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夜翻通讯录时,指尖突然悬停在那个灰色头像上——原来被拉黑的人,连晚风都吹不散对话框里的灰。你忽然想起《花样年华》里周慕云对着树洞倾诉的秘密,拉黑何尝不是现代人的树洞?把疼痛锁进看不见的角落,却故意留一把钥匙在口袋里,叮当作响。
深夜翻通讯录时,指尖突然悬停在那个灰色头像上——原来被拉黑的人,连晚风都吹不散对话框里的灰。你忽然想起《花样年华》里周慕云对着树洞倾诉的秘密,拉黑何尝不是现代人的树洞?把疼痛锁进看不见的角落,却故意留一把钥匙在口袋里,叮当作响。
拉黑是带着温度的决绝,像梅雨季晾不干的衬衫。湿漉漉地挂在衣柜最里层,等某个晴好的午后,终究要拿出来重见阳光。而删除是烧掉日记本的火焰,连灰烬都要撒向不同的路口。前者把回忆存进回收站,后者直接清空了人生缓存区。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情感悬置",拉黑的人正在经历这种微妙状态。他们不是不要你了,是暂时不知道怎么要你。像站在自动扶梯逆行而上,明明在用力靠近,却总被惯性推得更远。那些深夜偷偷取消拉黑的瞬间,不过是趁着理智打盹时,把克制偷偷松了个绑。
村上春树写"仪式感是确认存在的方式",删除恰恰是最郑重的告别仪式。取消关注、清空聊天记录、退回礼物……现代人的断舍离要完成一系列数字超度,才敢承认"这页翻不过去"的真相。拉黑还允许你躺在联系人列表的ICU病房,删除却连心跳监护仪都拔了电源。
被拉黑的人像收到一本未完结的小说,总以为作者会回来填坑;被删除的人却连纸张都化作碎屑。可你终究要明白:真正想走的人不会在朋友圈发阴天照片,不会保留共同群聊,他们会消失得像从未认识过你。
那些问"拉黑和删除哪个更痛"的人,其实在问"短暂逃避和永久告别哪个更仁慈"。而生活早给出答案:台风过境后树会重新发芽,可冬天来了,就是来了。
来源:王哥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