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暂停的科技冷战,美中贸易战迎来喘息之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0 21:26 1

摘要:10月30日下午,中国商务部的一则声明为持续紧绷的中美经贸关系带来转机。根据这份答记者问,美方将暂停实施其9月29日公布的出口管制50%穿透性规则一年,中方也将相应暂停实施10月9日公布的相关出口管制等措施一年。

马来西亚吉隆坡的一场谈判,让美中两国从不断加码的科技管制边缘各退一步,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按下暂停键。

10月30日下午,中国商务部的一则声明为持续紧绷的中美经贸关系带来转机。根据这份答记者问,美方将暂停实施其9月29日公布的出口管制50%穿透性规则一年,中方也将相应暂停实施10月9日公布的相关出口管制等措施一年。

这一消息的公布,标志着两国从一轮剑拔弩张的科技对抗中暂时后撤,为全球供应链提供了宝贵的喘息空间。

9月29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推出了一项被称作 “50%规则”的出口管制新规。

这项规则规定,若一家外国实体被列入美“实体清单”的企业直接或间接持有50%或以上股权,该实体将自动适用与母公司相同的出口许可要求和限制。

这意味着,美国出口管制不再仅限于名单上的企业,而是像一张大网般向下延伸,波及了数千家中国企业的子公司。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当即回应称,美方此举“性质极其恶劣,严重损害受波及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严重冲击国际经贸秩序”。

面对美方的步步紧逼,中方在10月9日打出了自己的王牌——一系列稀土出口管制新规则。

新规规定,未经许可不得出口稀土开采、冶炼分离等技术;境外组织和个人向中国以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含有中国成份的两用物项必须取得中方许可。

中国在全球稀土开采、分离及冶炼环节占据着垄断性的控制权,稀土被称作“工业维生素”,是制造高性能永磁体的核心材料,主要应用于军事、冶金、石油化工等领域。

这一反制措施直指美国及西方高科技产业的软肋,尤其是对电动汽车制造业等关键行业构成了潜在威胁。

在两国关系紧张升级之际,10月底在吉隆坡举行的中美经贸磋商成为了转机之源。

通过坦诚、深入、富有建设性的交流磋商,双方终于找到了各自的台阶。美方同意暂停实施刚出台的穿透性规则一年,中方也相应暂停了稀土等相关出口管制措施。

这一突破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建立在两国元首釜山会晤的基础上。在吉隆坡磋商中,双方还就多个贸易摩擦点达成了共识:

美方将取消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10%所谓“芬太尼关税”,对华商品加征的24%对等关税将继续暂停一年。美方还将暂停实施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措施一年。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吉隆坡磋商进行的同时,美国知名智库“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发布了一份题为《适得其反:出口管制帮助华为,损害美国企业》的研究报告。

这份报告指出,美国滥用出口管制措施,反而“助力华为成为更强大的竞争对手”,却损害了美国科技公司的利益。

报告估计,对华为业务的限制导致美国公司在2021年至2024年期间至少损失330亿美元的销售额,波及英特尔、高通等多家美国科技巨头。

相比之下,华为在遭受制裁后专注于推出替代美国产品的技术,发布原生鸿蒙系统,实现从内核、数据库到编程语言、AI大模型等全面自研。

这次中美双方的相互暂停管制措施,为全球科技产业链带来了难得的确定性。然而,这究竟是一场短暂停火,还是持久和平的开始,仍有待观察。

美国对华科技遏制战略已从广泛限制转向精准打击,这种被形容为 “小院高墙”的策略,旨在针对特定关键技术领域设置极高壁垒。

而中国则凭借其在全球资源供应链的主导地位展开反击,稀土资源成为中国反制美国技术封锁的一张战略王牌。

中美经济博弈已进入全新阶段,从最初的全面关税对抗,转向更为精准的科技管制和资源反制的较量。

一年时间,对全球产业链来说不过弹指一瞬。美国半导体企业能否收回失去的330亿美元市场份额?中国科技企业能否在喘息期进一步夯实自主基础?这些问题都悬而未决。

吉隆坡谈判桌上达成的共识,暂时束缚了两国贸易战的手脚。但没人知道,当一年的暂停期结束时,是更多的合作对话,还是新一轮的更激烈对抗。

毕竟,贸易战没有赢家,英国广播公司的评论说得明白:“虽然全球贸易的舞台上有多个参与者,但美国领导人成败的关键在于中国。与中国的贸易战将对美国、中国及世界其他国家造成毁灭性后果。”

来源:波士财经一点号

相关推荐