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你最近关注科技新闻,肯定被三星、SK海力士、美光这些巨头的“爆表业绩”刷屏了。三星利润增长21%,SK海力士净利润翻倍到88亿美元,美光利润增长三倍。但是认真看看数据,才明白这不只是简单的行业回暖,而是一场由AI掀起的存储芯片革命,甚至可能重塑整个科技格局
如果你最近关注科技新闻,肯定被三星、SK海力士、美光这些巨头的“爆表业绩”刷屏了。三星利润增长21%,SK海力士净利润翻倍到88亿美元,美光利润增长三倍。但是认真看看数据,才明白这不只是简单的行业回暖,而是一场由AI掀起的存储芯片革命,甚至可能重塑整个科技格局。
说实话,存储芯片行业向来是“过山车选手”,每隔三四年就经历一轮涨跌,和锂矿差不多。但是这次完全不同!以往的涨跌周期大部分是因为手机、电脑换机潮形成的,而这次是为了AI服务器需求才直接“掀桌子”的。今年以来,OpenAI、谷歌、亚马逊、苹果等等美股的AI巨头为了训练大模型,疯狂抢购高端存储芯片,导致HBM(高带宽内存)价格飙涨了500%,甚至传统存储芯片也跟着紧缺,前些天SK海力士直接宣布2026年产能全部售罄,现在来看就是“存储饥荒”!
有人会问AI为什么如此“吃存储”? 答案就在HBM芯片里。你可以把HBM想象成一个“超级快递站”,它可以把多层DRAM芯片堆叠在一起,直接放在GPU(比如英伟达的AI芯片)旁边,让数据像坐火箭一样在处理器和内存之间传输。普通服务器可能只需要几十GB内存,但一台8GPU的AI服务器就要吃掉512GB HBM加2TB DDR5内存,是传统服务器的8-10倍!如果碰到OpenAI的“星际之门”项目,那会更加夸张,每个月,说的是每个月就需要的DRAM晶圆相当于当前全球HBM产能的两倍。这就好比全城的快递站突然都被一家公司包了,其他买家只能干瞪眼,而且真正开始运算,是绝对不能卡壳的,如果出现数据测试阶段存储不能跟上AI的算力,那种损失将是毁灭性的。
细看一下,这场狂欢的底层逻辑还是“产能争夺战”。存储巨头们为了赚暴利,把生产线全押在HBM上。HBM的毛利率高达50%-75%,是传统存储芯片的三倍,但造一片HBM消耗的产能却是标准DRAM的三倍。结果呢?传统DRAM和NAND的产能被挤压,价格水涨船高。第四季度企业级存储涨30%-50%,消费级存储涨超50%。手机厂商现在买存储芯片的成本占到总成本的25%以上,以后你买手机可能要多掏钱了。
但风险已经若隐若现。首先,HBM市场存在泡沫,AI服务器还没找到明确的盈利模式,但需求预测已经“飞天”。有分析师怀疑OpenAI的需求数字“太疯狂”,可能无法兑现。其次,巨头之间的技术差距在拉大,SK海力士HBM3E良率超90%,三星却只有65%,而中国厂商还在攻克HBM2E阶段,差了一代以上。更关键是地缘政治风险,美国正施压韩国对中国禁售HBM,这可能导致国内大模型发展受阻。
对中国来说,这既是危机也是机会。政策端已经在发力了,国家要求2025年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国产化率超70%,大基金二期给长江存储注资200亿元。国内存储厂商如长鑫存储已量产17nm DDR4,江波龙企业级业务收入激增138%,但在HBM高端领域仍难突破。A股存储公司虽然股价热闹,但很多业绩还没跟上,比如香农芯创前三季度利润反而微降1.36%,估值却炒到100多倍市盈率,明显透支了未来预期。
所以总体来看,这场存储芯片繁荣是AI算力战争的上游缩影。短期看,供需失衡至少持续到2026年;长期看,谁能掌控HBM产能,谁就能卡住AI发展的脖子。但狂欢中务必保持清醒,一旦AI服务器需求不及预期,HBM泡沫破裂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存储行业从来逃不过周期律,这次会不会不一样?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观澜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