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直以来对她的印象是暴躁骄横、无能却又强自揽权,最终为祸国家,然而此诗绝不是一个无能的人能为。
前两天,猫智深昏昏欲睡中无意听到一首诗,顿觉气度实在不凡,当下睡意全无。
此诗曰:
江上有奇峰,、
锁在云雾中。
寻常看不见,
偶尔露峥嵘。
一看署名,江青。
图中为江青
一直以来对她的印象是暴躁骄横、无能却又强自揽权,最终为祸国家,然而此诗绝不是一个无能的人能为。
这明显是一首自况之诗,以江上奇峰指代江青自己。
此诗在猫智深看来有两妙,一曰藏锋,一曰造势。
江上之峰虽奇,又峥嵘之气,然却不显山露水,平日深藏云雾之中,既养望,又造势。待时机一到,望满势成之后,自是锋芒毕露之时。
整首诗简洁含蓄,透露出高傲、自信和政治人物的气度,绝非泛泛之徒或只会撒泼的妇女所能做出。
这种含而不露的气象有点禅宗味道,跟唐代官员李翱的那句“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相似。
古代有政治人物的一首诗同此诗很像,即通过政变上台的唐朝晚期皇帝李忱的那首《瀑布联句》:
千岩万壑不辞劳, 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 终归大海作波涛。
江青在政治上的手腕,猫智深不做点评,但可以确定的是她是一个对文学很有研究的人。
江青在延安时最初就是鲁迅文艺学院的教师,还参与演出话剧、实验电影等文艺活动。此时大家对她印象颇佳,美国记者李敦白称她“贤惠得体,不多说话”。
可惜这样一个人后来却不知为何起了野心,进入政治。她的起势也是依靠文艺,1951年时她组织发起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一步步掌握电影界乃至文艺界的领导权,乃至后期对整个文化进行大批判和大革命。
又看了蒋介石的诗,也蛮有意思。
他写的最好的那首,当然是1935年在围剿红军时写的《游峨眉口占》二首中其一:
朝霞映旭日,梵贝伴清风;
雪山千古冷,独照峨眉峰。
好一句“雪山千古冷,独照峨眉峰”,颇有点“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味,而且气魄超于后诗之上。
当然后来证明写这首诗时他高兴地有点早了。
猫智深最感到有趣的还是他在1953年在岛上写的那首《为夫人题画》:
风雨重阳后,
同舟共济时。
青松开霁色,
龙马动云旗。
这首诗写于10月31日,蒋介石六十六岁生日,夫人宋美龄为他画了一幅画作贺,蒋介石题诗于其上。
我们无法看到宋美龄的祝寿画,但从蒋介石这首极具生活气息的诗里,可以看出一对相互搀扶的老夫妻共同进入人生晚年。
想不到蒋介石一生戎马,晚年却有“张敞画眉”之雅,不觉莞尔。
作为枕边人,宋美龄对蒋介石影响颇大,先是促使儒学门徒蒋介石皈依基督教,后又协助蒋介石推动国民党近代化改革,引入西方管理理念。尤其在二战时期,宋美龄以精通六国语言的口才和捭阖的能力,游说罗斯福政府提供抗日援助,并影响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援华。
而在蒋介石的影响下,宋美龄后来也开始研究书法等国学传统。国民党党史馆主任邵铭煌透露,蒋夫人的书法老师就是蒋介石;蒋品评宋的书法,“写得好就打圈,有时候还打两个圈。”
回到正题,蒋介石一生共写过70多首诗,据说在他去世后,宋美龄曾想整理出版,但他儿子蒋经国却说这些诗词虽然精巧,但总会让人想到南唐李后主。
这诗写的,连自己的儿子都瞧不上。据说宋美龄听后,将蒋诗付之一炬。
再说两首彭德怀的诗吧。
彭老总是猫智深极为推崇的将领,端的是铁骨铮铮的好汉子!
他出身贫寒,只读过两年私塾,就休学下来打工养家,但在参加革命后,彭老总重视学习,抽出一切时间补习知识。
1958年是庐山会议前一年,彭老总写下《故乡行》:
谷撒地,薯叶枯。
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
来年日子怎么过?
我为人民鼓与呼!
第二年他在庐山上了《万言书》。
之后到1959年9月底,彭老总搬去了北京西北郊挂甲屯吴家花园居住。就是在这里,彭老总又写了一首诗:
庐山雾重风萧萧,
挂甲离京十里遥。
一生戎马无暇日,
老来偷闲学种桃。
可惜,卸甲归田成为种桃农民对此时的他已是奢望。
来源:猫智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