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画学院学子的写生故事,藏在不同的天地里:他们沿着丝路,叩访敦煌的古迹余温;他们前往江南,把草木的灵秀意趣收进画里;他们走进西北,用笔墨裹住兰州夏河的风土人情;他们游走在剑门关至广元一带,绘就雄奇山水风貌。
“他们去写生了——
去到山川、河流、老街
古镇、海边、戈壁”
从敦煌的风沙,到杭州的烟雨
从云南的阳光,到新疆的长风
每一条路上,都有西美学生前行的身影
这是西安美院2025写生季
我们从教室出发,走进生活
今年,西美的写生队伍遍布祖国——
全国风景,被我们打卡成画
西美学子的足迹
如繁星点点
将走过的每一寸山河照亮
不同专业,不同浪漫
“你以为写生是浪漫的?其实是体力活。”
背画架翻山、顶风作画
被风吹走画纸、被大爷拉去喝茶……
每一次落笔,都是和生活的较量
写生不只是描摹风景
更是一次重新看世界的旅程
中国画学院
中国画学院学子的写生故事,藏在不同的天地里:他们沿着丝路,叩访敦煌的古迹余温;他们前往江南,把草木的灵秀意趣收进画里;他们走进西北,用笔墨裹住兰州夏河的风土人情;他们游走在剑门关至广元一带,绘就雄奇山水风貌。
书法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西行汉中成都,东至杭州上海。书法系学子通过实地观摩研究文化遗迹,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鲜活传统实物相印证。这一过程深化了对书法的理解,是在行走中的专业研习。
油画系
调色盘承载山川湖海的馈赠,画布捕捉瞬息光影的交锋。油画系同学背上画箱去研学,这才是与风景真正的对话。沿着溪边步道缓行,把冰凉的蓝和湿润的绿揉进颜料;登上观景台,用油画的笔触构筑空间层次,以色彩凝结时间痕迹。
版画系
离开熟悉的画室,去往千里之外的新疆。脚步踏过不同的土地,眼睛记录下陌生的风景。带着一颗沉静的心在新疆的风土间驻足,版画系学子将日常见闻细细收藏,让这段时光成为宝贵回忆。
雕塑系
雕塑系师生前往山西,面对千年古建筑,在真实的物象中寻找答案。穿行在古寺的檐角下,感受时光在造物上留下的印记。这些具象的体验,比书本上的图片更深刻地印入记忆,成为日后创作珍贵的养分。
工艺美术系
流连在中原至陕北的辽阔疆土上,途经铜川、渭南的窑址与延安的红色大地,在每一捧陶土中辨认历史的痕迹。这是一次与泥土对话的旅程——感受材料的呼吸,让千年技艺在工艺美术系同学们的手中继续传承。
设计艺术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的同学们的足迹横跨西北苍茫与江南秀色,既在敦煌的千年壁画前驻足,也在深圳的科技展厅里思考。这一路的收集整理都化作生动的视觉语言,让设计在探寻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建筑环境艺术系
从丽江古城的院落格局到韩城住宅的建造,建筑环境艺术系学子用脚步丈量空间,用测绘记录建筑的空间逻辑。在真实村落中,学习人与环境的相处之道,让设计扎根于土地,让美学生长于生活。
服装系
服装系的学生漫步在陕西的乡野城镇里、大理的街巷与贵州的山地间,跨越地域,深入观察布料经纬。采集布料样本,用相机记录传统纹样,将民间工艺元素纳入设计灵感。
跨媒体艺术系
跨媒体艺术系一行同学在三星堆感受古蜀文明的独特气质,于蓝田乡村体验质朴的生活场景。行走让视野变得开阔,不同时空中的见闻思考,如同种子落入土壤:通过观察不同环境中的艺术形态,让创作呈现出更丰富的可能性。
艺术人文学院
艺术人文学院的同学们将课堂搬到山河大地间。在江南,他们于园林里捕捉传统美学与现代设计的交融密码;深入巴蜀,记录古老技艺在当代的鲜活脉动;踏上三晋大地,仰望着石窟造像,让课本里的知识在实地考察中变得立体而深刻。
影视动画系
穿行长沙街头巷尾,捕捉桂林城市跳动的脉搏,感受南宁风光。影视动画系的同学们用镜头记录市井烟火,键盘敲击数字轨迹,在现实与虚拟交界处,构建属于这个时代的影像叙事。
艺术教育学院
艺术教育学院的学生走进山西,面对斑驳的古建壁画、质朴的乡土手艺,思考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温度带入课堂。此行为美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素材,也让同学们对如何将文化传承融入美育实践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特殊教育艺术学院
面对千年雕塑,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石窟中的每一道笔触、每一抹色彩都在诉说着包容的美学语言。特殊教育艺术学院的学生们在临摹实践中理解材料特性,在团队协作中探索艺术表达。
写生小剧场
从青铜器博物院到老街巷陌
小熊陪着我们,把风景往画里塞
才发现——我们在画画,生活也在画我们
画完风景,也画下自己
每一幅作品,都是一次成长
有人说写生像旅行
其实更像“自我重启”
神仙居的云一会儿一变,刚画完一笔天就散了。写生的意义从不是留住光,而是抓住那一瞬间的心跳。
从前画古镇,全凭照片复刻轮廓;这一次,我直面它鲜活的日常。我终于不再是描摹风景,而是真正在画“生活”,指尖仿佛触到了古镇温热的脉搏。
站在青铜面具前,突然觉得自己像在跟几千年前的艺术家聊天。原来“当代”和“古代”,中间只隔着一点好奇心。
山西的老门锁、窗花纹样都成了我的设计灵感。原来创新不是发明新的形状,而是重新看见老物件。
我们在沿途的城市街头拍下很多“路边构图”,其实那种自然的布局,比任何平面设计都生动。
黄山的云海像一幅不断变化的水墨长卷,我突然明白了“留白”是什么——就是呼吸的空间。
白天画老宅结构,晚上看星空。写生就像把生活“设计”了一遍。
新疆的颜色太野了,蓝、红、黄都不讲道理。可在那种冲突里,我反而感受到了色彩的奇妙。
写生的终点不是风景,而是心境
愿每一次出发
都成为我们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2025西安美院写生季——
艺术在路上,青春也在路上
主 审:成 哲
主 编:邢书磊
责任编辑:问帼倩
执行编辑:喻王文清
编 辑:康益荣
文 案:赵艺霏
绘 图:纪沅汝 郭 含 刘 茜
来源:月光博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