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里的庄稼人最近总在夜里抬头看天。不是赏月,也不是数星星,是盯着那嗡嗡作响的无人机——它们挂着几百斤重的野猪,在漆黑的山梁上空飞来飞去,像科幻电影里的桥段,却真真切切发生在陕西的深山老林里。这阵仗,换十年前谁敢信?那时候打猎靠的是老猎户手里的土枪和经验,一脚踩
山里的庄稼人最近总在夜里抬头看天。不是赏月,也不是数星星,是盯着那嗡嗡作响的无人机——它们挂着几百斤重的野猪,在漆黑的山梁上空飞来飞去,像科幻电影里的桥段,却真真切切发生在陕西的深山老林里。这阵仗,换十年前谁敢信?那时候打猎靠的是老猎户手里的土枪和经验,一脚踩进泥里都得估摸着有没有野猪埋伏。现在倒好,红外热成像一扫,连躲在灌木丛里的小猪崽子都藏不住。
听说上个月,一套带箭射功能的小型无人机先上场,悄无声息地贴地飞行,发现目标立马发射麻醉箭或猎杀箭,干脆利落。完事不过几分钟,体型更大的运输型无人机就呼啸而至,用金属钩索把尸体吊起来,一趟趟往山下运。一个晚上下来,能处理二十来头,比过去猎人几天的成果都多。村民老李抽着烟摇头:“我种了三十年地,红薯玉米年年被拱,辛辛苦苦一场空。今年倒是见了效,可我心里也发毛,这玩意儿太狠了。”
两百头的年度调控指标,按这个速度,几天就能清完。但问题也跟着来了。设备哪来的?有人说林业局出的钱,具体多少没人说得清。周边几个县已经开始打听这套系统,想照着抄作业。四川那边还在用喇叭循环播放狼嚎吓唬野猪,东北干脆圈铁丝网,可哪有这么立竿见影?
可夜里风大,机器载着重物在山沟里穿梭,绳子万一松了,砸到人咋办?热成像识别到底准不准,会不会误伤别的动物?官方只回一句“合法合规”,操作员也都培训过。可老百姓听着还是心里打鼓。你懂的,技术是上去了,人安全了,不用再拿命拼,可山里的生态链谁来算这笔账?野猪少了,庄稼保住了,可要是哪天真没了,狼啊、豹子啊这些天敌会不会也没了落脚地?再往后,说不定冒出更大的麻烦。
没人知道这节奏能持续多久。只知道现在每晚山头都有光点在动,像星星,也像眼睛,盯着这片土地最后的野性还能跑多远。
来源:奶油随笔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