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资到账,余额秒没”——昨晚十点,LinkedIn弹出一条推送:复合型人才一年加薪37%,我盯着屏幕,手指停在银行卡短信上,忽然明白,自己不是挣钱少,是根本不值钱。
“工资到账,余额秒没”——昨晚十点,LinkedIn弹出一条推送:复合型人才一年加薪37%,我盯着屏幕,手指停在银行卡短信上,忽然明白,自己不是挣钱少,是根本不值钱。
值钱到底长啥样?
说个热乎的。
上周深圳一场闭门招聘,AI提示词工程师开价年薪55万,不要求985,也不要求大厂履历,只要你能把大模型调教得服服帖帖。
现场来了两百多号人,真正拿到offer的五个,共同点:没一个把简历写成流水账,全把“我让AI帮公司省了多少钱”写进第一句。
稀缺就是硬通货,老板当场拍板:钱可以谈,人必须今天定。
我回去翻了翻自己的日程表,70%时间都在回“收到”、填表格、开没结论的会,所谓高价值活动,只剩熬夜刷短视频。
哈佛那帮教授没说错,时间花在哪,哪就值钱,只是他们把“高价值”翻译成“别人解决不了、愿意溢价买单的事”,我翻译成“别再做可替代的身体零件”。
怎么改?
我给自己列了个小单子,贴在显示器边:
1 每天上班前写三条“今天能让公司省多少钱/赚多少钱”的假设,写不出就不准开机。
2 把AI当实习生,先让它跑一遍我原本要加班干的活,我再改,省下来的时间学新东西,而不是省下来的时间刷微博。
3 每月挑一个最慌的技能,比如Python、提示词、短视频脚本,花30小时砸到能做出最小可卖样品,然后把样品挂咸鱼,有人买就说明市场认,没人买就换,反正比继续慌强。
4 情绪崩的时候,先写“崩点日记”,写完撕掉,撕掉的过程就是告诉大脑:这事过去了。
世界经济论坛说心理韧性是2025年十大技能,我把它简化成“能自己哄好自己”,不额外花心理咨询钱。
三个月下来,我那张银行卡短信变了:副业先进账两千,再进五千,上周公司突然给我调薪18%,理由是我做的AI流程图帮组里省了一个人头。
钱不多,但第一次有人为“我这个人”而不是“我这张工位”多付钱。
值钱不是形容词,是动词,先把自己从“能被别人随时关掉”的窗口,升级成“别人找不到替代品”的快捷键。
别问来不来得及,市场永远缺货,只缺你马上动手。
来源:风姿卓越河流wZcSl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