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柑橘抗高温干旱及灾后恢复技术措施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31 04:13 1

摘要: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23AFB55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4YFD23008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302475);湖北省 博士后创新实践岗位(ERSH-2023-48);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青年基金(2024NKYJJ22);湖北省农业

湖北柑橘抗高温干旱及灾后恢复技术措施

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23AFB55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4YFD23008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302475);湖北省 博士后创新实践岗位(ERSH-2023-48);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青年基金(2024NKYJJ22);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创新 团队项目(2025-620-000-001-019)。

_张豫

柑橘是世界第一大类水果。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 柑橘生产国,其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然而, 全球极端气候频发导致我国和巴西、 美国等柑橘主 产国减产10%~15%。 湖北作为长江上中游柑橘 带,是我国柑橘产业“三带五基地”之一,其种植面积 位列全国第六,然而湖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 水时空分布不均衡,夏秋季节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易 出现“伏旱”天气,而此时正是柑橘的果实膨大期和 秋梢生长期,需水量大,水分供需矛盾尖锐。 部分 年份受厄尔尼诺等气候异常影响, 会出现夏秋冬持 续性干旱,进一步加剧干旱风险。 据统计,2022年湖 北省遭遇了1961年以来最强高温干旱复合灾害,造 成全省13个主产县市系统性受灾, 柑橘因灾减产 15%~20%, 部分地区如丹江口市和当阳市减产甚至 达到30%。 此外,80%柑橘主产区分布于丘陵山地 或坡地,对水分的“存、蓄、供”存在天然劣势,由于地 形复杂, 水利设施如水库、 蓄水池等建设成本高、 覆盖率低, 多数果园仍依赖自然降水或抽水灌溉等 简易灌溉,仅20%果园配套滴灌设施,灌溉条件相对 较差。 同时,湖北省柑橘种植区的土壤以红壤、 黄壤及紫色土为主, 红壤和黄壤黏粒占比30%~ 50%, 含量高, 但结构性差, 团粒结构少, 遇水易 板结、 吸水差、 排水快, 干旱时却易龟裂, 导致持 水性低、 水分快速蒸发, 且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持 水能力差; 紫色土土壤沙粒占比40%~60%, 含量 高、 透气性强但保水性极差, 无法满足柑橘根系的 水分需求。

柑橘属于浅根系作物,根毛稀少且短,80%以 上的吸收根分布在0~40 cm的表层土壤中, 而表层 土壤水分蒸发快、受干旱影响最直接,一旦缺水,根 系无法及时吸收深层水分,极易引发干旱胁迫,加剧 根系损伤,进一步降低抗逆性,甚至导致根系死亡[16]。 此外,柑橘需水关键期常与夏秋干旱期重叠,柑橘果 实膨大期为7-9月、秋梢抽发期为8-10月,此时正 是树体需水高峰期,若此时经历伏旱或秋旱,通常会 导致果实果小、畸形、发育不良,秋梢抽发困难,影响翌年结果母枝的形成。重度干旱甚至导致树体生长 严重受阻、光合作用障碍、生理机能紊乱,直接引发 落果、日灼(图1)、裂果、减产,甚至枝梢枯死和树体 死亡(图2),严重影响当年的经济效益。 如2022年 湖北省干旱导致叶片黄化率为20%~30%,果实日灼 斑发生率为15%~20%,裂果率攀升至5%~10%,产量 损失显著,温州蜜柑减产30%,伦晚脐橙减产10%,全省总产下降15%;品质指标全面下滑,可溶性固形 物降低,优质果率减少18%。

图1 高温干旱引起果实日灼病

图2 干旱造成相橘叶片和枝梢枯萎死亡

面对近年来的干旱频发事件, 为应对 “资源约 束、气候风险、生态压力”三重挑战,大力发展抗旱栽 培技术是保障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首先,抗 旱栽培技术可以保障产量稳定性, 通过水分调控如 滴灌、蓄水池和树体管理如控梢、覆盖可降低干旱导 致的落果率; 其次, 抗旱栽培技术可以提升果实品 质,抗旱技术可减少日灼、裂果,并改善果实糖酸比, 增强市场竞争力[23-24]。 此外,抗旱栽培技术可推动产 业升级,轻简高效技术如滴灌、生草栽培可降低人工 成本,提升机械化率,促进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转 型,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 综上所述,干旱对柑橘的危害涉及生理、果实、 树体多维度,我国柑橘产业(尤其是湖北省)面临基 础设施、管理水平和品种抗逆性的多重挑战,发展抗 旱栽培技术不仅能直接减少干旱导致的产量损失, 还能通过优化资源利用、增强系统韧性、协调生产与 生态关系,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核心技术支撑,是 破解产业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1 柑橘抗高温干旱技术措施

抗旱栽培技术需从“建园—管理—调控”全周期 入手, 结合物理、 生理、 生物措施, 形成综合防控 体系。 1.1 建园与修建蓄水池或水塘,构建抗旱基础 标准化建园:选择选择水源充足坡度≤25°、土层 深厚 (0.8~1.0 m)、pH 5.5~6.5 的微酸性地块建设果 园,于山地建水平梯田(台面宽1.0~1.2 m,台高0.5~ 2.0 m),平地开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在果园的中 上部或中心位置建设合适大小的蓄水池 (每亩建设容量约为20m3的蓄水池)或水塘(图3),推广“坡改 梯+蓄水池”模式,收集雨季降水,干旱期补充土壤水 分, 有条件的地方推广水肥一体化及滴灌喷灌替代 传统漫灌。

图3 修建灌溉水池/水塘

1.2 果园水分与土壤科学管理,动态调控水分平衡

科学灌溉管理:对树盘进行充足的灌水,单次灌 水量需5~10 mm, 若为喷管则需淋透树冠直至叶片 滴水,从而达到补水降温和保持土壤含水量、改善橘 园小气候状况的目的,使叶片、树体恢复正常生长。 根据旱情严重程度, 夏季通常每间隔2d灌1次水, 若正值持续高温高热天气则需每天灌水。 果园抗旱 在每天早晚(10:00 之前,16:00 之后)进行,切忌不要 大水猛灌,以免造成大量裂果。 利用滴灌(图4)、喷 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可加强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图4 果园水肥一体化建设

土壤保墒措施:干旱发生前,对果园表土进行浅中耕,通过人为切断土表毛细管,达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的目的。 同时挖深沟(≥40cm)施肥,引根下扎、提高树体抗性。 充分利用绿肥、杂草、茅草、稻草、麦秆、 玉米秆或地膜等覆盖物在距离柑橘根颈10cm处进行树盘覆盖, 可有效提高土壤含水率5%~8%,降低土壤温度, 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覆盖厚度以10 cm 左右为宜。 果园行间实行生草栽培(图5),周边可设置防护林、涵养林,能够有效改善果园立地环境。 研究表明,保持果园行间自然生草,可在夏秋高温季节降低土壤温度3~5℃,具有良好的土壤降温保墒作用。

图5 旱季果园生草栽培

1.3 树体与营养管理,增强抗逆能力

树体调控技术: 夏季来临前应及时抹除未老熟夏梢,减少养分消耗,采取摘心、喷施磷酸二氢钾等措施促进新梢老熟, 并通过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0.1%芸薹素内酯,增强叶片保水能力。 若发生严 重干旱灾害,应尽早对未成熟的新梢进行修剪,以减 少树体水分和营养消耗,尽可能减少树体损失。

1.4 其他抗高温干旱技术

果实日灼防控:当气温>35℃时,柑橘果实果面实 际温度>40℃,极易发生日灼,可在干旱来临前对树体 进行修剪, 保留或促发顶部遮阳枝, 可控制果面温 度≤40℃。 或叶面喷施0.3%糖醇钙,增强果皮韧性, 减轻日灼伤害。 干旱来临后,可通过物理防护,用透 气专用袋对果实进行套袋, 或在树冠外围朝阳果实 易出现日灼的部位粘贴一小张白纸,或用1%的石灰 水制剂对树冠外围及朝阳果实进行喷雾涂白以减轻 日灼危害。 对于树冠较小的柑橘树可以搭架覆盖遮 阳率为50%~75%的绿色或黑色遮阳网,以减少果面 阳光直射。

抗旱砧木筛选:选用三湖红橘、蒲江香橙、枳橙、 酸橘和崇义野桔等抗旱砧木,其根系发达,总根长、 表面积高,可提高幼树抗旱性,如研究表明蒲江香橙 嫁接甘平较资阳香橙抽梢长度增加20%。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 接种AMF, 可通过调节根 系ABA 和多胺水平以缓解氧化损伤, 同时增加根 长, 促进根系发育, 提升光合效率, 延长干旱下存 活时间。

2 柑橘高温干旱灾后恢复技术措施

2.1 及时修剪清园

干旱胁迫解除后, 对受阳光直射的严重受损枯 枝、病虫枝及时剪除,对地面枯枝落叶进行清理和深 埋、烧毁处理以减少病虫害滋生。 通过合理修剪、拉 枝、撑枝等措施调整结果枝组角度,改善树冠通风透 光条件,以及时恢复树势,提高优质果率。

2.2 科学疏果减负

分2~3 次疏除完全部的日灼果、 病斑果、 花斑 果、 极小果及其他级外果, 尽可能减少树体养分消 耗,集中营养供应健康果实生长,同时避免受损果实 引发病虫害传播。

2.3 养分补充调控

选择高钙型含硼、 镁、 钾等多元素叶面肥, 每 7~10 d 叶面喷施2~3 次, 通过快速补充树体营养, 缓解干旱造成的不利影响。 针对结果量大的树体, 采用开浅沟施入方式每株施入高钾型三元素复合肥 0.2~0.3 kg, 通过补充氮、 磷、 钾元素, 促进灾后树 势恢复。

2.4 促梢培养结果母枝

干旱后适时灌溉或利用自然降雨, 促进柑橘萌 发早秋梢或秋梢。 以磷、钾肥为主,通过合理施肥培 育健壮新梢,作为翌年良好的结果母枝,为翌年产量 奠定基础。

2.5 病虫害综合防治

干旱后树体抗性下降,易受炭疽病、树脂病、溃 疡病及尺蠖、红蜘蛛、吸果夜蛾等病虫害侵袭,需加 强监测防控。炭疽病、树脂病防治可选用25%吡唑嘧 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或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 1 500 倍液喷雾;红蜘蛛防治选用20%哒螨酮可湿性 粉剂1500~2 000 倍液, 或喷施1.8%阿维菌素乳油 2 000 倍液,同时释放捕食螨;尺蠖、蚜虫等害虫选用 5%啶虫脒乳油2000倍液喷雾; 溃疡病防治选用喹 啉铜、王铜、松酯酸铜等铜制剂,确保药剂轮换使用, 避免抗药性产生。

3 结语

高温干旱是湖北柑橘产区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 之一,对柑橘产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通过构建“预 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技术体系,即加强基础设施建 设、改善立地环境、科学灌溉保墒、精准树体调控及 果实防护等抗灾防灾措施, 可有效降低高温干旱对 柑橘的危害;在灾害发生后,及时采取修剪清园、疏 果减负、养分补充、促梢壮树及病虫害防治等恢复措 施,能快速恢复树势,减少产量损失。 上述技术措施 实用性强, 可根据湖北不同柑橘产区的实际情况灵 活应用, 对保障湖北柑橘产业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 重要的指导意义。

来源:青钱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