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Circulation杂志发表的一项基于ASPREE研究的事后分析首次发现,校正年龄的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可能在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风险分层和个体化血压管理中有重要价值。
近期,Circulation杂志发表的一项基于ASPREE研究的事后分析首次发现,校正年龄的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可能在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风险分层和个体化血压管理中有重要价值。
该研究显示,在NT-proBNP水平升高的老年人中,收缩压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呈U型曲线关系,收缩压为130~139 mmHg时风险最低;而在NT-proBNP水平升高的老年人中,收缩压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呈线性关系,收缩压时风险最低。
该研究将校正年龄的NT-proBNP水平升高定义为心脏压力(heart stress),在65~74岁人群中NT-proBNP≥150 pg/ml,在≥75岁人群中NT-proBNP≥300 pg/ml。
作者指出,该研究结果表明,心脏压力显著改变了收缩压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由于老年人的最佳降压目标值仍持续存在争议,该研究观察到的这种差异化的风险模式凸显了基于NT-proBNP的心脏压力评估在老年人个体化血压管理中的潜在价值,但仍需前瞻性研究来验证其临床价值。
该研究发现,在无心脏压力的老年人中,收缩压为130~139 mmHg时,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最低。这与既往一项大规模研究和一项基于INVEST研究的分析结果一致。这些数据共同引发了对美国高血压指南建议的统一收缩压目标值是否适用于老年群体的担忧。实际上,健康老年人中收缩压轻度升高(如130~140 mmHg)可能反映了与年龄相关的血管适应性变化,因此可能无需启动降压治疗。
相反,在有心脏压力的受试者中,当收缩压超过130 mmHg时,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呈现线上升趋势,且这一关联不受降压治疗状态影响,表明NTproBNP水平升高的个体心脏可能已处于应激状态,更容易因血压异常而受损。
在此背景下,即使收缩压轻微升高也可能加速有临床表现的心血管事件发生。对于该亚组患者,将收缩压目标值设定为可能更适宜。支持这一观点的是,基于SPRINT研究的分析表明,当将收缩压目标值设定为更低水平时,可有效降低NT-proBNP和心肌肌钙蛋白水平升高带来的心血管风险。
综合来看,该研究结果支持采用生物标志物指导的血压管理策略:在一级预防中,对于无心脏压力的老年人,建议采用更为保守的收缩压目标值(130~140 mmHg),而对于有心脏压力的老年人,则宜采用更低的目标值。
此外,该研究显示,老年人无论是否有高血压,通过心脏压力在不同年龄和性别亚组中均可发现高风险个体。此外,有心脏压力的老年人,无论是否伴有高血压,其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均无显著差异。这表明,NT-proBNP水平升高所引发的心血管风险,已超越传统血压分类的范畴。与传统危险因素不同的是,NT-proBNP能直接反映亚临床心脏应激和功能障碍,为改善心血管风险预测提供了病理生理学依据。
基于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项目的一项研究也表明,相较于传统基于风险评分的评估方法,采用NT-proBNP和心肌肌钙蛋白的生物标志物指导策略,能更精准地识别有1级高血压的高危人群,在老年人中效果更明显。
以上信息提示,如将心脏压力(即年龄特异性NT-proBNP水平升高)整合到PREVENT方程或SCORE2-OP风险预测算法等现代模型中,可能会提高其心血管风险预测价值。
这项新分析从ASPREE研究纳入11941名基线无心血管疾病的社区老年人,其平均年龄75.1岁,53.5%为女性,>80岁者占14.2%。
75.4%的受试者基线有高血压,25.8%有心脏压力,高血压患者中有心脏压力者比例更高(19.6% vs. 6.2%)。无高血压或心脏压力、有高血压但无心脏压力、无高血压但有心脏压力、同时有高血压和心脏压力的受试者分别有2301例、6557例、747例、2336例。
多因素分析显示,与无高血压或心脏压力的人相比,有高血压但无心脏压力、无高血压但有心脏压力、同时有高血压和心脏压力的人中总心血管事件(包括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致死性或非致死性中风、冠心病死亡或因心力衰竭住院)发生风险分别增加41%、79%、132%,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致死性或非致死性缺血性中风、冠心病死亡)发生风险分别增加52%、75%、115%。
在按照性别、体重指数和慢性心脏病状态分层的分析中,仍得到了一致的结果。此外,在高血压患者中,有心脏压力者中总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显著高于无心脏压力者。而在有心脏压力的受试者中,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也高于非高血压者,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在有心脏压力的受试者中,随着收缩压升高,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逐渐增加。与收缩压者相比,收缩压为120~129、130~139、140~159、≥160 mmHg的受试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比(HR)分别为1.25(0.79~1.97)、1.34(0.87~2.06)、1.38(0.92~2.08)、1.68(1.08~2.59)。
而在无心脏压力的受试者中,当收缩压为130~139 mmHg时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风险最低。
当将收缩压作为连续变量时,在有心脏压力的受试者中,收缩压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呈线性关系,收缩压时风险最低;在无心脏压力的受试者中,收缩压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呈U型曲线关系,收缩压为130~150 mmHg时风险最低,最低点为140 mmHg(图1)。
图1 在无(左图)或有(右图)心脏压力的老年人中,基线收缩压作为连续变量与总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
在敏感性分析中,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网“期刊目录”或小程序(中国循环杂志+),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本刊所有文章!来源:中国循环杂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