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迎接每年10月31日的"世界城市日",上海于2025年10月26日举办"包容·智慧·可持续城市更新"专题会议,并发布《“上海指数”城市更新应用场景2025》。此次专题会议聚焦通过城市更新来推动全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探讨如何建设更以人为本、绿色低碳、包容和可持
为迎接每年10月31日的"世界城市日",上海于2025年10月26日举办"包容·智慧·可持续城市更新"专题会议,并发布《“上海指数”城市更新应用场景2025》。此次专题会议聚焦通过城市更新来推动全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探讨如何建设更以人为本、绿色低碳、包容和可持续的城市。
上海时装周作为上海的城市名片之一,一直以来始终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将环保原则融入项目执行的每一个环节,助力实现低碳与绿色目标。继去年10月率先推出可持续标杆秀场后,在刚刚结束的2026春夏上海时装周活动过程中,上海时装周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投入更多努力,持续升级践行「可持续理念」办秀,包括在秀场搭建、物料回收再利用等环节,积极践行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解决方案。
在本季活动中,系统化的回收流程确保了物料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实现真正意义的绿色闭环:活动结束后,搭建材料被系统化的拆解与分类回收,实现了多类结构的重复利用,包括缝帘雷亚架、铝制框架、秀场看台与背景板的铁质结构,以及LED灯箱、家具、音响、灯光设备和地板等。这些材料将作为可循环资产,在未来的活动中持续使用。
2026春夏上海时装周新天地秀场的物料回收工作实现了两项关键突破:
设计优化降材用量 —— 通过前期设计优化,门头结构中大幅减少木板使用量,采用阳光板、LED 屏幕及软膜材料的组合形式,有效降低了整体板材消耗。
地毯再利用创新突破 —— 成功解决了活动地毯的再利用难题,首次引入创新的再利用路径,实现了地毯的循环回收与资源再生。
本次共回收了 300 公斤板材、43 公斤阳光板和 4.072 吨化纤地毯。
在碳排放管理方面,连续三季对时装周活动进行碳排放统计与监测:
SS2025上海时装周:156.9 吨
AW2025上海时装周:130.2 吨
SS2026上海时装周:127.3 吨
通过优化设计与材料选择、强化现场运营管理、以及提升回收与再利用效率,成功实现了活动碳排放的稳定下降,展现出可持续举措在实际运营中的显著成效。
长期以来,传统户外装备的高能耗与难降解材料,与“热爱自然”的初衷形成矛盾。此次,RICO LEE与康师傅跨界合作,将“环保”嵌入户外装备的全生命周期:从原料使用的再生PET,到工艺环节的无氟防水涂层与仿生透气结构,再到每件服装的功能定位——都在为环境“减负”。
rPET 瓶身蜕变为轻盈面料,茶渣重塑为环保皮革,方便面包装袋、饮料瓶、PP材料的方便面叉等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一次性用品”,化身为T台之上的每一次衣袂飘扬。
此外,合作团队将环保理念与服装结构逻辑深度结合——拆解、重组与压缩成为设计关键词。模块化结构呼应环保中的“分类”概念,便于回收与多场景使用;拼接与分区设计通过人体工学实现再生面料的功能最优解;可压缩收纳则兼顾空间与机能,令环保概念自然融入穿着体验。
TUYUE涂月的核心价值一直是「理性惜物」—— 品牌所谈的可持续,不只是回收与再制,而是与物共生、与时间共存。 衣服会变旧、人也会变化,这不是损耗,而是成长。 在这个意义上,时尚不只是美学或商业行为, 而是一种温柔的提醒: 要学会珍惜,要保持感知,要让自己在变化里依然安定。
除了承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再造外,TUYUE涂月SS26系列的部分造型由旧库存布料再造(Loop 惜物)与高功能性科技面料混合,强调“时间共生”的同时,突破了材质的边界。
衣服不只是被穿著的物件,它是时间的容器,是一种与世界共振的方式。
韩国设计师品牌 EENK SS26系列以 “C for Collect”(C 代表珍藏)为主题,创作的同时践行可持续理念,将遗落的日常片段与积存的过往布料一并视作宝藏,通过手工再造,升级构成本季全新的作品系列。
在2026春夏上海时装周“M SPACE共创聚谈”论坛上,法国国际生态认证中心Ecocert中国探讨关于《溯源:品牌如何在消费端建立绿色信任》引发行业热议,Ecocert提出供应链溯源技术的金字塔解决方案:底座是可信数据,中层是生动故事,塔尖是品牌护城河。
在2026春夏MODE上海服装服饰展特色展区有料空间,“利夫生物”开发的全生物基聚合物材料BioFleax™首次亮相,得到广泛关注。利夫生物CMO罗钊在上海时装周M SPACE论坛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协作与需求聚合,打通创新到应用的关键环节,实现新材料规模化落地。
♻️
组稿:Eirene、Ruixue
视觉:Eirene
图片来源:上海时装周组委会、品牌提供、部分来自网络
来源:上海时装周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