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饭桌上,爸妈一边扒拉着饭,一边盯着手机刷视频、回消息,手指头划得飞快。旁边的孩子刚放下筷子想玩会儿,就被劈头盖脸一顿说:“就知道玩!赶紧回房间写作业去,人家隔壁小明都考98分了!”
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饭桌上,爸妈一边扒拉着饭,一边盯着手机刷视频、回消息,手指头划得飞快。旁边的孩子刚放下筷子想玩会儿,就被劈头盖脸一顿说:“就知道玩!赶紧回房间写作业去,人家隔壁小明都考98分了!”
更讽刺的是,晚上孩子在书桌前写作业,爸妈窝在沙发上,一个刷着短视频哈哈笑,一个躺着打游戏骂骂咧咧。孩子忍不住偷偷瞟一眼,立马被吼:“看什么看!我花钱供你上学,你就这么不专心?再玩就把你手机砸了!”
这哪是家庭教育啊,分明是“双重标准”——爸妈把手机当命,却要求孩子把书本当宝。自己一整天抱着手机不撒手,却逼着孩子从早到晚埋头读书。说真的,这大概是家庭教育里最悲哀的事:父母忙着刷手机,却拼命逼孩子去优秀。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你怎么做,他就怎么学。你天天抱着手机刷到半夜,却让他早睡早起好好读书,他能服吗?你跟孩子说话时,眼睛都舍不得从手机屏幕上挪开,却要求他写作业时全神贯注,他能做到吗?
我邻居家就是这样,夫妻俩下班回家,除了吃饭,其余时间都各自抱着手机。妈妈刷直播买东西,爸爸打手游,家里静得只剩手机的声音。可对儿子要求特别严:放学必须先写作业,不准看电视,周末还要上三个补习班。结果呢?孩子偷偷把平板藏在书包里,上课偷偷玩,作业全靠抄,上次考试直接考了全班倒数。
爸爸气得把孩子的平板摔了,孩子哭着喊:“凭什么你们能天天玩手机,我连碰都不能碰?你们根本就不爱我,只爱手机和我的分数!” 这话一出口,夫妻俩半天说不出话——是啊,自己天天抱着手机,有多久没陪孩子好好聊过天,没跟他一起读过一本书了?
你以为逼孩子读书,是为他好,可你忘了,比起“逼他学”,“陪他做”更重要。你想让孩子爱读书,自己先放下手机,拿起一本书坐在他旁边。你想让孩子专心学习,自己先关掉游戏,陪他一起看看错题。你想让孩子少玩手机,自己先别吃饭、走路、睡觉都抱着手机不放。
有个朋友做得特别好,她家规定“家庭读书时间”:每天晚上7点到8点,全家放下手机,各拿一本书坐在客厅里读。刚开始孩子坐不住,总想摸手机,可看到爸妈都在安安静静看书,他也慢慢静下心来,现在每天到点就主动把书拿出来,还会跟爸妈分享书里的故事。上个月期中考试,成绩一下子进步了20多名,孩子说:“看着爸妈都在看书,我也觉得读书挺有意思的。”
其实孩子要的不是“你逼他优秀”,而是“你陪他一起努力”。你在沙发上刷手机哈哈大笑,他在书桌前写作业愁眉苦脸,他心里只会觉得“读书是苦差事,手机才好玩”。你放下手机陪他一起读书、一起讨论问题,他才会觉得“读书不是我一个人的事,爸妈也在跟我一起做”,才会慢慢爱上读书。
别再说“我上班累,刷手机是放松”,孩子上学也不轻松。别再说“我是大人,能控制住自己”,孩子的自控力,都是从爸妈身上学来的。你自己都管不住刷手机的手,凭什么要求孩子管得住想玩的心?
家庭教育的核心,从来不是“要求孩子做什么”,而是“你先做到什么”。忙着刷手机的父母,再怎么逼孩子读书,都是徒劳——因为你自己的行为,早就告诉了孩子:手机比书本重要,娱乐比学习有趣。
与其把时间花在逼孩子读书上,不如先放下手机,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当你愿意关掉手机,陪孩子读一本书、聊一会儿天,你会发现,不用你催,孩子自然会慢慢爱上学习。毕竟,父母的言传身教,才是孩子最好的教科书。而一个愿意放下手机陪孩子的爸妈,远比一个只会逼孩子读书的爸妈,更能养出优秀的孩子。
来源:拾光贩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