰享受副兵团司令级待遇。1997年10月23日,不幸遭遇车祸逝世,享年90岁。中央军委在为郭汝瑰同志举行的追悼会上,对他作了很高的评价,赞颂他的一生是“惊险曲折、丰富深刻的一生”,称郭汝瑰同志“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韩练成

“隐形将军”,以国民党中将身份参与莱芜战役,致国民党7个师全军覆没

韩练成(1909年2月5日—1984年2月27日),原名韩继周,曾用名韩圭璋。出生于甘肃省固原县(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城关一个贫民家庭。1935年考入南京陆军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170师副师长、代理师长,第46军副军长兼师长,第16集团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国防研究院研究员,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高级参谋、参军,第46军军长。先后率部参加了抗击日军的桂南、桂柳等战役。解放战争开始后,他反对蒋介石的内战政策,设法避免与解放军作战。1948年10月脱离国民党军队,辗转投奔解放区。195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韩练成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解放勋章。解放后曾任兰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甘肃省副省长等。

1984年2月27日在北京逝世。

袁殊

“五重间谍”,渗透日军、汪伪及国民党中统,获取太平洋战争爆发等战略预警情报

袁殊(1911年3月29日-1987年11月26日),学名袁学易,曾用名曾达斋,出生于湖北黄冈,被誉为“东方佐尔格”。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于上海文界、政界,身兼中共、中统、军统、日伪、青红帮五重身份;特工身份活动期间,曾提供德、苏开战部署及日军二战期间的准确战略情报;1945年10月秘密转移到苏北解放区;1949年,被李克农调到中央情报部门,负责日美动向的调研工作;1955年,因“潘汉年案”牵连,判刑12年,1967年期满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又再度被押8年;1975年5月,出狱后又被送农场进行劳动改造;1982年平反,1987年11月26日病逝于北京。

谢士炎

潜伏国民党陆军司令部,提供华北地区军事部署图,加速解放战争进程

谢士炎(1912—1948),湖南衡山人,早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官至陆军少将作战处长。抗战时率部参加过浙江衢州之战,并参与芷江洽降工作。抗战胜利后,逐渐倾向于革命和进步。

1947年2月由叶剑英、马次青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化名谢天纵、刘福,从事党的地下情报工作和兵运工作。向共产党提供了一系列重要军事情报。同年9月因叛徒出卖被捕。1948年10月19日英勇就义于国民党南京中央军人监狱广场。全国解放后安葬于南京烈士陵园。

张克侠

剑将军张克侠是冯玉祥的连襟,曾被蒋介石授予“中正剑”。周恩来批准他为“特别党员”

张克侠(1900年10月7日-1984年7月7日),原名张树棠,河北献县侯陵屯村人,少时就读于北京汇文小学、汇文中学。

张克侠于1923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加入西北军。1927年赴苏联就读莫斯科中山大学。1929年赴上海经张存实和李翔梧介绍,中央批准成为中共特别党员成为周恩来直接领导下的“特别党员”,开始了长期地下工作的革命生涯。同年张克侠被冯玉祥任命为张自忠的参谋长。“九一八”事变后,张克侠被29军保送进入陆军大学深造。在派系林立的国民党军中,张克侠有着广泛的人脉资源,“保定系”、“西北系”、“黄埔系”他都有份。他到处都能碰上同窗、同僚、师长、学生、老上司、老部下,这为他卧底敌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另外,他还是冯玉祥的连襟。

1930年,张克侠担任了国民党军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第三十八师(师长张自忠)参谋长。1948年11月8日,与何基沣率国民革命军部属举行贾汪起义,促成了淮海战役中碾庄战役的胜利。建国后曾任林业部副部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是第四届人大代表、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84年7月7日,张克侠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来源:智慧面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