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沉战舰”败北记——1941马来海战(5)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1 05:25 1

摘要:接到帆足机发回的电报后,最先到达Z舰队上空的是来自己部队爆击队的白井义视中队。12:30时,日机在高空发现了航行中的“威尔士亲王”号、“反击”号和3艘驱逐舰,立即自2000米高度开始俯冲,而在之前几分钟,“反击”号的雷达也在海平线上发现了敌机的信号脉冲。伴随着

四、“上帝保佑你们”:“合军突击!”

接到帆足机发回的电报后,最先到达Z舰队上空的是来自己部队爆击队的白井义视中队。12:30时,日机在高空发现了航行中的“威尔士亲王”号、“反击”号和3艘驱逐舰,立即自2000米高度开始俯冲,而在之前几分钟,“反击”号的雷达也在海平线上发现了敌机的信号脉冲。伴随着“各就各位”的号声和扩音器里“射击!射击!”的怒吼,5艘英舰一起以猛烈的炮火问候8个不速之客,九六陆攻狭长的身躯立即被笼罩在机枪子弹和高射炮弹爆炸引起的烟雾之中。

白井的飞机每架都挂载了2枚250公斤炸弹,它们以“反击”号为目标,8机编队成一字纵队低头俯冲,接连投下8枚炸弹。在拉起机头的一刹那,白井大尉注意到“反击”号的两个烟囱之间冒起了白烟,显然是有一枚炸弹命中了目标。

250公斤炸弹穿透了舰载机的弹射甲板,在甲板下面的机库里爆炸,毁掉了“反击”号的“海象”式水上飞机,烟囱也被破片炸开了两个洞。“反击”号舰体下部燃起了熊熊大火,舰员们拼命阻止着火势蔓延。枪炮兵在不停射击,同时轻松地开着玩笑。透过林立的水柱,驱逐舰“伊莱克特拉”号上的水兵看到战列巡洋舰主桅上挂出信号旗:“战斗力无影响。”顿时欢呼了起来。

英国战列舰的主要防空武器--八联装“呯呯”炮。在海战中有着出色的表现,还是不足以对抗日本鱼雷机

完成第一次攻击的白井中队退到3000米高度,不过“反击”号的对空火力十分强劲,即使是这个高度也很难保证安全。厄利孔机炮在天空绽开一朵朵棕色的蘑菇云,两架九六陆攻(飞行员分别为沼野利朗一飞曹和佐野重作一飞曹) 被密集的机枪子弹打伤,被迫返回基地。

正当白井中队开始轰炸“反击”号之时,甲部队的雷击队也接近了战场上空。13:02时,先头机首先发现了舰队最前方的“威尔士亲王”号,继之又观察到其后还有一艘大型军舰("反击”号)。英国佬出现了!部队总指挥中西一二少佐立即给各中队分配了目标:石原薰中队(九六陆攻9架、每机各带1 条91式改1鱼雷)负责攻击“威尔士亲王”号;高井贞夫中队(九六陆攻8架,每机各带1条91式改|鱼雷)负责攻击“反击”号。5分钟后,编队到达舰队前方5 海里处,中西下令“全军突击”,17 架飞机随即分成左右两队,扑向各自的H标。雷击开始的瞬间,5艘英国军舰所有火力一齐对空射击。在一片天地晦冥的光景中,残酷的搏杀开始了。

石原大尉的9架飞机以左右包夹之势围攻最大的目标--“威尔士亲王”号,第1(小队长小柳津唯吉)、第2小队(小队长植山利正)从左舷逼近,第3小队(小队长小沼房之助)从右舷逼近。13时14分30秒,中队长搭乘的第1小队长机冒着炽烈的高射炮火,在目标左后方射出了鱼雷。发现雷迹的“威尔士亲王”号立即转向规避,虽然未能逃过这枚鱼雷,但已经使2号机丧失了攻击位置,该机只好改以其后的“反击”号为目标。第1小队最末的3号机(机长川田胜次郎)勉强射出鱼雷,未中,随后就被134mm高射炮弹打成了一个火球,坠落在“威尔士亲王”号前方500米处。

正在拼命机动规避空袭的Z舰队。左上方为“威尔士亲王”号

眼见第1小队的雷击成效不明显,植山中尉的第2小队立即跟上,继续发射鱼雷攻击“不沉战舰”的左舷。13时16分30秒,右舷的第3小队也发射了全部3 枚鱼雷。短短两分钟里,石原中队的攻击行动已经完成。透过机首的观察窗,大尉发现“威尔士亲王”号左舷升起了两股高大的水柱,显然,有两发鱼雷命中了目标。

无论英国人还是日本人都认为:新锐的“威尔士亲王”号是世界上最现代化的战列舰之一,防护一定强于一战老舰“反击”号,但事实并非如此。石原长机发射的第一枚鱼雷就击中了战列舰的左侧内推进轴,剧烈的爆炸不仅将这根推进轴生生反推进了舰体,而且炸毁了军舰的大部舵叶。操纵失灵的“威尔士亲王”号转向开始发生困难,难以招架在附近不断盘旋的日本飞机。从推进轴破损处(直径达12英寸)涌入舰体的海水随后又灌进了B机舱、Y锅炉舱和134mm副炮的供电舱,这下子大口径高炮的对空射击也出了问题。至于横山小队在左舷继续命中的2发鱼雷,它们刚好击中了第206号肋骨附近的水密隔舱,造成舰尾伤势更加恶化。“不沉战舰”左倾10度,航速下降到16节,主桅上挂起三个黑色信号气球:“我舰失去控制。”

向左飞行的第2中队远远地看见了“反击”号上的橘红色炮口焰。“直接突入的话,怕是要被这弹幕撞上吧。真可怕。”坐在第1小队(小队长山崎八郎)长机上的指挥官高井大尉嘀咕了一下。山崎机长随后就在舰队左舷90度方向占领了位置,8架九六陆攻紧跟着他,横穿过两艘英国战列舰之间的空隙,绕到“反击”号的右侧发起了进攻。

马来海战美术作品,飞越“不沉战舰”“威尔士亲王”号的日军96陆攻

在降低速度、准备发射鱼雷的一刹那,高井大尉注意到“反击”号中部靠后的位置正在冒烟,显然是白井中队炸弹命中的成果,不过机关枪弹的清脆“劈啪”声还是不断在耳边炸响。紧张的山崎机长大声招呼着尾部观察员:

“速度差不多了吗?”"还是太快!”

亡命之徒般的山崎只好放慢速度,继续接近。13:15时,在30米不到的高度,他按下了鱼雷发射钮,不过九六陆攻居然毫无反应,继续向前冲去。

再按一下,还是没反应!

“该死的,看来是发射装置出了故障。”坐着的高井咒骂了一句。再接近就该被英舰上的“砰砰”炮打中了,九六陆攻猛地做了一个垂直转弯,在“反击”号上方旋回了片刻,躲到了该舰火力的后方。横穿英舰上空的一刹那,山崎注意到有3条白色的鱼雷航迹穿过"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之间的海面。

“他妈的,打歪了!”

发射鱼雷的是紧跟小队长的第1小队后两架飞机和第2小队(小队长金田吉一特务少尉)1号机。根据战后英国官方战史的记载,当时“反击”号正在向左后方调头,这也就是为什么射向该舰的鱼雷恰好会被规避掉。攻击未成的高井仍不死心。13:17时,他带着第2小队2号机和第3小队(小队长平松实)的2架飞机绕到了“反击”号的左舷,再度进行雷击。5分钟后,中队长的飞机再度突破火网、冲到目标近前,九六陆攻虎躯一震……

“(鱼雷)掉下去没?”山崎机长怒吼道。

“掉下去了!”回答的是机尾观察员。

“真的掉下去了?”"快跑吧!"

伴随着这番毫无英雄主义色彩的对话,山崎机猛一个急转回旋。如释重负的观察员抬起头来,刚好瞥见“威尔士亲王”号一炮把石原中队的3号机打爆。

身后的海面上,“反击”号左舷附近立起三根高大的水柱--3发鱼雷全部命中!由于在1930年代的现代化改造中没有增加防雷突出部,在舰身一阵剧烈的震动后,古老的战列巡洋舰开始大幅倾斜,不过经过紧急注水很快又恢复了平衡。四周溅起的海浪泼在滚烫的炮管上,腾起阵阵烟雾,主桅上的信号变成了:"感谢上帝,到现在为止一共躲过了17枚鱼雷。”舰上的扩音器里传来坦南特舰长冷静的声音:“全体舰员给各自的救生衣吹气。”

光、音与速度差的世界

就在甲部队两次雷击的间隙,盘旋在战场上空的白井中队再度对“反击”号进行了轰炸。6架未受伤的九六陆攻在4000米高度发起俯冲,投下了剩余的6 枚250 公斤炸弹。不过战列巡洋舰正在转舵规避,因此无一命中。

战场上空的日机总共是22架,白井的爆击中队和石原、高井两个雷击中队轮番投入攻击、间隔极短。英国战列舰既要躲避从天而降的炸弹,又须时时提防海面突然出现的雷迹,自然穷于招架。不过它们的防空火力依旧凶猛,白井中队剩下的6架飞机中有5架被击伤,石原中队除1架被击落外,还有3架被机枪子弹打中。只有幸运的高井中队毫发无伤。

根据生还者的回忆,1941年12月10日下午的马来外海犹如一部黑白电影的银幕,天空中充斥着飞机发动机的嘶叫和高射炮的怒吼声,到处是爆炸腾起的水柱和黑烟,加上天际呼啸而过的日机。没有多少人的语言和动作,这就是一个光、音与速度差的世界。

“反击”号没有坐以待毙。舰上通讯系统继续发布命令:“全舰人员参战,实施弹幕射击!”所有枪炮都开了火,军舰不时转弯、急停,直向减速的“威尔士亲王”号开去。在“砰砰”的枪炮声中,不时传来这样的叫声:“有人落水!"

13:20时,又一队日本飞机出现在战场上空。这是由高桥胜作大尉率领的乙部队雷击队,下辖8架九六陆攻,每机各带1条91 式改1鱼雷。高桥中队从东南方进入攻击位置,对“反击”号进行攻击。先头的5架飞机在左舷发射了鱼雷,1 分钟后,又有左舷2 架、右舷1架飞机进行“补枪”。后座计数的观察员汇报:有3条鱼雷命中目标。

完成攻击任务的高桥中队不再耽搁,径直调头返航。飞出后不久,他们在高空惊喜地看到了一支由26架飞机组成的庞大编队,飞机外形还是别出心裁的雪茄状--那正是宫内少佐率领的丁部队,也是当天最大的一个攻击群!他们在浪费了一上午的时间后才得到了Z舰队的准确位置,然后借助方位测定仪的帮助兼程赶来。

如同瞎子摸象一般,倒霉的丁部队艰难地透过云层注视着海面,13:48时好容易碰上返航的高桥队,终于接近了Z舰队。此时“反击”号已遭重创,舰桥左后方冒着滚滚黑烟,航速也下降到了20节,不过“威尔士亲王”号航行依旧平稳,看上去似乎并无大恙(其实因为对两舷注水、动力大半丧失,航速已经下降到8节)。

“上帝保佑你们”

丁部队到达战场时,气象条件并不适合对空射击;舰队上空有6级云量,云顶高度约2000米,云底就只剩下500米了。海面上,3艘原本是护卫的驱逐舰已经跑到了最前方,之后2000米是受伤的“威尔士亲王”号,再后方2500米则是已经掉队的“反击”号。27架日本飞机在厚厚的云层中忽隐忽现,逐渐接近了目标。

元气大伤、航速低下的“反击”号是这群嗜血秃鹫最好的目标。13:50时,宫内少佐坐镇的长机在“反击”号右舷射出了第一枚鱼雷,随之,锅田美吉中队的3架、东森隆中队的2架一式陆攻步步逼近到目标附近500米处,一齐射出了致命的5 枚鱼雷。刹那间,炮声震耳欲聋,无烟火药的气味令人窒息。一位英国军官大叫道:"看,鱼雷来了!”海面同时腾起5 根水柱,海水没头没脸的浇在人们身上。

与此同时,剩下的锅田中队5机、东中队6机也分别窜到“反击”号右舷和左舷,一枚枚射出鱼雷。就连以“威尔士亲王”号为最终目标的最后一个中队--壹岐春记中队看到此处热闹,也转向前来攻击“反击”号。“反击”号在劫难逃!

14:02时,壹岐中队结束了对“反击”号的夹击。宫内指挥官在长机上观察到:军舰右舷升起2个水柱,左舷5个,那是鱼雷命中的证据。古老的战列巡洋舰前后被命中鱼雷14条、炸弹1枚,操舵装置被毁,已经失去了控制,只能以20节航速反复右旋。坦南特舰长意识到他的军舰命运已经注定,于是通过舰上广播大声下达了命令:“全体人员准备弃舰! 愿上帝保佑你们!”

底舱的士兵开始往甲板跑去。这时的“反击”号向左舷严重倾斜,人们已经无法站直行走了。他们匆匆地脱掉衣服和鞋子,把钢盔扔掉;还有人沿着倾斜的、只有3/4露出水面的舰体爬着,努力找到一个能避开鱼雷炸出的大洞、安全地滑到水里的地方。炮位周围横七竖八地躺着死者,有的被空弹壳盖着半个身子,到处都遭到了严重损坏。紧跟着,“反击”号巨大的身躯仿佛是一瞬间被撕裂了,海面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漂浮在海面上的枪炮和人员都被吸了进去。

不过一直到沉没为止,高射炮火的抵抗都没有中止过。壹岐中队的2架一式陆攻(飞行员分别为桃井敏光二飞曹和田植良和二飞曹)飞近去查看情况,被这最后的怒火所击中,也被吸进了巨大的漩涡,在海面上炸出一个橘红色的大水柱。

临终的“威尔士亲王”号。“快速”号驱逐舰正在从倾斜的战列舰上搭救舰员

随舰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西塞尔·布朗把他的手表停在12时35分30秒的位置上--这还是新加坡时间。

当乙部队爆击队的武田八郎大尉带着他的8 架九六陆攻(每机各带1枚500公斤炸弹)达到战场时,宫内队的攻击还在继续。有人注意到“反击”号的主桅又露出了水面,不过这也只是临终前的回光返照罢了。现在,日本人剩下的目标是2公里外以数节低速缓缓前进的“威尔士亲王”号。

14:13时,武田中队以“威尔士亲王”号为目标,在3000米高度连续投下7颗500 公斤炸弹,其中2颗直接命中舰尾附近。当武田结束轰炸环视周围的时候,发现“反击”号已经从海面上消失了。

海面上浮着厚厚的一层油,“反击”号的水兵们就在这层油中游泳逃生。他们看到烈火熊熊的“威尔士亲王”号像一匹疲惫不堪的战马,侧身躺在海水里苟延残喘。舰上的官兵都在甲板上卧倒以保护自己,由于破坏过重,多数火炮已经无法操纵了。

汤姆·菲利普斯上将和“威尔士亲王”号舰长约翰·利奇上校一直站在舰桥上指挥作战。当雷击队向“威尔士亲王”号施放鱼雷、并用机枪扫射甲板时,上将亲自爬到舰桥和炮塔的顶部,以更好地观察双方态势。军舰遭到重创后,他又以旗语向附近的“快速”号驱逐舰发令:“向新加坡基地发信号,要求派拖船把我舰拖走。”显然,他尚未意识到“不沉战舰”正在下沉。上将的最后一道命令是在14时15分发出的,内容为:“全体舰员给救生衣吹气。”

同“反击”号上的战友一样,“威尔士亲王”号的枪炮兵非常冷静。3000米高度上的白井中队8架飞机有5架中弹,石原中队的鱼雷机置身于防空炮火和炸弹的猛烈爆炸中,几乎与从对面船舷突入的友机失去配合。由于电力损失,“威尔士亲王”号的一些舰炮无法发射了,但官兵们仍不离岗位,继续坚守在那里。当武田中队对该舰进行最后的攻击时,所有的舰炮除356mm主炮外一一都已失效,而主炮是无法对空射击的。

有一个人自始至终目睹了悲剧的全过程。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帆足正音除去一开始投下炸弹的那一小段时间外,每时每刻都在用电报发送着马来海战的整个战况。

“英王乔治五世型战舰向左倾斜,取90 度航向逃遁中。舰尾发生爆炸,于14:30 时开始沉没。”

“敌主力位置在关丹110度、75海里处,航向90度,速度6节。14:45时。”

帆足记下的正是临终的“威尔士亲王”号。14:50时,“不沉战舰”已经中了鱼雷7条、炸弹2枚,舰首高高翘起,尾部突然下沉。附近海面产生了一个巨大的漩涡,吸力之大,竟把15米之外一位军官的救生衣也撕掉了。最后离开岗位的菲利普斯和利奇都被吸进了这个漩涡里,然后飞快地消失了。

据说,在最后的时刻,“大拇指汤姆”面对一群恳求他离舰的幕僚,只说了一句“不,谢谢诸位",就和他的旗舰一起沉入了水中。

海面上一瞬间平静下来。附近的英国驱逐舰很快靠过来,忙忙碌碌地打捞起了还在海面上的舰员。“反击”号上共有官兵1309人,驱逐舰救起了坦南特舰长以下796人,“威尔士亲王”号上共有1612人,其中1285名获救--不包括矮小的菲利普斯上将和总是面带微笑、喜欢寻欢作乐的利奇舰长。不幸中的万幸是,两舰下沉时没有爆炸。有人说,这大约是为了答谢那些如此优秀的水兵。

帆足机的电信员还在继续发送着报告:“反击号于14:20时左右,英王乔治五世号于14:50时左右爆炸沉没。14:50时。”幸亏帆足正音不是什么大人物,否则以日本人好卖弄的性格,只怕又要把这几行短短的文字吹嘘成什么“帆足文学”。

“轻巡洋舰、驱逐舰致力于反击号的救助工作,仅收容炮塔和舱面人员若干。英王乔治五世型全体人员与军舰共命运。15:00时。”

在发送完以上电报之后,帆足机从容地脱离了战场。从离开熊野号的弹射器开始,他们在空中连续飞行了13个小时(注:1942年3月,帆足机组在返回内地更新装备的途中遭遇恶劣天气,飞机坠毁,帆足和鹫田双双战死)。

在整个马来海战期间,Z舰队旗舰没有发出过一份电报。“反击”号的坦南特舰长判断,“威尔士亲王”号的无线电装置可能发生了故障,于是在13:20时自行发出了“我遭敌机攻击”的信号。10分钟后,新加坡基地才得知Z舰队的准确位置--虽然关于敌军在关丹登陆的消息被证实为误报,但司令部并没有给菲利普斯发来更正的电报;由于无线电静默,他们也不知道Z 舰队已经转向关丹的消息。整整12个小时,新加坡方面根本不清楚“威尔士亲王”号的去向。直到接到“反击”号的电报后半小时(13:55时),远东空军才从三巴旺机场起飞了澳大利亚空军第453中队的11架F2A“水牛”战斗机。50分钟后,当这些动作迟缓的老“水牛”到达战场上空时,强大的战列舰们已经从海面上消失了。一群水兵正在水中挣扎,这些人挥着手、伸出拇指,表示不屈

据统计,在日方参战的75架攻击机中,有3架被击落,1架由于重伤迫降,2架重创,27架遭受不同程度的毁坏,21 名乘员战死。两艘英国战列舰对空炮火的平均命中率是41%,着实令人吃惊,特别是“威尔士亲王”号上性能优良的八联装“砰砰”炮和20mm厄利孔机炮有着出色的表现,不过他们还是太慢了--相对于时速只有90-100节的英国海军“剑鱼”式鱼雷机,日本鱼雷机的平均速度是150-190节,以至于习惯了以笨拙的“剑鱼”作为训练目标的英国炮手在激战中校时不准、动作慌乱。

在马来海战中,15架日军鱼雷机对“威尔士亲王”号发射了15枚鱼雷,其中7枚中的,命中率达46.7%,35架鱼雷机对“反击”号进行了攻击,共发射鱼雷34枚,其中14枚中的,命中率为41.2%,都超过了平时训练的成绩。战前预测只能击沉“反击”号一舰的山本大将输给了三和参谋10打啤酒。的确,如丘吉尔所言,“日本人在空战方面的效率,在这时都被我们自己和美国人大大低估了”。

12月18日拂晓,壹歧春记大尉从“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葬身的海面飞过,投下了几束鲜花。许多年后,他依旧以遗憾的语调回忆起在马来海上攻击“反击”号时发生的一切,热泪盈眶:“在我们俯冲攻击的时候,我真不想放鱼雷。那条船实在是太美了。多美的一条船哪!”

壹歧春记(1912-),在马来海战一周后主动在海战发生地投下鲜花的举动则博得了西方舆论的赞誉

伦敦时间1941年12月10日上午,温斯顿·丘吉尔正在家中打开一个抽屉。电话响了,电话那边传来第一海务大臣达德利·庞德含糊不清的咳嗽和吞咽声音:

"首相,我不得不向您报告,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都被日本人击沉了。我们认为是飞机干的。汤姆·菲利普斯已经淹死。”

“你确信这是真的吗?""一点儿没错。”

5年以后,首相大人在回忆录里这样写道:“在整个战争过程中,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事件像这次一样给我带来过直接的震惊。诸位读者可以想见,多少努力、希望和计划都随着这两艘战舰沉入了大海。……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上,除了正在急速返回加利福尼亚的、美国在珍珠港残存的主力舰外,没有英国或美国的主力舰了。在这广袤的一大片海洋之上,日本独霸,而我们则到处都是脆弱和没有防御的。”

来源:心如止水HJL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